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方政策

鎖定
東方政策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有體現,主要指相對於政策實施方,對地理位置靠東的國家和地區所推行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政策的統稱。
中文名
東方政策
類    別
東方政策
定    義
相對於政策實施方,對地理位置靠東的國家和地區所推行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政策的統稱

東方政策亞歷山大

東方政策政策由來

亞歷山大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之一,從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通過軍事征服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在東征過程中,亞歷山大對被征服地區的態度、對帝國的管理方式以及亞歷山大的征服目標等等,無不體現在其東方政策上。亞歷山大的東方政策以其征服路線為綱,分為四個階段:從小亞細亞到埃及為泛希臘復仇政策宣傳階段、從美索不達米亞波斯波利斯為東方政策的轉折階段、在中亞和北印度為“亞洲之王”階段、西歸途中為專制君主階段。 [1] 

東方政策內容簡介

從小亞細亞到埃及這一階段,亞歷山大打着報復波斯、解放希臘的旗號在小亞細亞的佔領城市推翻僭主、建立民主,進行了泛希臘宣傳,極力為這場侵略戰爭塑造正義性;從美索不達米亞到波斯波利斯,亞歷山大在高伽美拉戰役中大敗大流士,並以一種異乎尋常的方式——將波斯波利斯付之一炬,宣告了波斯帝國的滅亡和復仇戰爭的結束;在中亞和北印度,鑑於地形和氣候的特殊性以及客觀形勢的變化,亞歷山大採取了與當地權貴合流的政策,為實現亞洲之王的野心奠定了基礎;在西歸途中,為了強化個人的絕對權力,亞歷山大的東方化傾向更加嚴重。在軍隊中,亞歷山大大量招募東方人入伍,並給予他們較高的職位;在禮儀方面,亞歷山大大力仿效波斯帝王。同時,在蘇撒舉行了馬其頓人和伊朗婦女的大型集體婚禮;公元前324年,亞歷山大藉着東方人的支持,鎮壓了馬其頓軍隊在歐皮斯的暴動。 [1] 

東方政策政策影響

東方政策的實施,為亞歷山大建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西歸途中種種跡象表明,亞歷山大的王權已經大大強化,他已經由原先的馬其頓國王變成了帝國的專制君主。 [1] 

東方政策施特雷澤曼

東方政策發佈背景

魯爾危機使德國的政治經濟迅速瀕臨崩潰。但是,魯爾危機後國際局勢有利於德國的轉折。美國重返歐洲,通過插手德國賠款問題開始干預歐洲事務。法國出兵魯爾,在經濟上損失慘重,且遭到國內外輿論譴責。英法矛盾尖鋭,英國開始聯合美國壓制法國,兩國開始有效地貫徹扶德政策,法國也開始尋求對德和解,拉攏德國。此外蘇聯更日益傾力於在《拉巴洛條約》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外交上爭取德國,以阻止德國被拉入西方反蘇陣營和加強蘇德多方面的合作。

東方政策內容簡介

施特雷澤曼的外交就是要利用有利的國際背景,擺脱國內政治經濟危局和掙脱凡爾賽體系的束縛、重整實力和恢復往日大國地位。採取了以和解為途徑的手段,以東西方兩面外交為原則,又以西方為重心的外交戰略。充分利用西方戰勝國與東方蘇聯的矛盾對立。頭等重要的是謀求英美支持及與世仇法國和解,使德國返回西方陣營,重取往日地位。維持發展對東方蘇聯由《拉巴洛條約》開創的合作關係則是次要的。儘管置東方政策於次要地位,但並未忽視德蘇關係,因為戰敗德國在經濟、軍事及對付波蘭和收回東部領土等方面也需要蘇聯的合作。 [2] 

東方政策政策意義

東方政策在施特雷澤曼的外交總戰略中雖然處於次要地位,但基於復興德國的種種現實需要,施特雷澤曼始終未忽視並逐步加強了對蘇合作關係。在1926年《德蘇中立條約》簽訂前,施氏對蘇外交表現得“缺乏熱情”、“小心謹慎”,其東方政策明顯地反映了輔佐德國對西方外交的一面。而後階段的施氏對蘇外交則顯得較積極果斷。東方政策作為施氏整個外交政策的組成部分,突出反映了其外交的現實性和獨立性,對戰敗德國的迅速復興起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並在客觀上也極為有效地支持了社會主義蘇聯,以及有利於“整個歐洲減輕戰爭威脅和維持和平”。 [2] 
參考資料
  • 1.    張旭峯; 亞歷山大的東方政策[D]; 華中師範大學; 2009年
  • 2.    姚華. 論1923~1929年德國施特雷澤曼的東方政策[J]. 武漢大學學報. 19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