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方巨人毛澤東

(1996年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東方巨人毛澤東》是1996年1月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文名
東方巨人毛澤東
出版時間
1996年01月
出版社
解放軍出版社
頁    數
1286 頁
ISBN
9787506527064
定    價
248 元
裝    幀
精裝

東方巨人毛澤東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本書以豐富,翔實的材料,
全面系統地記述了舉世聞名的
軍事家、政治家、理論家、思
想家、戰略家、詩人毛澤東
充滿傳奇色彩和輝煌燦爛的一
生。書中按人物傳遍的結構謀
篇佈局,根據不同歷史暑期和
重大事件設章分節,精選了大
量新發表的回憶資料和研究成
果,採用集錄和評述的方式,
對毛澤東的生活動作了詳細
介紹。本書是目前偉人傳記中
信息容量最大,權威性之高的
力作,可謂宏篇鉅製。
本書對各個暑期的重大歷史
事件都作了詳細深刻的評介。
例如其中介紹的有:爭取“山
大王”、被剝奪軍權、長征中
的南下北上之爭、延安整風
重慶談判、初方蘇聯、高饒事
件、二次訪蘇、長波電台和共
同艦隊風波、批判胡風、反右
鬥爭、發動“大躍進”、廬山
會議、七千人大會、炮打司令
部、楊餘傅事件、批陳整風、
與尼克松握手、九・一三事
件、批林批孔、支持鄧小平復
出、臨終的時刻等。以上事件
都從歷史背景、內中原委、事
實真相,以及當事人的親身感
受作了客觀生動的寫照。其特
色是名人回憶、權威評論、啓
人心智,寓意深遠、領袖風
採、躍然紙上。

東方巨人毛澤東作品目錄

目錄
第一編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一 韶山少年
韶山沖
家世
農民的兒子
二 鄉間私塾
南岸私墊
井灣裏私墊
輟學務農
復學以後
東山高等小學堂
三 初到長沙
湘鄉駐省中學
投筆從戎
求學與自學
四 崢嶸歲月
第四師範
進入湖南一師
良師益友
時事與人生
健全的體魄
“遊學先生”
一師學友會
接辦工人夜學
五 新民學會
徵友啓事
創立新民學會
組織赴法勤工儉學
六 在“五四”激流中
湘江的怒吼
發起驅張運動
湖南自治運動
七 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思想的激變
創辦文化書社
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
第二編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一 建黨前後
湖南的新曙光
出席中共“一大”
二 在清水塘
首任中共湖南支部
書記
清水塘畔
三 領導湖南勞工運動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
分部主任
推動勞動立法運動
“哀兵必勝”
長沙在怒吼
四 在國共合作的洪流中
參加中共“三大”
出席國民黨“一大”
在國民黨上海執行部
中共中央局秘書
出席國民黨“二大”
代理國民黨中央宣傳
部長
五 農民運動之王
韶山火種
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
考察湖南農民運動
六 心潮逐浪高
失敗前夕的較量
分歧與思索
出席“八七”會議
第三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 “紅旗捲起農奴戟”
在長沙
“霹靂一聲暴動”
三灣改編
二 非凡的創舉
躍上井岡山
爭取“山大王”
水口分兵
紅旗不倒
朱毛會師
工農割據
“黃洋界上炮聲隆”
出擊贛南閩西
古田會議
實踐出真知
四“橫掃千軍如卷席”
直搗湘和鄂
第一次反“圍剿”
第二次反“圍剿”
第三次反“圍剿”
五 來自“左”的排斥
剝奪軍權
調查研究
在瑞金
六 偉大的歷史轉折
力挽狂瀾
遵義會議
四渡赤水出奇兵
新的考驗
七 “三軍過後盡開顏”
北上與南下之爭
奠基陝北
直羅鎮大捷
八 迎接抗日救亡高潮
“三位一體”的新局面
東征和西征
三大主力會師
時局轉換的樞紐
第四編 “兵民是勝利之本”
一 統籌全局
指導獨立自主的山地
游擊戰
主持擴大的六屆六中
全會
艱辛的理論創作
皖南事變前後
二 養精蓄鋭
簡政
領導延安整風運動
文藝工作的方向
機構調整與審幹運動
三 高瞻遠矚
主持起草歷史決議
召開中共“七大”
中美蘇之間
第五編 “天翻地覆慨而慷”
一 為“和平 民主 團結”
而鬥爭
赴重慶談判
唇槍舌劍
廣泛的友誼
安抵延安
二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
老虎”
時代的真理
撤離延安
轉戰陝北
與人民同在
三 扭轉乾坤的決戰
千里躍進大別山
從城南莊到西柏坡
九月會議
遼瀋戰役
淮海戰役
平津戰役
四 將革命進行到底
會見米高揚
“宜將剩勇追窮寇”
揭開嶄新的時代
第六編 “一唱雄雞天下白
一 出訪蘇聯
“一邊倒”格局
兩個巨人的會晤
柳暗花明
滿載而歸
二 “談笑凱歌還”
又一場“淮海戰役
七屆三中全會
調整工商業
指導新區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鎮壓反革命運動
發動“三反”“五反”
運動
編輯出版《毛澤東選集》
三 創造新世界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
提出
農村的社會變革
和平贖買政策
指導“一五”建設和
手工業改造
高饒事件
根本大法的誕生
在文化思想戰線上
四 新的追求與探索
農業發展綱要
“雙百”方針
十大關係
中共“八大”前後
兩類矛盾學説
第七編 “桃花源裏可耕田
一 從整風到反右
發動全黨整風
反右派鬥爭
二 在“大躍進”中
發動“大躍進”
吟就《送瘟神》
北戴河會議前後
視察大江南北
金門炮戰
三 反思與自責
糾“左”的起步
“壓縮空氣”
五十六字訣
提倡海瑞精神
回韶山
四 廬山會議
“神仙會”
一石激起千層浪
巨星的隕落
會見賀子珍
五 主權之爭
赫魯曉夫首次訪華
蘇共“二十大”前後
第二次訪蘇
長波電台和共同艦隊
風波
中蘇破裂
六 “亂雲飛渡仍從容”
哲人的沉思
同甘共苦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七千人大會
七 重提階級鬥爭
八屆十中全會
城鄉社會主義教育
運動
意識形態領域的風波
投了“不信任票”
“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八編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一 發動“文化大革命”
的失誤
炮打司令部
“天下大亂”
全面奪權
中共“九大”
二 驚心動魄的鬥爭
“大有炸平廬山
之勢”
批陳整風
“彈指一揮間”
三 開創外交新格局
國際形勢座談會
與尼克松握手
“不要強加於人”
四 重病的日子裏
出席陳毅追悼會
“組閣”風波
支持鄧小平工作
最後的抉擇
病逝北京
附錄
毛澤東生平大事年表
(1893―1976)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