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新橋

(惠州市境內的一座市政橋樑)

鎖定
東新橋(Dongxin Bridge)是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境內一座連接橋西街道與橋東街道的小橋,位於西枝江與東江的交匯處,為惠州市中心老城街道組成部分 [1] 
東新橋始建於1096年,歷經多次修復重建,於2006年12月1日完成最新改造,仍然承擔城鎮街道交通運輸職能 [2] 
東新橋西起中山東路、東至水東西路,主橋橫卧西枝江匯入東江河道口水面,因歷史悠久、區位獨特成為一座特色橋 [3]  ;新改造的東新橋總投資額約5000萬元人民幣 [4] 
中文名
東新橋
外文名
Dongxin Bridge
始建時間
宋紹聖三年(1096年)
投用時間
2006年12月1日(改造)
所屬地區
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
類    型
上承式拱橋
長    度
145米
管理機構
惠州市公用事業管理局

東新橋建設歷程

  • 古代
清末時期的東新橋 清末時期的東新橋
惠州是一座水城,東江和西枝江連城一片,將惠州府城和歸善縣城隔開,浮島和兩城隔西枝江相望,百姓探親訪友、砍柴種菜都只能靠小船過江 [2]  。秦代,西枝江與東江匯合口處就建有簡易浮橋,直至宋代廢除 [1] 
宋紹聖三年(1096年),蘇東坡被貶謫惠州任寧遠軍節度副使時,開始籌建西枝江河口的小橋。他一方面動員程正輔出面籌集資金,並捐出朝廷賞給自己的黃金和犀帶;另一方面集思廣益,擬定切實可行建橋方案。蘇東坡最終採納了羅浮山道士鄧守安的建議,並由鄧道士主持其事,在西枝江上用40艘船連成浮橋,取名東新橋 [2] 
  • 近代
抗戰初期的東新橋 抗戰初期的東新橋
每當洪水暴漲,浮橋就極可能被沖斷,或當外敵兵臨城下,駐守府城的官兵也會將浮橋人為斷毀。一旦浮橋被毀,兩岸交通受阻,府縣兩城馬上就形成“一水隔天涯”局面。明清以來,惠州當局都有專門維護東新橋機構。直至清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風起雲湧,當時名為“惠郡東新浮橋管理處”的機構仍出版有 《重修惠郡東新浮橋徵信錄》一書,向公眾公開東新浮橋有關收支款項的報告書 [5] 
清末,商人陳雲甫捐資重建東新橋 [1]  ,東新橋北移300米,建成石橋 [2] 
為徹底解決惠州府縣兩城交通,方便府縣兩城居民生活,20世紀30年代初,惠城當地商會和民間團體成立“籌築東新橋委員會”,向當地人士、商店和海外僑胞募捐 [5] 
1932年,築橋會主席張友仁以籌集經費不易,遂議決向惠州沿河兩旁堤岸碼頭收租。除此外,張友仁還急忙呈請省東路公路分處,將府城大東門拆毀,為興建東新橋掃清障礙。築橋最後共籌20萬元集築橋經費,先後聘請了荷蘭工程師和廈門留美建築工程師林榮森為東新橋設計建築圖紙。因該橋設計技術複雜,造價過高,招標不成而擱置下來 [5] 
1933年,築橋會委託廣州建築工程師唐錫疇另行設計,按照築橋會經濟情況量力而為,設計改為三跨橋,中跨長120英尺,邊跨各90英尺,橋面寬24英尺,人行道每邊5英尺,設計荷載25噸,核算22萬元,由築橋會呈報廣東省東路公路處審核。東路公路處核減底價為18.5萬元,招標結果最低的標價是21萬元,超出東路公路處底價,橋的建築再次擱置,拖延兩年 [5] 
戰亂損壞的東新橋 戰亂損壞的東新橋
1935年11月12日,築橋會舉行東新橋奠基典禮,計劃工期18個月 [5] 
1938年2月,東新橋建成使用;同年12月,東新橋被侵華日軍炸燬 [1] 
1939年,惠州工商界捐資修東新橋,在殘橋上用竹木料搭成木橋 [6] 
1941年5月,日軍撤退又燒燬東新橋;當年,惠州民眾再次捐資修好東新橋 [6] 
1942年1月,侵華日軍部隊撤退時,再一次焚燬東新橋木駁段 [6] 
  • 現代
臨時修復的東新橋 臨時修復的東新橋
1945年抗戰結束後,惠州百姓在斷橋殘存基礎上用竹木材料搭成一座人行橋,洪水來時仍可維持使用 [5]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地方政府將修復東新橋提上議程,仍聘請唐錫疇為修復東新橋工程師,重新進行測量、設計、繪圖和招商投標承建 [5] 
1950年9月,惠州第三屆人代會通過建築東新橋議案 [5] 
改造之前的東新橋 改造之前的東新橋
1951年,廣東省政府撥10億元、惠州百姓捐款14億元作為東新橋建築費;3月10日開工,9月21日竣工 [5]  ,同時廢除原有浮橋 [7]  。當時的惠州人民為慶祝東新橋重生,舉行萬人慶祝大會,在通車典禮上贈給唐錫疇工程師以“熱心建設”金質獎章,留作紀念 [5] 
1973年,廣東省城建局撥28萬元對東新橋進行化學灌漿處理,加固擴寬橋面 [1] 
1974年,東新橋加固工程完成 [1] 
  • 當代
改造之後的東新橋 改造之後的東新橋
2000年以後,東新橋因年代日久,結構損壞,無法滿足通行需求,需要重建 [8] 
2002年,惠州市有關部門向社會公開招標東新橋拆除後在原址重建設計方案 [7] 
2004年7月15日,惠州市規劃建設局向市公用事業局發函,確定重建東新橋 [7] 
2005年3月21日,東新橋重建工程正式啓動,拆除原舊橋 [9] 
2006年9月,東新橋完成合龍工程 [4]  ,於同年12月1日建成使用 [2] 

東新橋橋樑位置

東新橋位於西枝江匯入東江的河道口處,東西橫跨西枝江下游末端,西接西湖片區、東接東平半島,東距上游水門大橋約有600米;西端與中山東路相接、東端與水東西路相接 [1]  ;西端屬橋西街道、東端屬橋東街道 [10] 
《惠景全圖》中溝通惠州府城和歸善縣城的東新橋鐵索浮橋 《惠景全圖》中溝通惠州府城和歸善縣城的東新橋鐵索浮橋

東新橋建築設計

東新橋建築結構

● 原東新橋
舊東新橋鎖鏈 舊東新橋鎖鏈
宋代至清末,東新橋為復築成木船架板的鐵索浮橋 [1]  。該浮橋由數十條木船用鐵索聯繫,上架木排板行人。浮橋中部用一活動的吊板,留開一個閘口,每天定時把吊板吊起開閘讓過往船隻通過,浮橋會隨江面水位升降 [5] 
截至1938年11月,東新橋為鋼筋混凝土懸臂掛梁式橋 [1] 
1951年至2005年期間,東新橋為一座鋼筋砼連續懸臂結構加掛梁橋 [7]  ;為惠州城區第一座鋼筋水泥橋 [11] 
東新橋與周邊環境 東新橋與周邊環境
● 新東新橋
截至2006年12月,東新橋為上承式拱橋,採用預應力剛架結構 [9]  ;橋型按照“古典與現代相結合”原則,設計配套以夢幻暖色為基調的燈光夜景和呈弧形的瀑布;護欄是淺白色花崗岩,刻有浮雕。整座小橋古樸典雅,其造型風格與兩岸的文筆塔、水東西路的嶺南騎樓和東端橋東西路的合江樓等建築相協調 [2]  。東新橋結構吸收中國傳統拱橋元素,其跨中梁高僅為1.3米,應用流線型坦拱結構使橋樑產生一種特別張力 [7] 

東新橋設計參數

東新橋全景 東新橋全景
1938年2月至12月期間,東新橋長125米,寬9米 [1] 
截至2005年4月,東新橋全長125米,寬11.6米;兩邊人行道寬各2.10米,高22米;共有9孔雙曲,荷載標準汽-15 [1]  ;主橋跨徑92米 [2] 
截至2006年12月,東新橋改建為單孔拱橋,跨徑110米;全路段總長145米,路面全寬24米,其中行車道總寬18米、兩側人行道各寬3米 [7]  ;設計車流量最高峯為每小時7200輛次 [2]  ;橋面採用雙向四車道城市次幹路設計 [12] 

東新橋設備設施

東新橋配有日常兼景觀照明系統,與其它橋樑道路組成東江兩岸為面的燈光景觀體系,勾勒出色彩繽紛的惠城輪廓線 [13] 
東新橋照明系統 東新橋照明系統

東新橋運營情況

● 通行事項
2017年5月31日起,惠州市濱江西路朝京門至東新橋路段由雙向兩車道調整為雙向三車道,中間車道為潮汐車道,由交通信號燈控制指引行車方向。東新橋周邊均是小路街巷,限速40千米/小時,注意橋兩端單行路段 [14] 
東新橋路面 東新橋路面

東新橋建設成果

新東新橋通車場景 新東新橋通車場景
● 建造難題
在古代,東新橋建設面臨資金緊缺難題,窮困文士蘇東坡為此捐出唯一值錢的珍貴犀帶 [3]  。在近代,時任築橋會主席張友仁東奔西走,歷經幾年周折,奔赴多處機關部門仍難以將橋樑建設資金籌備;戰火連年,國家長期處於動盪不安局面,東新橋建設一方面需求助於國外技術,另一方面頻發遭到摧毀 [5]  。在當代,東新橋因位置特殊無法在保留歷史文物前提下再建新橋,最終只能拆除舊橋 [2] 

東新橋文化特色

● 橋名
東新橋東西橫跨西枝江兩岸 東新橋東西橫跨西枝江兩岸
東新橋改建期間,曾改名合江橋以呼應合江樓,最終仍沿用名藴含歷史意義的“東新橋” [8] 
● 街道
東新橋落成以後,當地形成“橋東”“橋西”兩片區 [10]  ,直至成為當下橋西街道與橋東街道 [15] 
● 碼頭
明清時期,東新橋碼頭已成為惠州最大最繁忙商業航運碼頭,東新橋成為古代水上樞紐 [16] 
● 詩曲
宋朝蘇軾寓惠有詩云“羣鯨貫鐵索,揹負橫空霓”,形象展現出雨後江上東新橋浮橋的奇觀 [5] 
● 江景
東新橋與合江樓、文筆塔共同被惠州當地百姓稱為“江畔三寶”,為惠州老城、東江河邊重要的景觀建築 [4] 
東江大橋與東新橋 東江大橋與東新橋

東新橋價值意義

東新橋古城景象 東新橋古城景象
東新橋將千年偉人蘇東坡和千年府城惠州聯繫起來,亦將大美西湖和西枝江兩岸連接起來,奠定了惠州古城的格局。(惠州文明網 評) [10] 
當下,惠州城區內共有30多座橋樑,但説起歷史,人們首先想到的還是當年溝通府縣兩城、對惠州城的繁榮和發展有至關重要作用的東新橋。(新浪網 評) [3] 
東新橋可促進惠州東江兩岸民營經濟繁榮發展。(廣東新聞網 評) [12] 
東新橋900多年的歷史是數百年來惠州人民改造自然、創造歷史的血汗記錄。(《惠州日報》評)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