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帝

(古時指地處東方的帝王)

鎖定
東帝(dōng dì)是指古時指地處東方的帝王,出自《史記·魏世家》。
中文名
東帝
拼    音
dōng dì
釋    義
古時指地處東方的帝王
出    處
史記·魏世家》
【詞語】:東帝
【拼音】:dōng dì
【釋義與出處】古時指地處東方的帝王。
1、指齊湣王
史記·魏世家》:“八年,秦昭王為西帝,齊湣王為東帝。”
齊湣王十三年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和齊湣王相約共同稱帝,秦昭王為西帝,齊湣王為東帝。秦、齊稱帝,意在兼併其他諸侯國,這對韓、趙、魏、燕等國威脅很大,為破壞齊、秦聯盟,各國都在加緊活動。由於齊國稱帝是被動的,所以齊湣王在蘇秦來齊國搞合縱的時候,便急切地徵詢齊國稱帝的利弊。蘇秦竭力反對齊、秦聯合。他勸説齊湣王放棄帝號,集中精力攻宋伐秦。齊湣王接受了蘇秦的建議,同意放棄帝號,外交上由聯秦改為聯趙。齊相韓珉由於繼續堅持聯秦之策,遂被罷免相職。齊湣王放棄帝號後,一面積極準備伐宋,一面組織合縱攻秦。蘇秦受齊國之託到各國遊説,使齊、趙、燕、韓、魏五國合縱的局面得以形成。湣王稱帝雖然只是曇花一現,但卻反映出他欲稱霸天下的野心。
2、指吳王劉濞
西漢七國之亂中,吳王劉濞公然自稱東帝,與西漢政權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