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嶽觀鎮

鎖定
東嶽觀鎮,隸屬於湖南張家界慈利縣,地處慈利縣東北部,東鄰楊柳鋪鄉,南抵零陽鎮,西接通津鋪鎮,北靠國太橋鄉 [1]  。轄區總面積108.14平方千米。 [2]  截至2019年末,東嶽觀鎮户籍人口27033人。 [2] 
明初至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二十五都。1998年10月,與楊柳鋪分開後仍保留鎮建制。 [1]  截至2020年6月,東嶽觀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東市街道2號。 [1] 
截至2019年末,東嶽觀鎮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0個。 [2] 
中文名
東嶽觀鎮
行政區劃代碼
430821103000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
地理位置
慈利縣東北部
面    積
108.14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東市街道2號
電話區號
0744
郵政編碼
427217
車牌代碼
湘G
人    口
27033人(2019年户籍人口)

東嶽觀鎮歷史沿革

明初至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二十五都。
民國十九年至二十四年(1930—1935年),屬七區。
民國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936—1937年),為縣直轄鄉。
民國二十七年至三十八年(1938—1949年),一直保留東嶽觀鄉。
1950年至1951年,屬六區。
1952年至1956年,上半年為八區。是年,撤區並鄉時將新花、天鵝、新泉、板橋、採求、百坪、廣東、分水、當風、新東10個小鄉併為東嶽觀鄉。
1958年,與楊柳鋪合併為新東公社。
1960年,將新東公社分為東嶽觀、楊柳鋪、關田溶3個公社。
1962年,撤關田溶公社後,新泉、大巖、風洞、分水、丁塌等5個村併入東嶽觀公社。
1984年,恢復東嶽觀鄉。
1995年4月,與楊柳鋪鄉合併為東嶽觀鎮。
1998年10月,與楊柳鋪分開後仍保留鎮建制。 [1] 

東嶽觀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東嶽觀鎮轄東市社區居民委員會,板橋、丁塌、三岔、風自洞、跑馬、分水、銀泉、大巖、三淹橋、陡溪、管家峪、長衝、綵球、陡埡、江西、新花、南家、廣東、天鵝池、西邊峪、北平、陽風坪、涼水、佛架山、丹鳳等2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3個居民小組,336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東嶽觀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東市街道2號。 [1] 
東嶽觀鎮區劃詳情
東市社區
廣東村
陽風坪村
南嶽村
江西村
三淹橋村
大巖村
涼橋村
綵球村
陡溪村
北平村
道林村
佛袈山村
道人山村
新花村
東源村

東嶽觀鎮地理環境

東嶽觀鎮位置境域

東嶽觀鎮地處慈利縣東北部,東鄰楊柳鋪鄉,南抵零陽鎮,西接通津鋪鎮,北靠國太橋鄉 [1]  。轄區總面積108.14平方千米。 [2] 

東嶽觀鎮地形地貌

東嶽觀鎮地處武陵山脈東部邊緣,境內有南北兩山,中間是長方形的丘陵和平原地帶,境內最高峯天鵝池海拔1331米,最低點東市社區居民委員會海拔210米。 [1] 

東嶽觀鎮自然災害

地圖
地圖(2張)
東嶽觀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高温、連陰雨等。旱澇出現率67.1%,一般各為兩年一遇。大旱、大澇年各為十年一遇,主要發生在4至9月。如2010年9月到2011年5月20日止,全鎮降雨量僅83毫米,連續9個月一直處於乾旱少雨狀態。全鎮2.95萬人受災。共造成經濟損失2500萬元以上,其中農業直接經濟損失660萬元以上。 [1] 

東嶽觀鎮自然資源

2011年,東嶽觀鎮境內有耕地面積3.2畝,人均1.08畝,其中水田13210畝,旱地14330畝。林木覆蓋率46.47%,活立木蓄積量9.58萬立方米。 [1] 

東嶽觀鎮人口

2011年末,東嶽觀鎮轄區總人口2954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500人,城鎮化率11.8%。總人口中,男性15167人.佔51.3%;女性14379人,佔48.7%;14歲以下3630人,佔12.3%;15—64歲20410人,佔69%;65歲以上3206人,佔10.8%。人口以漢族為主,達15102人,佔總51.1%;另有土家族14444人,佔48.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69人。 [1] 
截至2018年末,東嶽觀鎮户籍人口26938人。 [3] 
截至2019年末,東嶽觀鎮户籍人口27033人。 [2] 

東嶽觀鎮經濟

東嶽觀鎮綜述

2011年,東嶽觀鎮財政總收入750萬元,年均增長11.8%。 [1] 
截至2019年末,東嶽觀鎮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0個。 [2] 

東嶽觀鎮農業

2011年,東嶽觀鎮農業總產值7800萬元。以種植水稻、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4萬噸,人均475千克,其中水稻0.5萬噸,玉米0.9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1000畝,產量1200噸。2011年生豬飼養量4.78萬頭,年末存欄2.24萬頭;牛飼養量0.41萬頭,年末存欄0.29萬頭;羊飼養量0.59萬隻,年末存欄0.23萬隻;家禽飼養量12.12萬羽,上市家禽5.77萬羽。2011年,水果種植2.6萬畝,產量1270噸,主要品種有柑桔、橙子。 [1] 

東嶽觀鎮工業

2011年,東嶽觀鎮有規模以上企業1家,年創產值300多萬元。 [1] 

東嶽觀鎮商業

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596萬元,比上年增長9.5%;集市貿易成交額3000萬元,比上年增長8.1%。共有商業網點359個,職工1523人。 [1] 

東嶽觀鎮金融業

2011年末,東嶽觀鎮有各類存款餘額1.57億元,比上年增長14.1%人均儲蓄5322元,比上年增長13.7%;各類貸款餘額7521萬元,比上年增長6.7%。 [1] 

東嶽觀鎮郵電業

2011年,東嶽觀鎮郵政業務總量2805萬元,其中純收入58萬元。電信業務收入420萬元。 [1] 

東嶽觀鎮交通運輸

東嶽觀鎮境內有省道S305線貫通全境,鄉村公路連通25個村。 [1] 

東嶽觀鎮社會事業

東嶽觀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東嶽觀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805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57平方米,藏書500冊;鄉村青少年文化宮1個,佔地面積548平方米;還有籃球場、乒乓球室等娛樂設施。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人,佔全鎮社會從業人員的0.2%。2011年末有廣播喇叭60只,入户率8.6%,通響率85%。1994年3月開通有線廣播電視台,2011年末有58套廣播電視節目,廣播綜合覆蓋率68%。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1000户,其中數字電視用户1000户,電視綜合覆蓋率20%。 [1] 

東嶽觀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東嶽觀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572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5所,在校學生856人,專任教師5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學生485人,教師5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9%。 [1] 

東嶽觀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東嶽觀鎮有中心衞生院1所,村級醫療室22所:病牀41張,其中公立衞生機構病牀23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4張;固定資產總值501萬元。專業衞生人員22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0.3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註冊護士0.1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336人次,出院病人850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2.3萬人,參保率78%。城鄉居民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為70%。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3%、1.4%。、1.3%o,孕產婦住院分娩率100%,婚檢率80%,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100%。 [1] 

東嶽觀鎮社會保障

2011年,東嶽觀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7户,人數25人,月支出3500元,比上年增長2.3,月人均140月;城市醫療救助9人次。2011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608户,人數1118人,月支出11.18萬元,比上年增長5.1%,月人均100月,比上年增長6.7%;有敬老院1家,牀位4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37人,支出5.55萬,比上年增長3.8%;農村醫療救助10人次,農村臨時救濟8人次,支出1.8萬元,比去年增長8.1%。 [1] 

東嶽觀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東嶽觀鎮有郵政所1處,電信服務網點7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4000門,固定電話用户3200户,電話普及率40%;移動電話用户8400户,互聯網用户700户。 [1] 
  • 水利
2011年,東嶽觀鎮有小I型水庫1座,庫容量188萬立方米,灌溉面積3745畝,小II型水庫2座,庫容量53萬立方米,灌溉面積6600畝。 [1] 
  • 給排水
2011年,東嶽觀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7000米,生產能力200噸/日,年生活用水7.2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5%。 [1] 
  • 供電
2011年末,東嶽觀鎮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所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3000伏安,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度48千米,用電負荷650千瓦,年售電量累計350萬度,綜合電壓合格率98.2%,供電可靠率99.5%。 [1] 

東嶽觀鎮歷史文化

  • 名稱來歷
東嶽觀鎮地名因相傳商紂王時,朝中大將途經此處留宿,為紀念此事建祠一座。明萬曆年間,史維生父子將祠擴建為廟觀,因座落在東峪盡頭,故稱“東峪觀”。後取東嶽泰山之意定名“東嶽觀”,沿用至今,鎮由此得名。 [1] 
東嶽觀鎮

東嶽觀鎮榮譽稱號

2021年9月,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表彰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 [5-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