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嶽廟

(陝西省西安市東嶽廟,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東嶽廟,緊鄰西安明城牆的一處著名道觀,始建於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明清曾多次修葺、擴建。原廟有華表、山門、會堂牌坊、牌坊和三教宮,現僅留存大殿、二殿、台閣三座古建築。
近半個世紀以來,東嶽廟身處鬧市卻從未對外開放,被當地民眾稱為“最低調古廟”。文獻記載,西安東嶽廟是民間供奉東嶽泰山大帝及諸神的道教場所,歷史上殿宇完備,主殿內壁繪有民間風俗傳説故事彩畫,內容豐富,色彩絢爛,文化藝術價值珍貴,西安東嶽廟大殿裏的壁畫還是陝西現存宮觀壁畫中單體面積最大的壁畫。
東嶽廟,1956年被列為陝西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東嶽廟
地理位置
陝西省西安市東門內昌仁裏
景點級別
陝西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類    別
道教宮觀
創建時間
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

東嶽廟古廟簡介

文物保護碑 文物保護碑
東嶽廟,是封建統治階級為祭祀“岱宗”而修建的。“岱宗”亦稱“岱山”,就是今山東省泰安市的泰山,系我國著名大山“五嶽”之一。
西安東嶽廟為道教宮觀。在陝西省西安市東門內昌仁裏。始建於北宋政和六年(1116),元代廟宇被毀,明清兩代屢有修建。

東嶽廟規模之大

東嶽廟坐北面南,規模較大;現存主要建築有山門、前殿、後殿及東兩兩廡殿等。前殿面寬五間,周圍共有硃色廊柱二十四根,柱下基石之上,刻有各種花卉圖案,殿頂覆琉璃瓦,凝碧生輝,殿內東兩兩壁之上滿布大幅彩色道教壁畫,題材豐富,筆法高超,為元末明初之作。

東嶽廟佈局結構

東嶽廟,後殿面閣三間,殿內東西兩壁與北壁兩端亦繪有彩色道教壁畫,線條遒勁,色彩濃重。東院內有三教宮。因宮內原供奉老子、孔子、釋迦牟尼,故名。廟內保存有明清兩代重修部分殿宇的石碑數通,是西安著名的道教廟宇之一。

東嶽廟建築特色

主殿:供奉東嶽大帝的場所
東嶽廟主殿 東嶽廟主殿
一號殿(即大殿,主殿)從其所處位置、建築規模、門匾題字和壁畫內容來看應是供奉東嶽大帝的場所,氣魄宏偉,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六步架,雙步週迴廊,單檐歇山頂 [2] 
樑架為徹上明造,外檐斗拱為七踩單抄雙下昂,裏轉出三抄。構架為抬梁式,但仍保留叉手、駝峯。前後檐斗拱耍頭後尾延長插在內檐垂蓮柱上,垂蓮柱上承下金檀,在挑檐檀和下金檀間起平衡作用。此種做法,在陝西關中地區古建築中已見多處,可能是一種地方手法。周圍共有硃色廊柱二十四根,殿前方八根柱上的柱石,雕刻有精美的二龍戲珠浮雕,其他柱石皆雕花卉。
殿門上有木雕花,殿前方的斗拱雕成龍首,個別的斗拱加以彩繪。殿脊施琉璃瓦和雕花磚。殿內的神像己毀掉,東西兩壁和北壁兩端,共殘存約有150平方米大幅彩色壁畫,所繪山水、樓閣、人物,精緻秀麗。
中殿:彩色壁畫線條遒勁、色彩濃重
殿內壁畫 殿內壁畫
二號殿(即中殿,寢殿)位於一殿以北,較一殿規模小,從位置和其中壁畫內容來看應是寢殿,即供奉東嶽大帝夫人的場所,三開間,建築上也有磚雕花裝飾,殿內東西兩壁及北壁兩端,共殘存100平方米有彩色壁畫,線條遒勁,色彩濃重。 [2] 
後殿:多層台階多層敬仰
三號殿(即後殿,父母殿),位於廟的最北邊,建築規模比一殿、二殿都小,從其位置來看應是父母殿,是供奉東嶽大帝父母的場所,建在有1.70米的高台之上,進殿之前會經過兩層12級台階,給人一種敬仰之情。
三教宮:展現儒、釋、道三教合流之趨勢
四號殿(即三教宮),三教即儒、釋、道,據當地羣眾回憶,原來大殿內還有塑像、壁畫,殿內供奉老子、孔子、釋迎牟尼,反映了宋元之後三教合流的趨勢。在殿內東面山牆上存有少許漫濾不清的壁畫,是清代以後所繪。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