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嶽天齊廟

(山東省曹縣東嶽天齊廟)

鎖定
東嶽天齊廟位於山東曹縣安才樓鎮高集村。是一處道教聖地。唐代始建“天齊廟”,明代改為“東嶽廟”,仍存。
中文名
東嶽天齊廟
地理位置
山東省曹縣
廟    會
農曆三月二十八
俗    稱
天齊廟
民    俗
廟會、戲曲

東嶽天齊廟寺廟簡介

東嶽天齊廟歷史發展

唐代始建“天齊廟”,明代改為“東嶽廟”,建國前被毀,後於遺址上修復,留存。廟院大殿內供黃飛虎塑像,另供佛爺、關公、陶朱公、十殿閻羅、地母奶奶、送子觀音塑像等。

東嶽天齊廟廟會

東嶽天齊廟歷史悠久,是一處道教聖地。廟會時間為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2013年開始又增加農曆十月為廟會時間。另外,每年除夕夜,周圍居民前往寺廟上香祈福者,亦不在少數。
每年陰曆3月28日都會舉行廟會,歷時5天,廟會上有唱大戲、扭秧歌、廣場舞等各種民間藝術活動,遊人20餘萬,盛況宏大,熱鬧非凡,有利地促進了周邊物資、文化的交流。2013年農曆10月,東嶽天齊廟再次恢復古廟會活動,舉辦了首屆東嶽天齊廟菊花會活動。廟會活動一時成為一方盛景,市縣領導頻頻光臨,四方百姓蜂擁而至。

東嶽天齊廟寺院傳説

商朝的鎮國武成王黃飛虎有膽有識,而他妻子,温柔體貼,貌比天仙,但商紂王卻對她垂涎萬分。一天,商紂王趁黃飛虎不在家霸佔了他的妻子,黃妻含辱吞金而亡。奪妻之恨,黃飛虎敢怒不敢言。後來,黃飛虎目睹商紂王荒淫無道,殘害黎民,便毅然反戈,投奔周武王姬發,被封為開國武成王。在討伐商紂王的戰鬥中,黃飛虎不幸在澠池遇難。當時黃飛虎的部下就駐紮在宋州北(今曹縣東南一帶)。他的部下和子孫便借軍隊休整之機,就地搭起靈堂,設立牌位,祭奠黃飛虎。商朝滅亡後,姜太公設壇為陣亡將士封神,特敕封黃飛虎為“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之職,掌管人的貧富貴賤,還封他為五嶽之首,執掌幽冥地府十八層地獄,掌管人的生老病死。因為黃飛虎是掌管人的貧富貴賤、生老病死的神仙,又名“天齊神”,故此廟俗稱“天齊廟”,亦稱“東嶽廟。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玄宗加封黃飛虎為“天齊王”。後來,宋真宗詔封黃飛虎為“東嶽天齊仁聖王”,又稱“東嶽大帝”。
西漢時期,濟陰郡己氏縣治就在位於東嶽廟東南一華里的楚天集村,當時這裏荒草胡栝,人們清除雜草,開墾荒地,割着割着,隨着雜草的清除,一座廟宇出現 在割草者的面前,人們詫異之際,有個膽大的走近了一看,廟門上有個匾,匾上有字,上邊寫着“東嶽廟”三個大字。人們以為是黃飛虎顯靈,紛紛祭拜。從此以後,前來東嶽廟朝拜的達官顯貴、庶民百姓絡繹不絕,香火日趨興旺,廟內道士也逐年增加,建築規模不斷擴大。明清時,天齊廟已形成殿堂百餘間、道士數十人的道教聖地。

東嶽天齊廟十殿閻羅

東嶽天齊廟內供十殿閻羅王,黃飛虎死後被封為五嶽之首,為東嶽泰山大齊仁聖大帝之職,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總管人間吉凶禍福。東嶽天齊廟右邊偏房內供十殿閻羅,屋樑上盤着數條神龍,直視下方,栩栩如生以及模擬十八層地獄之石壓地獄、油鍋地獄、石磨地獄等,陰森至極,警戒壞人自有惡報。

東嶽天齊廟石壓地獄

若在世之人,產下一嬰兒,無論是何原因,如嬰兒天生呆傻,殘疾;或是因重男輕女等原因,將嬰兒溺死,拋棄。這種人死後打入石壓地獄。為一方形大石池(槽),上用繩索吊一與之大小相同的巨石,將人放入池中,用斧砍斷繩索......

東嶽天齊廟石磨地獄

糟踏五穀,賊人小偷,貪官污吏,欺壓百姓之人死後將打入石磨地獄。磨成肉醬。後重塑人身再磨!另外還有吃葷的和尚,道士同樣如此。

東嶽天齊廟油鍋地獄

賣淫嫖娼,盜賊搶劫,欺善凌弱,拐騙婦女兒童,誣告誹謗他人,吃動物肉者,謀佔他人財產,妻室之人,死後打入油鍋地獄,剝光衣服投入熱油鍋內翻炸,啪,啪直響!依據情節輕重,判炸多遍……有時罪孽深重之人,剛從冰山地獄裏出來,又被小鬼押送到油鍋地獄裏暖和暖和……

東嶽天齊廟送子觀音

大殿左邊偏房供送子觀音塑像,“娃娃山”一座,娃娃山高四五米,直達房梁,及八十三歲得子老人塑像一座,每年來此求子者不在少數。
《異祥記》中記載:南朝宋代有個名叫卞悦之的居士,濟陰(今菏澤市曹縣)人。行年五十,沒有兒女。娶妾幾年,也沒有懷孕。便向觀音菩薩祈求繼嗣,發願頌《觀音經》一千遍。從此每天唸經,將滿一千遍時,妾已懷孕,不久便生下一個兒子。因此曹縣人皆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