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山嘴遺址

鎖定
東山嘴遺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興隆莊鎮章京營子村東山嘴,新石器時代,距今5000多年,是一處以石砌建築羣為主體的紅山文化祭祀遺址。東山嘴遺址長180米,寬約60米,海拔約353米,高出河牀53米, [5]  佔地面積約15000平方米,是中國第一個發現與女性崇拜有關的祭祀遺址。 [1]  [3] 
在東山嘴遺址中出土了相當數量的陶器、石器、玉器等,而陶器和玉器多與祭祀活動有關。東山嘴遺址是一處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建築羣址,其佈局嚴謹,規模宏大,在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史上是首次發現,對探索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都有着重要的學術價值。 [5] 
2001年6月25日,東山嘴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4] 
中文名
東山嘴遺址
地理位置
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興隆莊鎮章京營子村東山嘴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約 15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別    名
喀左東山嘴紅山文化遺址 [3] 
歷史意義
最早的古代祭壇之一
編    號
5-25-1-25

東山嘴遺址歷史沿革

1979年5月,遼寧省文物普查試點時發現此遺址,當年秋季被選為遼寧省文物幹部培訓班喀左隊實習地點。
1982年春,遼寧省博物館文物隊繼續發掘,兩次發掘面積2250平方米。 [6] 
2017年,東山嘴遺址周邊環境及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全面竣工,修建參觀道路、600平方米的展示廳、停車場和防護欄等工程,同年10月1日,喀左東山嘴遺址展示館正式對外開放。 [1] 

東山嘴遺址遺址特點

東山嘴遺址展示館
東山嘴遺址展示館(4張)
東山嘴遺址是一處具有代表性的紅山文化晚期的大型祭祀性遺址。作為東山嘴遺址主要遺蹟部分的石砌建築基址幾乎佔據整個遺址,其總體佈局可分為中心、兩翼和前後兩端等部分 [6]  ,包括北部的一座大型方形基址,南部的一座小型圓形台址和另兩座較早的圓形台址。基址四邊均砌石牆基,圓形台基也是用石片鑲砌。 [2]  遺址由這幾部分構成了南北軸線分佈,南圓北方,左右對稱的一組完整建築羣址。 [5] 

東山嘴遺址中心部分

中心部分為一座大型方形基址,東西長11.8米、南北寬9.5米,基址內上部堆積有黑灰土夾碎石片層,厚50釐米左右,下部為黃土堆積,厚30釐米左右,底部為平整的黃硬土面,中間有大片的紅燒土面。採用錯縫砌法,外牆折角平整為正90°。用料以砂岩石為主,間雜少量灰岩石板。 [6]  在這個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遺物,多為陶器,主要為泥質紅陶,其中彩陶器佔有較大的數量,種類有罐、盆、缽、筒形器等。還出土了兩件精美的玉器為“雙龍首玉璜”和“綠松石鴞鳥”。方形基址南約15米處,為小型的圓形祭壇,祭壇周圍出土了兩件小型裸體陶塑孕婦像,一件殘高為7.9釐米,另一件殘高為5.8釐米,她們的出現,説明當時正處在一個高度發展的母系氏族,人們渴望人丁興旺、祈求部落興旺。 [3] 

東山嘴遺址兩翼部分

兩翼部分又可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兩冀分別為兩道南北走向、相互對稱的石牆基。牆墓皆用加工整齊的砂岩長條石砌成單行單層,石牆基上都迭壓黑灰土夾石片層,內含泥質紅陶片。東翼石牆基殘存部分在方形基址東北側,共有並排的二十三塊長條石。條石的砌築很注意外側面的齊對,近於一條直線。與東翼牆基的砌迭現象相同。西翼牆基下壓一座房址。
以上兩冀石牆基外都堆有大面積的石塊,其範圍直至遺址東、西邊緣,並順邊緣的斜坡向下延伸。石塊皆選擇白色灰巖,較小,一般長寬在15—20釐米之間。 [6] 

東山嘴遺址前端部分

前端部分可分石圈形台址與多圓形石砌基址。石圈型台址為正圓形,直徑2.5米,距地表深僅20—40釐米是在黃土堆積的上部鋪砌而成,周圍以石片鑲邊,石片皆近長方形,多為白灰岩石片,向外一邊平齊,使整個圓台址的邊緣顯得十分整齊。多圓形石基址在石圈形台址以南約4米,已殘缺,可分辨出三個相連的圓形基址,其中兩個尚有輪廓,近橢圓形。這兩個基址都為單層石塊砌成,邊緣都以大塊河卵石砌出兩圈,石圈內鋪較小石塊形成枱面,基址下即原生黃土。 [6] 

東山嘴遺址文物遺存

東山嘴遺址房址

石建築基址下發現紅燒土面多處,明確定為房址的一座,位於遺址西側北部,房址約為長方形,南北長7.4米,東西揭露部分寬2.5米,半地穴式。地下部分牆壁存高25釐米,有兩層草拌泥塗牆壁,經火燒。房內地面為黃硬土,平坦,經火燒成黑間紅色。 [6] 

東山嘴遺址人骨架

人骨架僅發現一具,已石化。位於遺址南部石圈形台址東北側。人骨以下即生土,未見明確墓框,只在人骨頭部和腳端兩側各置有兩塊不規則形石板,腹部覆蓋有大塊泥質紅陶和黑陶片,尚可復原一件泥質黑陶缽。 [6] 

東山嘴遺址陶器

陶器約佔全部遺物的90%左右,但完整器較少。陶質以泥質紅陶數量最多,約佔80%左右,多為壁較厚的粗泥陶,細泥陶少,次為夾砂灰褐陶和夾砂紅陶,磨光泥質黑陶和泥質灰陶也有一定數量。紋飾以壓印之字形紋和壓印平行條紋為多見。器類以缽盆類、甕罐類等為主,還有杯、瓶形器、圈足盤、豆、器蓋等。 [6] 

東山嘴遺址陶塑人像

陶塑人像共發現殘塊二十餘件,多為人的肢體部分,未見頭部,皆泥質紅陶胎,可拼認形體的有小型孕婦塑像和大型人物坐像兩類。 [6] 
小型孕婦塑 小型孕婦塑
小型孕婦塑像有兩件,為裸體立像,頭及右臂均殘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曲,左手貼於上腹,有表現陰部的記號。出土於石圈形台址東側黃土層中,通體打磨甚光滑,似塗有紅衣,體肥碩,腹部尤為圓鼓,下肢稍彎曲,下端殘缺。
大型人物坐像發現上、下身各一塊,同出於石圈形台址東南側黃土層中,當為同一個體。上身殘塊為手臂和胸腹部分,高18釐米、寬22釐米,塑造得逼真自然,很有動感,且符合人體比例,大小約當真人的二分之一。 [6] 

東山嘴遺址石飾

石飾皆小件。其中以一件雙龍首磺形玉飾和一件鴞形綠松石飾為精緻。
雙龍首磺形玉飾,出土於方形基址南牆基內側,淡綠色,長4釐米。璜形,一面雕紋,另面無紋飾,雕紋為兩端各作一龍首,較長,吻向前伸,上唇翹起,口微張,目作菱形框,身飾瓦溝紋樣。 [6] 
雙龍首磺形玉飾 雙龍首磺形玉飾
鴞形松石飾件,出土於方形基址東外側黑土層中,綠松石質,片狀,分兩層,作展翅鴞形。 [6] 
鴞形松石飾件 鴞形松石飾件

東山嘴遺址價值意義

東山嘴遺址這種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建築羣址,在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史上,還是首次發現, [6]  也是中國考古學史上首次發現婦女陶塑像和與之相關遺蹟的遺址。 [7]  由於它們的出土是同具有某種祭祀活動的大型遺蹟聯繫在一起,其所處時代又正是原始氏族公社一個大變動時期,這就突破了把這種女像直接理解為母系氏族社會證據的傳統概念,從而從更廣泛的角度,去探索它們所包含的社會意義, [6] 對探索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有着重要的學術價值。 [5] 

東山嘴遺址文物保護

2001年6月25日,東山嘴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11年,東山嘴遺址被中國國家發改委列為“十二五”文物保護項目。 [3] 

東山嘴遺址旅遊信息

東山嘴遺址地理位置

東山嘴遺址展示館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興隆莊鎮章京營子村東山嘴。

東山嘴遺址交通路線

北京——京承高速——大廣高速——長深高速——興凌線——湖北路——湖南路——東山嘴遺址
天津——崑崙路——津寧高速——濱保高速——長深高速——繞城高速——京哈高速——京秦高速——230國道——興凌線——東山嘴遺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