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安門

(南京故宮皇城東門)

鎖定
東安門是南京故宮皇城東門,地表建築現已不存,其遺址尚未發現,也是南京明故宮尚未確定的主要建築。
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新設政府機構急需建造辦公用房,各部門紛紛拆城牆造房子,東安門可能就是在這股“拆城風潮”中被拆毀。
中文名
東安門
始建年代
明洪武年間
地    址
南京明故宮皇城東門
現    狀
已經毀壞

東安門歷史沿革

經過龍蟠中路中山東路的路口向東,一路上,在右邊,首先會出現西安門,然後是西華門遺址,最後是東華門。這趟“明皇宮城門之旅”到東華門就終止了。因為東安門早已經消失,連遺址也沒有留下。
東安門,是明代皇宮皇城上的一座門。南京師範大學王志高教授告訴記者,明代皇宮分為宮城、皇城內外兩重。朱元璋在南京明皇宮的皇城上開了六個門,分別是承天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西安門、東安門、北安門。東安門是皇城東邊的正門,位於東垣城牆中間略微偏南的位置,東安門內正西位置就是宮城的東華門。
據史料記載,皇城六座門都建於洪武元年(1368)之後。洪武十年(1377),朝廷設置正七品的“東安門官”。洪武十八年(1385),設置四名東安門門吏。洪武二十八年(1395),設置東安門糧倉,儲備糧食供給守備東安門的將士使用。
在多位南京學者編纂的《南京明故宮》一書中,收錄着一張民國早期東安門的照片,這可能是東安門存世的唯一一張照片。從照片上看,東安門有三個門洞,中間略高,兩邊門洞略低。東安門兩側的城垣已被拆光,照片一角露出了數百米遠處的明城牆。東安門也是一片破敗,表面磚頭脱落了很多,城頭上長滿了雜樹雜草。
這張老照片説明,至少在民國初年,歷盡滄桑的東安門依然“健在”。但此後它卻突然消失。東安門為什麼被拆毀,又是何時被拆毀,還説不清楚。有研究者指出,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新設政府機構急需建造辦公用房,各部門紛紛拆城牆造房子,昔日皇宮城垣也在被拆之列。東安門可能就是在這股“拆城風潮”中被拆毀的。

東安門位置存疑

西安門、西華門、東華門、東安門四座門,西安門和東華門尚存,西華門雖然消失,但幸運的是,1999年,其遺址被發現,如今被建成為遺址公園。相比之下,東安門境遇最“慘”,不但被拆毀,其遺址沒有被發現。
王志高告訴記者,多年以來,南京考古工作者先後在明故宮遺址範圍內進行過十幾次考古發掘,發現了明故宮西華門、太廟、文華殿、西宮、武英殿等建築遺址,唯獨沒有找到東安門。
有文保愛好者提出,按照中國古代宮殿講究對稱的規則,東安門和西安門、東華門和西華門應該是以明故宮中軸線兩兩對稱的。換言之,西安門到西華門的距離和東安門到東華門的距離應是相同的。西安門尚存,西華門的遺址已經找到,算出它們之間的距離。再以此距離,從尚存的東華門往東,就能找到東安門的位置了。
不過,這個辦法被專家否認。王志高説,南京的皇宮較為特殊,皇城門、宮城門之間的對稱線並不重合。永樂三年,由於皇城西垣距離護城河太遠,朱棣下令將皇城向西擴建,拆遷了皇城西安門以西的建築,改築宮城西華門以西的皇城牆,並且重建西安門。因此,我們看到的西安門,並非朱元璋造皇宮時建的那一座。而西安門至西華門的距離,其實要比東安門到東華門的距離要長出許多

東安門遺址推測

長期以來,考古學家也在找東安門所處的位置。有史料記載,東安門外曾有一條東安門街,向東偏北可到朝陽門,向南可抵鑾駕庫。可惜的是,和東安門一樣,這條東安門街如今也難覓蹤影。
王志高陪同一位北京來的學者尋訪明故宮遺蹟,特地去找了找東安門的所在位置。“實地看過以後,中山東路旁邊,南博斜對面的一條巷子李府街引起了我的注意。”王志高説,從地理位置上看,李府街很可能就位於當年的東安門外,“這條街可能就是當年的東安門街,也可能東安門這段皇城城垣被拆後,在原址上建起了李府街。”
王志高認為,還沒有被發現的東安門可能就在李府街西側,與西邊不遠處的東華門相對。而根據民間傳説,李府街因住過明代開國功臣李文忠而得名。李文忠雖然是朱元璋的外甥,其府邸怎麼也不可能被安排進皇宮。如果這個傳説屬實,也説明了李府街應在明代皇宮以外。東安門應該在李府街和東華門之間的範圍內。
“東安門到底在哪裏,大致的範圍雖然可以確定,但要找到遺蹟,還有待考古發掘。”
“老南京”版刊載《只剩遺址的西華門原來是這個模樣》一文,引起了很多讀者的興趣。對明故宮很有興趣的孫先生打進電話詢問,當年明故宮的皇城和宮城上,從西往東,分別是西安門、西華門、東華門、東安門,為什麼如今唯獨不能確認東安門所坐落的位置呢?
東安門究竟在哪裏,這的確是一個史料記載不詳,同時也未經考古確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