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壩社區

(廣東省雲浮市鬱南縣東壩鎮東壩社區)

鎖定
東壩社區位於廣東省雲浮市鬱南縣東壩鎮南部,佔地面積約為0.18平方公里。社區現有居民410户,人口數為1700餘人。
中文名
東壩社區
住宅樓
264幢
人口數量
1700餘人
佔地面積
0.18 km²
行政級別
社區

東壩社區基本概況

現有居民住宅樓264幢,382個單元。其中在冊黨員95人,設有5個黨支部,8個居民小組。社區現有辦公室、黨建活動室、圖書閲覽室、資料檔案室、勞動和社會保障站、幫扶救助站、計生服務站、宣傳欄、居務公開欄、星光老年之家、文化站等。 [1] 

東壩社區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東壩社區已實現通水 、通電 、通路 ,無路燈。全社區有 0户通自來水,有 15 户飲用井水,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 100 %)。有 15户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户15户;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 15户。
該社區到金塘鄉道路為通路;進社區道路為土路面;社區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3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13 公里,全社區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 1 輛,摩托車6輛。
全社區建有沼氣池農户11 户;裝有太陽能農户 4户;建有小水窖 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 0 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62畝,有效灌溉率為 90 %,其中有高穩高產農田地面積 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 畝。
該社區到2010年底,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 0 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5 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 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0户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東壩社區飲食習俗

建國前後,羣眾以高粱、大豆、穀子為主食,1978年以前,以玉米餅、地瓜乾麪窩窩為主。改革開放以後,白麪膜成為人們的主食。一日三餐還有肉,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各種青菜一年四季不斷,迎來送往還離不開酒。人們生活講究營養,魚、肉、蛋、奶消費日益增加。煙、酒、糖、茶家家必備。每逢婚嫁喜慶,宴席講究色、香、味、營養價值。宴席檔次逐年升級,每席上菜有10個、12個、16個、24個不等。

東壩社區環境整治

東壩社區為了進一步加強城鄉環境整治,制定了社區環境整潔行動方案,居委會經常組織社區義工開展環境衞生大清理活動。廣大義工走上街頭,走進小巷,手拿掃帚、鐵鍬、木夾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垃圾站、白色污染和垃圾堆物,清理綠地花壇、衞生死角、無主垃圾和長期積存垃圾。為改善社區環境無私奉獻着。社區義工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換來城區整潔。社區還將根據行動方案利用宣傳欄、展板及懸掛橫幅等方式組織開展一系列的活動,紮紮實實為居民做實事,為社區的環境建設的做出貢獻。

東壩社區社區單位

東壩社區內有三個市級單位(無線電研究所、民航幼兒園、房修二公司)及交道口辦事處、交道口房管所、東城綜合高中等單位,還有修理自行車、美容美髮、餐廳等大小商家共26個。其中近兩年建成並投入運營的東不壓橋菜市場給社區及周圍居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設在雨兒衚衕及東不壓橋衚衕的街道紅十字會主辦的衞生站,為社區居民預防疾病及健康保健帶來一定的保證。社區內民宅大多是明、清時代的四合院建築,文革後,尤其是1976年唐山地震前後,院內翻建、改建、臨建的大量增加,使大部分四合院格局受到破壞。目前保存較完整的所剩無幾,現有雨兒13號、乙10號、福祥5號、地東大街84號等院保存完好。其餘多數院內主房仍以明清建築為主體。衚衕經幾年街道的進行整治(粉刷牆面、油漆街門、改造公廁等),外觀較為整潔,街面乾淨,使古都風貌重放光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