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竹馬(東壩大馬燈)

鎖定
竹馬(東壩大馬燈),江蘇省高淳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東壩大馬燈流傳於江蘇省高淳縣東壩鎮東壩村,是一項模仿戰馬造型的民間舞蹈,其起源於唐代,盛行於明清時期。東壩大馬燈由兩人組合表演一匹馬,表演隊列一般由七匹馬組成,馬背上有扮演劉備、關羽、張飛等三國人物的演員,表演時,馬隊在鼓點的指揮下模仿真馬奔躍,在民間器樂的伴奏下,馬隊交替佈陣,最後按“天下太平”四字筆畫走陣收場。東壩大馬燈的演員都是東壩村村民,往往老少三代同台表演。 [1-2] 
2007年3月24日,東壩大馬燈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入江蘇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7日,竹馬(東壩大馬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44。 [3-4] 
中文名
竹馬(東壩大馬燈)
申報地區
江蘇省高淳縣
遺產類別
傳統舞蹈
遺產級別
國家級
遺產編號
Ⅲ-44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竹馬(東壩大馬燈)歷史淵源

東壩大馬燈
東壩大馬燈(2張)
東壩大馬燈流行於江蘇高淳縣的東壩鎮一帶,尤以東壩村具有代表性。東壩(古稱銀林)自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鎮,地處古胥河流域中蕪湖至太湖區間的交通樞紐,向有“七省通衢”之譽,為商賈雲集、市貿繁榮之地。明清時期,隨着商貿的往來,也帶來了文化的繁榮,每年的農曆三月、五月、七月,當地多有各種廟會演出活動,惟春節、元宵節卻少有民間娛樂形式。據傳説,一些儒商鑑於東壩當地多船帆少車馬的緣故,聯想到漢代的“駱駝載樂”形式,由此萌發了編創“大馬燈”舞的想法並付諸組織實施,通過舞蹈表達崇尚“忠義”的傳統道德思想和對“天下太平”和諧社會的嚮往。從此,該舞在東壩當地流行起來,並不斷傳承。
東壩大馬燈舞一般在每年的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賞玩,由於參加表演的人員較多,隊伍需要有相對的穩定性,故而形成了以湯姓為主體的東壩大馬燈表演隊(其傳承譜系可追溯到清代道光年間,燈舞傳人相續已有五代)。改革開放以來,東壩大馬燈的演出慣例已發生變化,不再侷限於春節、元宵節期間,而且還走出了村鎮區域,參加到各種社會經濟文化活動之中,演出的範圍與影響也擴大到江蘇省以及中國其他地區。 [5] 

竹馬(東壩大馬燈)舞蹈特色

竹馬(東壩大馬燈)藝術特徵

東壩大馬燈的藝術特徵主要表現在仿真性強,馬隊陣法多變,場面恢宏。另外,竹馬的造型高大、逼真,馬頸長大,頭、頸、尾的鬃飾較為誇張,所綴響串鈴亦助聲威,也是東壩大馬燈的一種藝術特色。 [5] 

竹馬(東壩大馬燈)表演形式

東壩大馬燈採取老、青、少三代人組合的表演形式:老者負責指揮樂隊並控制節奏,青年人擔綱竹馬錶演,少兒們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其表演的內容為《三國演義》中的故事,七名少兒分別扮演三國人物劉備、關羽、張飛、趙子龍、黃忠、馬超及旗牌報馬等,乘坐七匹戰馬(燈具馬),在旌旗招展、戰鼓雷鳴聲中揚鞭疾馳而出,令旗指處,陣法不斷變換,先後有跑單穿、雙穿、佈陣列隊(豎旗陣、剪刀陣、雙龍陣、四方陣等)、信馬由繮、圍陣對敵、七馬昂首長嘯、奮蹄奔騰等表演,結束時以擺出“天下太平”四字列隊收場。 [5] 

竹馬(東壩大馬燈)人員分工

東壩大馬燈 東壩大馬燈
東壩大馬燈造型比一般馬燈道具高大,每匹竹馬由兩名年輕、體壯力強、靈活的男演員充任。兩人須同時鑽入“馬腹”,前面一人扮“馬頭”,後面一人屈身緊抓前者的腰帶,身披馬架作“馬身”。兩人相互配合,“馬頭”起關鍵性作用,“馬身”亦步亦趨,二人必須步調高度協調,表演難度較大,因此在訓練階段,要求較為嚴格。演員首先要熟悉真馬的性情、動態、靜貌;其次要苦練馬步功夫,在樂隊的配合下,模仿出真馬的昂首、擺首、轉首、吸蹄、舉蹄、展身、搖尾、撐尾、舔毛等基本動作,兩位演員只有達到和諧統一,才能把竹馬演得生動逼真。 [6] 

竹馬(東壩大馬燈)音樂道具

東壩大馬燈表演所配合的樂隊有打擊樂和吹奏樂兩種,打擊樂是大鑼鼓和十樣錦鑼鼓,吹奏樂有嗩吶和長管銅製喇叭各兩支,具有較強的音響效果。東壩大馬燈表演道具有竹製的“馬架”,絨布縫製的“馬皮”,並飾以馬鞍、繮繩、銅鈴等。 [5]  [6] 

竹馬(東壩大馬燈)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東壩大馬燈表演的道具具有藝術誇張性,顯示出高大威武的氣派;燈舞中的角色人物形象逼真,打擊樂效果具有震撼力,展示出民間舞蹈的魅力,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和藝術價值。 [5] 
東壩大馬燈是吳風楚韻的具體表現,表演中反映出高淳人崇尚忠義的思想和改天換地的精神,表達了民眾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嚮往,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1] 
傳承狀況
在現代文化的衝擊下,東壩大馬燈這一古老的民間舞蹈難以避免逐漸衰落的危機,需要有關方面進一步做好搶救保護工作。 [1] 
傳承人物
湯裕道 ,男,1949年9月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竹馬(東壩大馬燈),江蘇省高淳縣申報。 [1]  [7] 
保護措施
東壩大馬燈
東壩大馬燈(2張)
高淳區建立了東壩大馬燈保護傳承基地。 [6] 
東壩鎮成立了大馬燈協會,並在東壩村建立了大馬燈陳列館和大馬燈培訓基地,配備了專、兼職人員。 [5] 
高淳縣政府通過政府投入、社會捐資等途徑,先後投入40萬元用於對東壩大馬燈項目的保護,包括恢復性排演、演出改進、道具更新及傳承人的培養等。 [5]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南京市高淳區文化館獲得“竹馬(東壩大馬燈)”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8]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竹馬(東壩大馬燈)項目保護單位南京市高淳區文化館評估合格 [12] 

竹馬(東壩大馬燈)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993年,東壩大馬燈在瀋陽第三屆國際秧歌節比賽中獲得“金玫瑰獎”。 [6] 
2015年3月,東壩大馬燈在河南省鶴壁市舉辦的“中國社火藝術節暨第十二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俗禮儀表演”評獎活動中,獲得第十二屆中國社火節金獎,並獲得評選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的資格。 [9] 
社會影響
1994年,東壩大馬燈參加了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頒獎晚會”的演出。 [6] 
2000年,東壩大馬燈在南京市舉辦的第六屆全國藝術節中進行了表演。 [2] 
2004年,東壩大馬燈在中國南京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中進行了表演。 [2] 
2014年2月,東壩大馬燈在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開幕式中進行了表演。 [10] 
2018年6月10日,東壩大馬燈在“古城記憶——2018南京非遺遊樂會”活動中進行了表演。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