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塔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古建築)

鎖定
東塔,位於廣西桂平市城東4公里的潯江南岸,處於黔鬱兩江匯流處,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八角九層,底徑12米,高約50米,為廣西第一高塔。
中文名
東塔
地理位置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始建年代
明代

東塔歷史沿革

東塔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573至1627年),由知縣劉萬安倡議建立。建成二層之後,劉萬安病故。 羣眾懷念他建塔功跡和善政, 於東塔立“遺愛碑”。崇禎年間 (公元1628至1644年)由御史李仲熊、知府葛元正建至九級。從建塔至今,風雨滄桑,已歷經四百餘年。 [1] 

東塔建築格局

桂平東塔
桂平東塔(3張)
東塔為八角九層樓閣式磚塔,底徑12米,高約50米,為廣西第一高塔。塔古樸厚重,每層均有主角式拱門8個,其中兩個是真門,6個是假門。塔內有木板樓梯,可直登塔頂。塔頂裝飾有銅葫蘆。塔外在起級處,用青磚砌成疊結式稜角牙紋飾,塗以硃砂,每級拱門塗銀硃。雨過天晴,紅白相間,十分耀眼。
塔下為潯江楊急灘,水下暗礁遍佈,江流洶湧,波瀾起伏,迴環激盪,塔影搖曳,此即有名的“東塔回瀾”一景。 [2] 

東塔歷史文化

東塔還留下許多優美的口碑傳説。一説是為了繁榮桂平文化。塔形下圓而上尖,形狀似筆,人們稱塔為文筆,東塔建於潯江之畔,寓意將文筆飽蘸潯江之水,譜寫桂平燦爛輝煌的文化和詩篇,另一説,桂平是個竹筏之地。黔鬱雙江滾滾東流,竹筏極易被洪水沖走。建立東塔,像撐竿插住竹筏,使洪水無法沖走;再一説是求得四峯並峙,相互輝映。整個桂平縣境,山峯林立,南有白石雙蜂,西有思靈、馬麗,北有紫荊、五指,唯獨東方缺少屏障,在東面建立東塔,讓塔尖直衝雲霄,羣峯相對,達到四方平衡。
桂平東塔
桂平東塔(3張)
東塔回瀾是桂平歷史上有名的八景之一。也有兩種傳説。一説是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塔影橫跨潯江。因塔身上尖下圓,八面稜角光照不同,潯江水面又波浪滔滔,因而塔影浮江,曲折迴環,頗似波瀾起伏;另一説是潯江居於銅鼓灘底下,水中到處是暗礁,而黔鬱雙江匯流,河水湍急,潯江滾滾東去,水流石阻,揚瀾迴轉,不斷起伏,長達數里,成為奇觀,遂稱為東塔回瀾。
歷代詩人墨客,為東塔留下了許多名篇佳句。明朝楊大節,在《東塔詩》中寫道:瞻依青帝擎玉柱,旋轉蒼龍帶月鈎。”清朝傅輝文則贊曰: “光搖雪浪江雲碧,影落秋濤煙雨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