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坡書院

(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的景點)

鎖定
宜興東坡書院,位於宜興市丁蜀鎮蜀山南麓,屬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買田築室於蜀山南麓,擬終老陽羨,這便是“東坡草堂”,之後又擴建成“東坡別墅”。元代在原址上建起“東坡祠堂”,後又廢為僧舍。明弘治十三年,工部侍郎、宜興人沈暉在此重建“東坡書院”,作為文人學士例行集合、緬懷先賢之所。清代康熙、乾隆年間多次修繕、擴建。咸豐年間,書院被焚。光緒八年,當地二十四家望族合資重建“東坡書院”,作為宜興東南八鄉培養人才之地。光緒三十二年,廢除科舉,改為“東坡高等小學堂”後為“東坡小學”所在地。
宜興東坡書院,桃李遍於天下。1983年6月書院被列為宜興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東坡小學”從中遷出。2002年10月書院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同年,丁蜀鎮政府籌資全面修建“東坡書院”,恢復七間四進,並新建碑廊180平方米,以傳承“東坡文化”,使古老書院煥發青春。 [2] 
中文名
東坡書院
地理位置
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顯聖路 [1]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08:00-16:30 [4]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8 畝
著名景點
書院本身自有的人文勝蹟

東坡書院書院簡介

東坡書院,又稱“東坡祠堂”、“蜀山書院”,位於宜興市丁蜀鎮蜀山村。現為東坡小學。始建於北宋,至今已有850多年曆史。佔地面積3656平方米。2002年10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北宋元豐七年(1084)九月,蘇東坡至宜興,對陽羨山水懷有眷戀之情,曾有“買一園,種桔300棵,以度晚年”之願。後人為了紀念他,在東坡講學處建造東坡書院。
東坡書院與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蘇東坡有着密切的關係,他才華橫溢,對中國文學藝術的日臻發展有着多方面的貢獻,尤其散文,為世人稱道,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東坡書院歷史沿革

宋代大文豪蘇軾曾四次到宜興觀賞溪山名勝,陽羨的溪山秀美,人情淳樸敦厚,使他留下了“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來往一虛舟,聊從造物遊。”的詩句。
元豐七年(1084),蘇軾買田築室於蜀山南麓,擬終老陽羨,這便是“東坡草堂”,後又擴建成“東坡別墅”。
元代在原址重建“東坡草堂”,後廢為僧舍。明弘治十三年(1500),工部侍郎、宜興人沈暉出資購地三十餘畝,在原東坡祠堂的基礎上,建造了一座頗具規模的東坡書院,其後清代康熙、乾隆年間多次修繕、擴建。
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進駐宜興時,書院大部分建築被焚燬。
光緒八年(1882),當地24家族合資重建“東坡書院”,作為宜興東南八鄉培養人才之地。光緒三十一年(1905),廢除科舉,改為“東坡高等學堂”。原來書院大門懸有清代翰林唐文治書寫的“東坡學校”匾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東坡小學”所在地,1989年,“東坡小學”遷出。 [3] 

東坡書院建築格局

東坡書院面南座北,共有建築四進。南眺太湖,背依蜀山,環境清幽,通面闊26.8米,進深93米。大門口匾額“東坡書院”,為現代著名書法家舒同所書。
第一進門廳。進入書院,一條30餘米長的磚砌甬道,甬道東側為石牛池,池內卧天然太湖石石牛一對。門廳前為長方形泮池,上設青石小拱橋一座,四周飾似荷花欄板及獅子、蓮瓣紋柱頭,製作十分精巧。跨過泮池,便是第一進建築,面闊七間,進深七檁,其中正中一間為門廳,設將軍門一座。
第二進饗堂。走過石板小院,為東坡書院的第二進,亦為面闊七間。其中正廳三間,稱饗堂,體制宏偉,原供奉有東坡先生的神座。其梁枋上雕刻有人物、雲鶴、卷草等圖案,朱漆貼金,工藝精緻。廳內上方懸清翰林院編修、吏部侍郎周家楣手書“東坡買田處”、清浙江巡撫任筱園書“講堂”及清道光時江寧布政使楊能格書的“似蜀堂”三匾。正廳東側為兩間二層樓。正廳西側兩間稱“湖山拱秀”廳,其匾原為清道光年間浙江巡撫任筱園所書,現已不存。院內西牆上開一腰門通往西側碑院,碑院系2002年新建,其中碑廊內存有《重刻蜀山草堂記》、《蘇文忠公祠堂記》、《蘇文忠公蜀山書院記》、《重修蘇文忠公蜀山書院碑記》等明清碑刻二十餘方。
第三進講堂。面闊七間,較前兩進地勢高出數級。其中正廳三間,進深9檁,其樑上均雕飾有卷草紋和鏤空的雲板,兩邊牆裙以青磚駁面,建築結構古樸深厚。正廳東西各有耳房兩間。院內有東西廂房,均為面闊三間,進深七檁。
第四進望湖樓。為二層樓建築,面闊七間,早年因失火被焚,2003年重建,這座依山而築的兩層樓房,登樓遠眺,隱約可見太湖煙波,因而定名“望湖樓”。 樓上原為學子寢室,樓下為膳房。樓後為新開闢的“橘園”。
東坡書院建築整體風貌保存十分完整,歷史沿革脈絡清晰,對研究江南地區書院的發展及其建築特色有重要的價值。 [3] 

東坡書院重修書院

2002年,丁蜀鎮人民政府通過財政撥款和民間募捐等形式,籌資400餘萬元,歷時兩年對東坡書院進行整體修繕,並收集陳列蘇東坡有關史料實物,向社會開放,現由丁蜀鎮文化站管理。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