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呼村

鎖定
東呼村 [1]  ,隸屬河南省滑縣四間房鄉,位於滑縣東北部,距滑縣縣城道口鎮約30公里,地處黃河故道,金堤之上,西臨西呼村,東有大芬村,北有北呼村,南面毗鄰鄉政府駐地四間房。
中文名
東呼村
行政區類別
政府駐地
四間房村
電話區號
0372
郵政區碼
456487
車牌代碼
豫E

東呼村建制沿革

相傳南北朝太和年間,周氏湊資於“行務碑東側,興建了規模宏大之天齊廟,俗稱十二出生肖廟,即“螞蚱廟”。廟四周有東鳴呼、西鳴呼、南鳴呼與北鳴呼幾個村落,後俗稱“四呼”,加上正中天齊廟所在地合稱“五呼鎮”,“五呼鎮”早在唐宋期間,已是生意興隆,百業興旺,有宋元祐年間所立“行務碑”(位於村西天齊廟之西100米處,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為憑。大明洪武年間,李、王、賀、馬等姓氏人家自山西省洪洞縣遷徙至此,距今約六百年,仍名東呼村,至今未曾變更。

東呼村行政區劃

東呼村位於上古時顓頊建都之活動的中心地帶,繼為鉏國、昆吾國、南燕、衞國之域,西漢置白馬縣,隸屬東郡,隋朝至眀初,隸屬滑州。相傳南北朝魏孝文帝太和年間。此地已建成了天齊廟廟暨奶奶殿,後寢宮。此後一千多年間,皇君仕宦,僧道侶禪,皆此敬祀,士庶長幼,驅災祈豐者歷史不乏。時“行務碑”四周經商買賣之人蜂擁而至,生意興旺,集市興隆,經久不衰,幾百裏聞名,據傳三國名將張飛與劉備、關羽結義之前,賣肉就在此集。明洪武初,白馬縣廢,併入渭州。七年(1374年)降州為縣,該村屬仁壽鄉潘張裏。清宣統元年(1909年),滑縣改為6鄉16區,該村屬廣通區。1946年土改後期,為消除沙塵匪患,在彰德府(今新鄉市)成立了平原省,此後東呼村劃入了高陵縣(政府所在地今內黃縣的井店鎮)管轄。今日牡丹街(內黃縣梁莊鄉的牡丹街村)就是高陵縣四區,下轄今天的梁莊鄉-後河鄉-新習鄉,四間房鄉、白道口鄉和八里營鄉。匪患消除以後,我們又重歸滑縣管轄至今。

東呼村人口民族

東呼村全村人口2253人,男女比例均衡,65歲以上老年人佔35%,青壯年外出務工者佔總人口的42%。除有一女性是藏族外,其餘村民全部是漢族。以李氏居多,佔全村總姓氏50%以上,其餘姓氏依次有馬、王、賀、齊、高等。

東呼村經濟概況

目前,東呼村除了種植傳統的糧食作物小麥、玉米、花生之外,有特色種植桃園120畝,葡萄園70畝;建有養雞、養羊、養豬等養殖場5個。其中,雞年出欄1500只左右;羊年出欄約200只,豬年出欄約230頭;有工商產業加工户6家,沿路門店4家,代收木料1家等等。其中2004年創建的李培倫拔線廠,位於東呼村西北角,從事銅線和線的包裝工作,目前固定資產擴展為200萬元,其業務輻射河南省各市縣,年產值60餘萬元;賀自行、賀自敏、李國昌三個木材剁皮廠,各持有資產上百萬元,生意很紅火,經濟效益可觀,年產值均在30萬元以上,既活躍了農村經濟,又吸納了本村數十名剩餘勞動力,為農民小康生活的創建,增添了應有的色彩。東呼村2015年人均純收入5320元。

東呼村社會事業

東呼、北呼、西呼三個村共有完全小學一座,幼兒園兩座,有農家書屋、健身廣場各一處,有戲曲舞台一座,並有村民自發組織的戲曲藝術演出團體和秧歌隊等,文化設施健全。

東呼村歷史文化

正月十五鬧花燈,有燈籠會,吃元宵;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是“人氣日”,這三天的天氣好壞予兆人興衰與否,初七管小孩,十七管中年人,二十七管老年人,這天也要吃餃子,這天的禁忌:除狂歡外,需有忌鼠行動;二月二龍抬頭,日煎年糕,清明時節祭祖掃墓,三月三閨女走孃家、串親戚。五月五端午節,吃粽子。七月十五祭祖掃墓日,八月十五購月餅串親戚,圓月,親友團圓,九月重陽節,農曆十月一祭祖掃墓,俗稱放鬼日,冬至温冬吃餃子,臘八都做臘八粥,祭灶日給灶王爺與灶王奶奶換新裝、換新灶君、重磕頭禱告,讓老灶君上天言好事,在家保平安。大年三十貼對聯,吃餃子,放煙花炮竹,大年初一給父親長輩拜年。
男女結婚,必定先拜天地,再拜父母,喜桌上必擺大棗、花生、桂圓、蓮子,寓意早生貴子,喜桌上必放鬥、五穀雜糧、稱和笤帚,稱為平安,笤帚,盪滌污濁黴氣。婚後三天回門(回女方孃家)女方家庭親屬為一對新人擺宴席。席間,新女婿坐主房正座,女方親屬及長輩客座相陪。酒宴時,若有新郎不喜飲酒,可讓女方親屬或長輩代飲,但女方長輩或親屬的酒不能讓新女婿代飲,更不能讓新女婿爛醉不醒人事。
正月十七至十九日,是我們老“五呼鎮”各村的天齊廟會,最近幾年只有東呼、西呼、北呼和大芬幾個村參與。相傳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是泰山神黃飛虎的生日,方圓數十里乃至百里外的善男信女都會到天齊廟焚香祭拜,以示敬仰,逐步形成了天齊廟會。後來蓋因東嶽大帝主管着世間生物(植物、動物和人) 生殺大權之故,將廟會改在十七“人氣日”,這天天氣好壞予兆人的興衰,亦因供奉着“十二蟲王”,是日亦即“蟲王”助天齊仁聖大帝滅害扶農之要時。

東呼村風景名勝

村西有天齊廟一座,並存有清康熙三十四年,再次修葺天齊廟的石碑一塊,現仍立於廟前;再往西百米,有北宋行務碑,這塊碑上記載着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五呼鎮各村經商業主共同集資重建天齊廟的有關事宜,滑縣舊縣誌亦有相同記載。

東呼村著名人物

李國幫(1919年3月——2007年6月),男,漢族,中共黨員,1944參加八路軍武工隊,任分隊副隊長,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清掃匪患、抗美援朝戰爭,在抗美援朝期間,擔任過志願軍某部軍械運輸司機、運輸隊副隊長等,並榮獲二等功軍功章章一枚。1957年退役,於1963年至1970年擔任東呼村黨支部書記,2007因病去世。
李萬景(1921年5月——2011年9月),男,漢族,中共黨員,1944參加八路軍武工隊,先後任隊員、戰士、班長、分隊長、營參謀長等職。1957年轉業,1958年到四間房供銷社任綜合工廠廠長,1980年離休,2011年9月因病去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