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坊孫吳墓

鎖定
上坊孫吳墓,又稱上坊東吳大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上坊鎮(現已併入東山街道)中下村一個名為“孫家墳”的小土崗南麓,前對青龍山,背依黃龍山系土坑豎穴磚室墓,由封土、墓坑、斜坡墓道、排水溝和磚室等組成。 [4] 
上坊孫吳墓坑長21.5米,寬14.4米,前室頂部置巨型覆頂石、前後室四隅嵌獸首形石燈台、後室有大型虎首狀石棺座等墓葬設施。出土物有金、銀、銅、鐵、漆木、瓷、陶等不同質地的文物170多件及銅錢600餘枚,其中人面紋瓦當造型精美、青瓷器新器型前所未見。該墓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結構最複雜、出土瓷器最多的孫吳墓葬。慕主身份推斷為高等貴族或孫吳皇室成員。 [4] 
2013年3月5日,上坊孫吳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上坊孫吳墓
地理位置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東山街道上坊鎮
所處時代
三國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640-2-05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上坊孫吳墓歷史沿革

上坊孫吳墓是2005年12月江寧區科學園管委會在上坊鎮中下村道路施工過程中發現的。隨後,經過國家文物局批准,由市博物館與江寧區博物館聯合組成考古隊對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並對周圍約20萬平方米的範圍進行重點勘探。考古工作於2006年8月上旬結束。墓規模宏大,結構獨特,出土文物豐富精美,是中國六朝墓葬考古的重大發現。 [5] 
上坊孫吳墓

上坊孫吳墓建築格局

上坊孫吳墓特點

陵墓平面圖 陵墓平面圖
上坊孫吳墓坑長21.5米、寬14.4米,坑內填土經過夯打,其上部設有3層碎石用於防盜,層厚12~32釐米。墓道殘長10.5米,寬4.3米,墓道底部呈26度斜坡狀。坑壁略內傾,璧面經過修整而顯得光滑平整。墓道內填土夯層厚18~22釐米,內夾含細小的碎石。在距封門牆85釐米處,填有兩層碎石帶,相距20釐米,層厚8~12釐米。
排水溝從甬道口的鋪地磚下,穿過石門、封門牆、斜坡墓道,向南延伸,通向墓前一個大水塘。排水溝長326米,溝底距今地表深5.2米以上。排水溝的底部有磚砌排水槽,底鋪一層橫向平磚,兩側用磚縱向平鋪4~6層,上面蓋有一層斜向側立磚,中間留有寬18釐米的排水孔。排水溝在墓前27米為明溝,之後每隔2.5米至8.7米的一段明溝後,就有一段長1.5米至2米的暗溝,暗溝是從明溝的底部兩端向中央對挖的。特別重要的是,在砌築排水溝的墓磚中發現2塊銘文磚。上面刻有“孫"字。
磚室全長20.16米。總寬10.71米,由封門牆、石門、長甬道、前室、過道及後室構成,前、後室兩側均有對稱分佈的耳室,後室的後壁底部還有兩個大壁龕。封門牆高大厚實,緊貼於甬道口外部,寬3.94米、厚1.88米、高3.44米。其內設一道石門,東側門檻、門柱及部分門楣保存尚好。石門扇及西門柱等已被盜墓者砸碎移至甬道和前室內。甬道券頂長5米、寬2.45米、高2.28米。方形前室邊長4.48米,殘高5米,兩側耳室長2.50米、寬1.73米、高1.81米。前、後室之間的過道券頂,長1.77米、寬1.94米、高2.06米。後室平面呈長方形,中部略向外弧凸,南北長6.03米、東西寬4.56米、殘高4.04米,兩側耳室長2.49米、寬1.80米、高1.91米。後室後璧底部的兩個大壁龕券頂,大小相近,東西相鄰。墓頂均為雙層磚砌,厚達72釐米。
墓葬前、後室為“四隅券進”式穹隆項結構,甬道、過道及4個耳室均為券頂結構。墓壁均先以“三順一丁”組磚起砌底部裙牆,以上的券頂以順磚平砌起券至頂,四隅券進式穹隆頂則從中央向兩側斜砌成倒“人”字形結頂。前室頂部發現有巨型覆頂石,邊長1.16米。它的外面四角有4個吊環,內面雕有精美的神獸紋。前、後室四隅中部嵌有石質獸首形圓雕,上部壁面有煙燻的痕跡,推測為擺放燈具的燈台。後室的後部發現有3組6件石棺座,石棺座鑿制規整,大小統一,長1.46米,兩端雕鑿有虎首和虎的前爪。
墓內發現的木棺已經朽散,棺板主要發現於石棺座,上、後室前部的一角以及前、後室之間的過道。這些棺板經過拼對有3具木棺,棺蓋長2.6~3.2米,其中2具棺身為整木挖制。棺板為杉木。墓底鋪地磚二層,上層多為大方磚平鋪,大方磚邊長50釐米。部分墓磚上模印有紋飾,主要有錢紋、放射紋、十字紋、車軌紋等。 [5] 

上坊孫吳墓佈局

上坊孫吳墓是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結構最為複雜的六朝墓葬,其前室頂部的巨型覆頂石、前後室四隅的獸首形石燈台、後室的大型虎首狀石棺座等,以及分明暗溝相間開挖的大型排水系統、厚重的封門牆、墓底的特製大方磚等,都是六朝墓葬考古的新發現。 [5] 

上坊孫吳墓文物遺存

上坊孫吳墓墓儘管早年曾遭盜掘,但在此次考古發掘中仍然出土金、銀、銅、鐵、漆木、瓷等不同質地的文物170多件以及600餘枚銅錢。隨葬品以殘碎居多,同一器物的碎片往往分佈於墓內不同位置,但其中大部分能夠修復成器。
出土金銀器主要有金環、珠、心形葉片、箔片、冥錢、銀飾件等,其中一件金指環直徑僅1.5釐米,其上雕刻有龍紋,還有放置鑲嵌物的小孔,工藝水平較高。銅器有弩機、盤、鐎鬥等。出土漆器近10件,可辨器形有器蓋、奩盒,其上彩繪有狩獵、瑞獸、雲氣等圖案,線條流暢,生動傳神。出土銅錢,有半兩、五銖、貨泉、太平百錢、直百五銖、大泉當幹,其中三國時代的鑄錢有太平百錢、直百五銖和大泉當千,為墓葬的斷代提供了依據。
出土文物中以青瓷器佔大宗,是南京地區六朝墓葬中出土瓷器數量最多、器類最全的一座。絕大多數瓷器製作精美,多施青釉或青黃釉,按用途可分為:
  • 生活用器類
主要有罐、盤口壺、盞、缽、碗、盤、果盒、耳杯、洗、唾壺、鐎鬥、器蓋等。僅罐類就有雙領罐、雙系罐、提樑罐、四系罐之分。比較特殊的有,斗方形圜底。釜形器下附支座,器底和腹部均有鏤孔。還有1件錢紋罐器形碩大,通高38.8釐米,不僅在同時期墓葬中器形最大,而且蓋紐作辟邪形。
  • 生活用具類模型明器
主要有碓、簸箕、掃帚、杵、篩、鬥、磨、灶、熨斗支座等。熨斗支座3件,均為圓柱形柱身,上部有近方形穿孔。其中一件柱頂上堆塑一隻猴子,出土時穿孔中還插有長柄。長柄的一端雖然殘損,但據河北邯鄲一座東漢墓出土的一件完整的造型與它相近的銅器看,這類瓷器應該是熨斗的支座。
文房用具類模型明器
主要有毛筆,書刀,均刻畫細緻。
禽畜及其籠圈類和屋類模型明器
牲畜主要有馬、牛、豬、羊、雞等。青瓷馬釉色厚潤,神態逼真。青瓷羊圈內有一隻卧羊,圍欄上堆塑了一隻憨厚的蹲熊。青瓷雞舍分上下兩層,下層有幹欄式底座,上層為半圓形雞舍,正面開有兩個小門,四角各有一根支柱,支柱上有兩面坡頂。青瓷碓房四面坡頂,一面開門,四面開窗,屋內有青瓷碓,地面鑿有白形坑。青瓷屋有兩面坡頂,四面坡頂兩種,不少側面還有直欞窗。
堆塑罐
堆塑罐通高50釐米,製作工藝複雜,表現內容豐富。它的肩腹部貼飾有龜、蜥蜴、騎獸仙人等。口沿以上部分堆塑有多重複雜的樓閣、眾多的飛鳥以及熊、鼠、猴等動物形象。此外,還有神態各異的人物形象。
牛車
牛車出土4套,車廂和車輪可以拆卸,僅車廂和牛施青釉,在車輪和車軸兩端刻有日、月、合、令等字樣,刻文相同的,可以拼裝成一套牛車。
人物俑
人物俑23件,可以分為坐榻俑、伎樂俑、侍從俑等。這些人物俑髮髻,衣飾多樣,神態不一,有的交領,有的圓領,有的為對襟。有的寬袖,有的窄袖。有的穿裙,有的穿褲。有的身上還刻飾有不同的帶具。其中各類伎樂俑或撫琴,或擊鼓,或吹奏,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值得注意的是一件人物俑,端坐於榻上,榻前有一長條形几案,它的坐姿和形象都與其他瓷俑不同,顯示出身份比較特殊。 [5] 

上坊孫吳墓文物價值

上坊孫吳墓墓葬規模大、結構複雜,推測屬於孫吳高等貴族墓葬,是研究當時喪葬制度、歷史文化的重要資料。 [3] 
上坊孫昊墓是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結構最為複雜的六朝墓葬,其前室頂部的巨型覆頂石、前後室四隅的普首形石燈台、後室的大型虎首狀石棺座等,以及分明暗溝相間開挖的大型排水系統、厚重的封門牆、墓底的特製大方磚等,都是六朝墓葬考古的新發現。出土的青瓷器數量多,類型豐富,造型富於變化,釉色瑩潤,是六朝青瓷精品。其中青瓷毛筆、書刀、鬥、熨斗支座、帶辟邪形蓋紐的錢紋罐、堆塑蹲熊的羊圈、附幹欄式底座的雞舍、用文字記號裝配的牛車以及人面紋瓦當等,均為六朝墓葬考古前所未見。特別是青瓷俑,製作精巧,人物衣冠服飾刻畫細緻,十分珍貴。 [5] 

上坊孫吳墓歷史文化

  • 墓主身份
上坊孫吳墓歷史上曾多次被盜,因此考古發掘中,並沒有找到與墓主身份直接相關的文字信息,專家學者只能通過從墓葬形制、隨葬器物、出土瓦當等方面入手,考探墓主身份。許多考古專家和史學家為此展開了激烈爭論。有的專家根據這座大墓的形制和結構,斷定它是一座東吳晚期的大墓,有可能是貴族墓葬;還有的專家表示,這座大墓的主人有可能是東吳皇室成員。
觀點一:孫皓
經數月考古發掘,南京江寧上坊大墓出土了數百件精美瓷器和石刻,考古人員對這座大墓的排水溝進行清理時,意外發現兩塊墓磚上分別刻着“孫”和“浩”,專家由此推斷,墓主極有可能是東吳大帝孫權的孫子——孫皓皇帝。據史料記載,孫皓是東吳的最後一個皇帝,比較奢侈,曾建過好幾座大墓,所以在他在位時期,出現這樣的大墓,完全有可能。
考古人員為了探尋到這座大墓的墓主身份,他們從河南、陝西、山西等地調來了幾名富有考古經驗的技工,打開這座大墓長達200多米長的排水系統,在第25米左右的位置上,考古人員取出排水溝上的青磚,竟發現青磚上刻有“孫”字。隨後,考古人員又在另外一塊青磚上,看到一個“浩”字。兩個字加在一起成了“孫浩”。於是,考古人員把“孫浩”與“孫皓”聯繫起來。翻開史料,“孫皓”在《三國吳書孫皓傳》中是這樣記載,孫皓(242年~284年),字元宗,中國三國時代東吳的第四代君主(264年~280年在位),他是孫權被廢去皇太子地位的第三子孫和的長子,也是東吳的最後一位皇帝。東吳天紀四年(280年),晉武帝滅了蜀國後,順流而下大舉伐吳,兵臨石頭城下,孫皓開門迎降,被俘至洛陽,幾年後死在他鄉。
從秦漢到明清,帝王在登基時,就為自己修建陵墓。孫皓在稱帝后,被晉武帝滅掉,被俘虜到洛陽,最終沒能葬在上坊大墓裏。而“孫浩”在史書裏,根本沒有任何記載。考古人員説,早在1500年前,同音字互用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特別在一些六朝墓葬裏,擺放一兩塊銘文磚,或放一塊墓誌,這是六朝一種葬俗。 [1] 
觀點二:孫峻
考古報告根據規模、遺物且所在地為“孫家墳”等證據推測該墓屬於孫吳晚期的某位宗室乃至帝王。根據羅宗真先生考證,孫吳諸陵中,大帝孫堅高陵位於丹陽孫陵崗,孫權及太子孫登葬南京鐘山蔣陵,廢帝會稽王孫亮葬丹陽賴鄉,景帝孫休定陵在安徽馬鞍山,末帝孫皓葬洛陽邙山,孫皓父孫和明陵在烏程縣西陵山,各陵皆有較明確的地理位置,那麼上坊孫吳墓墓主有可能是一位宗室之王。賀雲翱先生根據文獻以及該墓被人為破壞的程度推斷墓主可能是吳少帝孫亮時期的權臣孫峻 [6] 

上坊孫吳墓保護措施

2013年3月,上坊孫吳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上坊孫吳墓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上坊孫吳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上坊鎮。 [4] 
  • 交通信息
可乘坐市內公交824路至醴泉路站下車,步行510米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