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口

鎖定
歷史上,張家口曾是一個濃墨重彩的地方,除了曾硝煙烽火瀰漫、邊城號角長鳴的古戰場,它還是個名播四海的內陸商埠、旱碼頭,也是人們俗稱的東口。
中文名
東口
別    名
張家口
所屬地區
中國華北
地理位置
華北平原
下轄地區
橋西區 橋東區 懷來縣 等
電話區號
0313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張庫大道 大好河山
機    場
張家口寧遠機場(4c級民航)
火車站
張家口南站 張家口站
車牌代碼
冀G

東口東口介紹

[元]陽邱(今山東章丘)人。善刻碑,大德七年(一三o二)同盧口、王世周、郝文昌郝文初刻張斯立先塋碑。《刻碑姓名錄》
走東口,不僅讓商人們走出萬貫家財,也讓張家口成了繁盛一時的貿易都會。

東口溯源

東口張庫大道

由於張家口處於華北平原、蒙古高原、黃土高原等地理單元的交匯點,“具有陸地商埠之天然形勢”,從張家口大境門外延伸出去的“張庫大道”,更是一條曾經載金馱銀的國際商道。張庫大道是從張家口出發,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庫倫(今烏蘭巴托)的一條貿易運銷路線,它曾被稱為“北方絲綢之路”或“草原茶葉之路”。正是通過張庫大道,我國內地的茶葉、絲綢、布匹以及細貨等源源不斷地運銷到蒙古草原甚至俄羅斯,而蒙古草原的馬匹、牛羊、皮革也隨之進入我國。

東口走東口發跡

説起常家發家,其實是從第八代傳人常威開始的。而那時候晉商做生意分為走西口和東口,西口就是殺虎口,而東口就是張家口,從這裏經張庫大道到蒙古高原和俄羅斯。當時常威就瞄準了張家口,從家鄉販賣“榆次大布”,由於這種布紗支較粗,密實耐用,且幅面較寬,於是很快打開了市場。清雍正六年(1728年),常威父子在張家口創立了“大德玉”,經營仍然以布類及日用雜貨為主,但已是個頗具規模的字號。常威在自己還鄉養老之前,從大德玉中抽出資金,新立了一個字號“大德常”,並將“大德常”和“大德玉”分別交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常萬玘和常萬達經營。常家逐漸形成了兩個商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