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科技大学

台湾新北市深坑区学校
收藏
0有用+1
0
东南科技大学(英文:Tungnan University)位于台湾新北市深坑区,前身为1970年创立的东南工业专科学校,2000年更名东南技术学院,2007年更为现名。设有日间部、进修部、进修学院暨进修专校、双轨训练旗舰班等学制;拥有工程与电资学院、观餐休闲管理学院、创新设计学院3个学院,共4研究所18系,近5700名学生。 [1]
东南科技大学一直秉持「学生第一、教学至上」以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培育具有「勤劳手」、「科技脑」、「人文心」、「乡土情」、「环境爱」、「世界观」的新世纪人才为宗旨。
中文名
东南科技大学
外文名
Tungnan Univeristy
简    称
东南科大、TNU
创办时间
1967年
创办人
蒋志平
办学性质
私立大学
学校类别
科技大学
学校特色
台湾地区技职校院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
主管部门
台湾地区教育部门
现任领导
董事长:蒋南南校长:李清吟
硕士点
4个
院系设置
观餐休闲管理学院、工程与电资学院、创新设计学院
校    训
忠诚勤毅
校    歌
《东南科技大学校歌》
地    址
新北市深坑区北深路三段152号

办学历史

播报
编辑
1965-1966年间,正值台湾岛内各项工业起飞初期,各类工业技术人才缺乏之时,蒋志平乃发愿兴学报国,集资筹设创立“东南工业专科学校”,于1970年8月28日奉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核准立案招生。
1970年设立电子工程科、机械工程嚷迁请科、电机工程科,招收五年制专科生。
1972年增设五年制土木工程科,因应台湾岛内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
东南科技大学
1982-1988年分别设立设立夜间部二年制土木工程科、二年制机械工程科、二年制电子工程科,招收在职青年,提升其本职专长。
1988年,为配合台湾地区经建发展培育管理人才,开设管理学科,并增设日夜间部二年制学制,扩大招收回流教育青年,设立五年制工业工程与管理科;1989年设立五年制环境工程科、日间部二年制电子工程科。
1990年,设立日间部二年制机械工程科。
1991年,设立夜间部二年制工业工程与管理海夜踏科及环璄工程科。
1992年,设立夜间部二年制电机工程科。
1993年,设立日间部二年制土木工程科。
1995年,设立电机工程科及工业工程与管理科。
1998年,奉准成立附设进修专科学校,招收电子工程科及工业工程与管理科在职青年假日进修。
1999年,增设进修专校机械工程科、电机工程科及土木工程科。
2000年,改制为东南技术学院,并新设二年制日间部机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工业管理系及夜间进修部、机械工程系在职班、工业管理系在职班、土木工程系在职班,同时核准新设二专夜间部,资讯管理科及应用外语科。
2001年,五专机械、土木、工管三科及二专电机科停招,新设二技电子、雷机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四技机械、土本、工业管理科等三系,同时新设二技在职专班机械、土木、工业管理等三系。
2002年,成立自动化工程系、营建管理系。
20背蜜04年,核准增设进修学院电子工程系、机械蜜煮阀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工业工程与管理系、环境安全与卫生工程系等五系。
2006年,奉准设立工业管理研究所、电机工程研究所。
2007年,经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核准,改制为验颈白“东南科技大学”。
2010年,成立餐旅管理系;另增设机电科技学系能源与冷冻空调组、环境与安全卫生工程系绿色科技组、营建科技系空间设计组、营建科技系室内设计组、信息管理系危主纸捆数位媒体设计组。机电整合研究所改名为机械工程研究所,防灾科技研究所改名为营建科技与防灾研究所。
2011年,成立室内设计系、能源与冷冻空调工程系、数位媒体设计系。
2012年,成立流通管理系、创意产品设计系颂赠、以及企业管理系成立“演绎事业管理组”。
2013年,营建科技系改名营建与空间设计系、工业工程与管理系改名工业管理系、环境与安全卫生工程系改名环境工程系、信息技术与通信系改名信息技术、环境管理系改名观光与生态旅游系、流通管理系改名行销与流通管理系。
2015年,成立表演艺术系;原工程学院、电资学院、管理学院、生活应用学院调整为工程与电资学院、管理学院、创新设计学院、观餐休闲学院。 [2]
2017年,观餐休闲学院与管理学院整并为观餐休闲与管理学院;成立数位游戏设计系;观光与生态旅游系改名为观光系;行政单位组织经业务盘点取消设置教务处综合业务组、学务处国际与大陆学生辅导组、军训室以及教学资源中心语言中心。
(员旬愉以上内容均来自“东南科技大学”官方网站 [1-3]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建设成果

2007年,东南科技大学获得台湾地区教育部门2007年度技职校院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补助经费。
2008年,东南科大获得台湾地区教育部门奖励大学教学延续性计划。
2009年,东南科技大学电子、资通、机械、机电、营科、环安、资管、工管系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
2012年,电子工程系与工业工程管理系通过IEET三年认证。
2015年,信息技术系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6年。 [2]

学校特色

(一)建立以学生就业进路为基础的新教育模式
规划发展3+4+3的黄金十年学生职涯历程与就业力精进计划。即提供学生由高职到本校一贯的「课程衔接」,并在本校四年内,透过完整就业导向课程与实务实习的「专业加值」,连接毕业生的职涯历程档案与优质人才数据库以「成就未来」。
(二)发展跨域多元教师社群,创造教师共学成长契机
藉由跨域多元教师社群精进教师性能与自我成长,在教师活动相互激荡中发展创新创意课程,培养学生创意泉源,增长学生跨领域学习能力,并配合专题制作加以实现。
(三)推动融渗式教学
东南科技大学
融渗教学是将一些重要的观念或技能,经过化整为零的过程,在主体课程之中,融入相关的议题,经由渗透的方式传输教导给学生,达到教育于无形的目的。这些相关的议题可以属于通识或跨领域专业知识,也可以是热门话题或实务案例。该校鼓励教师将校基本素养、院系核心能力以及品德教育、服务教育等重要议题藉由融渗课程教授给学生。
(四)建构教学品保系统,提升教学质量
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将教育目标与课程关联性规划于课程地图中,让学生从系所课程学习地图,了解毕业后之职涯发展。另在学习成效上建置教师与学生e-Portfolio完整记录教与学的历程,让老师与学生清楚教与学中之优势或不足,借此发展优势或补足劣势,除实施安置性、形成性、诊断性与总结性教学评量机制,依适才适性原则进行教学循环改善,并实施「1131」学习措施,即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1张服务证明,1门跨领域课程,3类证照-外语能力证明、专业能力证照、信息能力证照,完成1系修业规定,以提升学习成效。此外为确保本校教学质量,将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认证,以提升教育质量并与国际接轨。
(五)关注、关心、关怀与关照的全方位学生辅导
以「关注」强化学生学习调节、学习预警与辅导;以「关心」为学生打开课业与就业管道;以「关怀」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环境;以「关照」为学生建立多项生活调节辅导机制,照护学生心灵与生活。
(六)建立社会关怀精神、推动服务学习课程
秉持校训「忠诚勤毅」的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良好品德与态度,透过服务学习课程,引导学生关怀社会,并在过程中体验自我价值存在重要性,除可触动学生潜质的开发,更从中省思公民责任、习得公民品德。
(七)以服务为思维,提升整体行政效能
行政单位应以服务为思维,建立完整内部控制制度,并落实行政业务系统化、行政信息数位化,整合建构教务、学务、人事及财务系统,节省人、物力资源耗费,以提高行政效能与服务质量
(八)建构优质校园,达成永续发展目标
打造绿色人文校园空间,增加公共艺术设置,规划艺文展演场域,在教学设施上则投入经费建置院系特色实习实验教室,完成无线上网环境及数位化学习园地,并推动节约能源减碳计划。
(九)推动国际化、拓展国际视野
本校为建立学生国际化能力,订有英文能力毕业门坎,规划结构性英语课程,建立英文辅导与奖励机制,同时为拓展国际视野,积极与国外大学缔结兄弟院校,鼓励师生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以上内容均来自“东南科技大学”官方网站 [4]

院系设置

截至2019年8月,东南科技大学共有三个二级学院,一个通识教育中心。 [5-6]
工程与电资学院
能源与冷冻空调工程系
电子工程系
机械工程系(含硕士班)
营建与空间设计系(含硕士班)
电机工程系(含硕士班)
资讯科技系
观餐休闲与管理学院
餐旅管理系
休闲事业管理系
观光系
应用英语系
产业经营管理研究所
表演艺术系
资讯管理系
企业管理系
行销与流通管理系
创新设计学院
数位媒体设计系
创意产品设计系
室内设计系
数位游戏设计系
-
-
通识教育中心

文化传统

播报
编辑

校训

东南科技大学
「忠诚勤毅」为该校校训,意谓「用心经营、勤教严管」。 [7]

校歌

《东南科技大学校歌》
东南科技大学校歌由张为民谱曲,蒋志平修正。 [7]

学校领导

播报
编辑
序号
校长
任期
1
单绳武
1970年8月1日-1980年7月31日
2
赵国华
1973年2月1日-1973年3月31日
3
张振宇
1973年4月1日-1977年7月31日
4-5
谢福生
1977年8月1日-1982年7月31日
6-7
陈应琮
1982年8月1日-1987年1月31日
8
黄贤统
1987年2月1日-1989年8月20日
9-10
黄桂兰
1989年8月21日-1992年8月20日
11-13
王纯粹
1992年8月21日- 1998年7月31日
14
管纵豪
1998年8月1日-2001年7月31日
15
黄贤统
2001年8月1日-2006年1月31日
16-18
周文贤
2006年2月1日-2011年7月31日
19-20
李清吟
2011年8月1日-
(以上内容均来自“东南科技大学”官方网站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