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南極克拉通

鎖定
東南極克拉通是南極洲的一個組成部分。18億年前東南極克拉通是妮娜大陸的一部分。在古生代早期東南極克拉通是岡瓦納古陸的一部分;在中生代時從岡瓦納大陸分裂,東部南極洲因此和其他主要的大陸分離。之後從其他大陸分離的陸塊,今日的西部南極洲和東南極克拉通結合成今日的南極洲。
中文名
東南極克拉通
外文名
East Antarctic Craton
隸    屬
南極洲的一個組成部分
學    科
地質科學

東南極克拉通克拉通

克拉通(來自希臘語kratos,意為“強度”)是大陸地殼上的古老而穩定的部分,在最近至少5億年內的大陸和超大陸的會聚和分裂過程中幾乎沒有發生變化。有些克拉通甚至在20億年前或更早就形成了。克拉通一般都存在於大陸內部,由古代的結晶基底構成,這些基岩的成分主要是小比重的長英質火成岩如花崗岩。克拉通內的地殼較厚,並有深根插入地幔,可達200千米深處。 [1] 
克拉通一詞最早是由德國地質學家L.Kober在1921年提出的。他把堅固的大陸地台叫做"Kratogen",而把與之相對的山地或曾經形成過山脈的地區叫做"orogen"。後一術語原封不動地沿用下來,中文譯為造山帶。前一術語則被後來的學者簡化成kraton或craton。
按地槽-地台説的觀點,克拉通是大陸地殼內部的穩定區域,它和其周邊活動性的地槽不同,後者是一個接受沉積的線形拗陷區。克拉通又是由地盾或地台和結晶基底構成的。地盾是克拉通中前寒武紀基岩廣泛出露於地面的部分;與之相反,地台則是在這些基岩上覆有水平或近水平的沉積層的部分。
板塊構造論的觀點,多數克拉通是在中到新太古代陸續形成的。形成之後,由於板塊運動而逐漸拼合、增生成為大陸。 [2] 

東南極克拉通形成過程

從早期岩石形成克拉通的過程叫做克拉通化。最早的大型的克拉通化的陸塊形成於太古宙。在早太古代,由於放射性同位素的富集和地球吸積的殘餘熱的釋放,地球的熱流量幾乎比現在高兩倍。當時的構造運動和火山活動都比現在強烈得多;地幔更具流體形態,地殼則薄得多。這導致了大洋地殼在中脊處的快速形成和眾多熱點的出現,以及洋殼在消減帶的快速回收。地球表面當時很可能碎裂為許多的小板塊,其上分佈有大量的火山島和島弧。在地殼岩石被熱點反覆熔融,並在消減帶回收的時候,小型的前大陸(克拉通)形成了。東南極克拉通的形成遵循以上過程規律。 [3] 

東南極克拉通研究意義

由於新太古末的全球克拉通化之後,地球的演化歷史出現了一個漫長的寂靜期,其間沒有火山活動,沒有構造運動,因此東南極克拉通的研究,對太古宙與元古宙之間的年齡分界,具有重要意義。 [4] 
參考資料
  • 1.    P.N.Webb,石其光. 南極克拉通東部新生代海洋沉積作用和冰川體積的變化[J]. 海洋地質譯叢,1985,(04):25-29.
  • 2.    劉建華. 南極半島和東南極間南威德爾海陸架的地殼結構[J]. 南極研究,1992,(01):23-28.
  • 3.    趙越. 東南極地質年代學研究的新進展[J]. 南極研究,1991,(04):30-41.
  • 4.    盧祥生. 南極洲的前寒武系[J]. 國外前寒武紀地質,1982,(0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