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北街村

(山東省平度市大王鎮下轄村)

鎖定
東北街村位於大王鎮西南方向八公里處。據傳,明朝以前已有高姓人家祖居於此。從明初開始,其它姓氏相繼遷入。現有村民160餘户,500餘人。耕地 1120畝,黨員24名。
中文名稱
東北街村
所屬地區
山東省平度市大王鎮
人    口
500餘
耕地面積
1120畝

東北街村概況

舊社會,該村很窮,因多數村民都是逃荒要飯流落至此,無甚根基,多以出賣勞動力為生。及日寇入侵中原,該村屬益壽臨廣四邊縣抗日根據地中心,是日本鬼子“三光”政策的重點對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這中。在地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大貧苦大眾迅速組織起來,抗擊日寇的暴行。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該村湧現出了許多民族英雄和革命志士,為民族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成為該村的驕傲。
建國初期,分到土地的廣大貧苦農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搞互助合作,使生產力得到較大發展,大家的生活也提高了不少。
十年動亂,該村全體父老坐懷不亂,固守以農為本的宗旨,受影響較小。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該村實行了土地體制改革,廣大村民生產熱情高漲,生產力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僅一兩年的時間就徹底解決了温飽問題。大家以充足的底氣向小康邁進。
1991年,該村開始了產業革命,由過去單一糧食生產向多種經營邁進。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逐步過渡到以種植蔬菜大棚為主的現狀,其間積累了較豐厚的資金,從而加快了經濟騰飛的步伐。
近年來,該村新上變壓器250kW,新打深水井20餘眼,新上高標準大棚200多畝,實現了糧田每户一片,耕種方便,連年豐產;大棚聯成一片,便於管理,效益倍增;所有土地都能電灌,十天之內能澆一遍,實現了糧食、蔬菜雙豐收。隨着生產提高,生活大有改善,衣食住行大有改觀。户户新瓦房,家家自來水,生活電器化,全村老少一片富足氣派。

東北街村村名由來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張躍福由雲南桑落樹遷此建村;后王、姜、劉、韓等姓相繼而至,因災荒戰亂逃難者至此甚多,故得名“難村”;居民安樂耕種後,因坐落在助水河南岸,改名南村。1948—1952年曾是平東縣政府駐地。1950年劃為東北街。有木材加工、服裝、石粉加工廠、玻璃鋼製造等民營企業。

東北街村政區人口

位於平度城東南約34公里處,助水河南岸,塊狀聚落,東瀕沽河,隔河與即墨市相望,為鎮政府駐地。三山島——城陽、朱橋——諸誠公路交叉過村。農曆二、七市集,是平度、即墨、膠州三市部分地區物資集散地。421户,1261 人,耕地面積 1467畝。

東北街村經濟狀況

自1994年以來,發展餐飲業、服務業30户,從業50餘人。2005年,經濟總收入360萬元,人均所得3000元。其中工業收入160萬元,餐飲服務業收入200萬元。

東北街村優勢產業

全村從事客貨運輸的車輛9餘輛,員工40餘人。2005年完成營業收入500餘萬元,上繳税金 萬元,運輸業收入500萬元。

東北街村社會事業

1995年以來,投資20餘萬元,硬化、綠化、美化了村街道5條,栽植各種花木100餘棵。2002年吃上了自來水。1995年以來全村共建居樓30幢(含鎮駐地),面積5000平方米,有30户村民入户。2005年,有小學1處,衞生室2處,老年活動站1處,固定電話260部,各種手機198部,有線電視用户310户。村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保險的參保率,分別為30%和100%。 [1] 
“五化”工程實施方案
為搞好該村的“五化”建設工作,加速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構築和諧家園,參照平度市“五化”工程標準和實施方案的要求,本着量力而行,實事求是,貼近實際,合理規劃,符合上級要求,滿足農民需求的原則,在充分徵求、走訪黨員、羣眾代表的基礎上,經兩委研究,制定該村的“五化”工程實施方案如下。
參考資料
  • 1.    東北街村  .雲南省昆明嵩明縣嵩陽街道辦事處東北街村委會東北街村[引用日期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