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化成寺塔

鎖定
東化成寺塔,又名“元祐塔”,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楓橋鎮鍾瑛村紫薇山巔,是宋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址。 [2] 
北宋元佑七年(1092年),東化成寺後山巔建東化成寺塔。塔為平面方形,空筒式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原高七層,現存四層。台基條石砌築,上設磚砌須彌座,塔身用長方形磚錯縫平鋪疊砌,逐層向上遞減內收。轉角處設抹角方形倚柱,柱頭置轉角鋪作,闌額上置補間鋪作兩朵,為五鋪作重拱造,以承木檐。其上為菱角牙子疊澀平座,塔內原有樓梯與樓板,可登臨。木檐與樓板已毀。四面居中開設火焰形壺門。塔身外壁每層束腰處均有磚砌鬥縅裝飾。東化成寺塔造型簡潔,斗拱用材較大,保存了唐塔的遺風。東化成寺塔,紀年確鑿,是諸暨市境內現存最古老的磚木結構佛塔,具有重要的文物研究價值。 [2-4] 
2013年5月,東化成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東化成寺塔
所處時代
宋朝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995-3-29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別    名
元祐塔

東化成寺塔歷史沿革

梁大同二年(536年),紫薇山東側山岙建寺,唐會昌間廢。 [2] 
宋開寶四年(971年),重建,初名紫巖院,後改名為化成寺,又因當時安徽九華山也有化成寺,故更名為東化成寺,以示區別。 [2] 
北宋元佑七年(1092年),東化成寺後山巔建塔,稱東化成寺塔。 [2] 

東化成寺塔建築格局

東化成寺塔
東化成寺塔(4張)
東化成寺塔,又名“元祐塔”,平面方形,為空筒式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原高七層,現僅存四層,殘高16.2米。底邊寬3.85米,壁厚1.10米,台基條石砌築,上設磚砌須彌座,塔身用長方形磚錯縫平鋪疊砌,逐層向上遞減內收。轉角處設抹角方形倚柱,柱頭置轉角鋪作,闌額上置補間鋪作兩朵,為五鋪作重拱造,以承木檐。其上為菱角牙子疊澀平座,塔內原有樓梯與樓板,可登臨。今木檐與樓板已毀。四面居中開設火焰形壺門。塔身外壁每層束腰處均有磚砌鬥縅裝飾。東化成寺塔造型簡潔,斗拱用材較大,保存了唐塔的遺風。 [2-4] 

東化成寺塔文物遺存

紀年銘文
紀年銘文(2張)
東化成寺塔側面模印塔形圖案,有“壬申元祐七年立”紀年銘文,與文獻記載吻合。 [3-4] 

東化成寺塔歷史文化

典故傳説
據《周朝三修諸暨縣誌》載:塔下原有東化成寺,建於梁大同二年(536年),塔以寺名,故名。東化成寺全盛時,殿宇雄偉,寺與塔聲名遠播。南宋時,趙構南渡,金兵迫至東化成寺,寺內僧眾奮力殺敵,並將康王藏於寺後巖縫中。當年康王藏身處的岩石縫邊所刻的“藏龍”兩字仍依稀可辨。 [5] 

東化成寺塔文物價值

東化成寺塔,紀年確鑿,是諸暨市境內現存最古老的磚木結構佛塔,具有重要的文物研究價值。 [2-3] 

東化成寺塔保護措施

遺址碑
遺址碑(2張)
2013年5月,東化成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東化成寺塔旅遊信息

東化成寺塔地理位置

東化成寺塔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楓橋鎮鍾瑛村紫薇山巔。 [2] 

東化成寺塔交通信息

自駕:自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楓橋鎮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東化成寺塔,路程約2.6千米,用時約1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