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勝村

(中山市民眾鎮)

鎖定
東勝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15.00公里,距離鎮13.00公里, 國土面積7.10平方公里,海拔1000.00米,年平均氣温18.00℃,年降水量38.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洋芋紅薯等農作物。有耕地3712.00畝,其中人均耕地1.60畝;有林地3555.00畝。全村轄20個村民小組,有農户506户,有鄉村人口2280人,其中農業人口2280人,勞動力119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43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9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8.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植業為主。 [1]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712.00畝(其中:田168.00畝,地3544.00畝),人均耕地1.60畝,主要種植玉米洋芋紅薯等作物;擁有林地355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9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8畝,主要種植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2565.00畝。
中文名
東勝村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民眾鎮
面    積
2.97 km²
人口數量
2615人

東勝村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318户通自來水,有73户飲用井水, 有506户通電,有0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376户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172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102户。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8.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52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24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2] 

東勝村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712.00畝(其中:田168.00畝,地3544.00畝),人均耕地1.60畝,主要種植玉米洋芋紅薯等作物;擁有林地355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9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8畝,主要種植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2565.00畝。

東勝村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92.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1.00萬元,畜牧業收入99.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958頭,肉牛10頭,肉羊30頭); 林業收入43.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59.00萬元, 工資性收入7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8.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4.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18人 ,在省內務工127人,到省外務工191人。 [3] 

東勝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3.0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核桃魔芋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種養植業產業。

東勝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506户,共鄉村人口2280人,其中男性1225人,女性1055人。其中農業人口2280人,勞動力1198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衞生院, 距離村委會衞生所13.00公里,距離鎮衞生院13.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户0户。

東勝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50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702.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4] 

東勝村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各自然村小學,中學生就讀到浪網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00公里,距離中學13.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84人,中學生145人。

東勝村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公路不通,基礎設施差、文化教育、醫療衞生、等待進一步改善,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很大困難和問題。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發展養殖業,發展豬360頭、牛75頭、羊20只;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650元增加到790元。。

東勝村地理位置

東勝村毗鄰和平三角,河涌縱橫密佈;北面臨近京珠高速公路的東面接近潘中公路,使東勝村東接民眾鎮中心,北銜和平三角,水陸交通便利。東勝村民風淳樸,自然環境優美,社會穩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居民大多臨水而居,享受着寧靜而古樸的生活。

東勝村經濟狀況

在確保鎮委、鎮政府下達糧食種植面積任務的前提下,我村農業以水稻、塘魚、水果、蔬菜等為主,加大經濟作物在農業中的比重,突出發展效益型農業,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目標。東勝現有可耕地面積3439畝,水稻353畝,魚塘1619畝,水果812畝,蔬菜577畝,花卉78畝。
全年實現工農業收入3.3億元,同比增長6.5%;工業產值達到3.1億元,比增4.9%,農業產值達到0.19億元,比增5.5%,農民人均收入9100元,比增3.5%。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10萬,純收入160萬元。

東勝村發展歷程

東勝村 東勝村
紮根中山民眾鎮東勝村10年的中山南興絕緣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先生如此説過:“當年為了在內地投資,考察了許多地方,東勝村的基礎設施等硬環境並不算好,但我還是最後決定落户這裏,看中的就是東勝人的誠實與服務。通過多年的合作,很開心,實踐證明,選擇東勝,沒錯!”
的確,改革開放前,東勝村內的交通狀況被形容為“好天一把刀,下雨一團糟”。不但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薄弱,全村2000多人,人均年純收入僅103元;村的集體收入也少得可憐,只有1.8萬元。農民住的是茅寮,走的是狹窄的泥巴路,生活極為貧困。1979年,村裏的港澳同胞看到如此情形,贊助2萬多元修建了當時中山市首條村級水泥路,這才使村裏有了一條像樣的道路。
改革開放後,以黨支部書記何武軍為首的東勝村黨支部一班人清楚地認識到,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機遇,充分運用好黨的富民政策,帶領全村黨員幹部、村民結合實際,開拓進取,東勝村才會早日走上文明富裕的小康之路。為此,他們明確提出了今後的發展思路:穩步發展農業,大力興辦鄉村工業,積極引導發展第三產業。多年的實踐,使他們深深體會到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的道理,後來發展的結果證明了東勝村的這條思路是對的。
1989年,他們利用地處水鄉的特點,辦起了60畝的羅氏沼蝦養殖場;通過港澳鄉親的介紹,引進了一名港商在村裏投資辦製衣廠,這一農一工,當年就使村集體純收入超過4萬元。嚐到甜頭的東勝人,更加堅定了加快發展集體經濟的信心和決心。找準了大力興辦工業企業這個發展經濟的突破口後,他們首先把原交通極其不便的村委會辦公樓遷出來,並將新址定為“村政工業發展中心”;接着投資200多萬元興建東勝路;規劃好了佔地400畝的基口工業區和開發交通條件較好的上湧工業村;同時,成立東勝經濟發展公司,建起了兩幢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工業廠房,並很快被本地的一製衣廠和一港資電子廠租用,兩者一年就為村帶來近50萬元的收益。
緊接着,他們採取“築巢引鳳”和“引鳳築巢”的方式,抓住番中公路通車的契機,變被動為主動,適時調整政策,實施靈活措施,實行全方位招商。一是繼續實施引進獎勵的政策和外出招商、以商引商、以友招商等傳統的招商方式;二是中介招商或委託招商;三是友好村(單位)幫助招商;四是發動村民在村的集體工業用地上注資建廠房;五是在現有企業中挖潛,增加税收渠道,村可享受市返還給鎮税收部分的30%獎勵。大力宣傳人緣、地緣和政策優勢,為投資者提供“一條龍”服務。有9間較大型的香港、日本、韓國及國內的企業相繼落户東勝村,涉及行業有絕緣材料、電子、服裝、五金、裝飾材料、釀酒等。去 年底今 年初,他們又引進了一間投資600萬元的模具塑膠五金生產廠和一間投資500萬元的紡織機械製造企業。為了支持企業的不斷髮展,東勝村去 年還讓利給廠企17萬多元。
到去 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1.75億元,比增8.5%。其中工業產值1.6億元,比增6.1%;人均年收入5753元,比增7.4%;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87萬元,純收入142萬元。今日的東勝,不但告別了昔日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而且正向着寬裕小康的大道闊步前進。

東勝村領導幹部

羅鑑洪:書記、主任,負責村全面工作兼管工業發展和國土工作
何高潮:副書記、副主任,負責政工、財經、教育、僑務、工會等工作
何榮昌:副主任,負責農業、安全生產、環衞、水電、物價等工作
黃結文:支委村委,負責婦女、計生、民政、共青團等工作
羅嘉堯:支委村委,負責治保、調解、民兵、社保、協管國土等工作

東勝村所獲榮譽

2022年4月,廣東省中山市民眾街道東勝村團支部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稱號。 [5-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