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京畫廊+BTAP

鎖定
1950年東京畫廊作為日本最早的現當代藝術畫廊在銀座成立。2002年在北京的798藝術區內開設了北京東京藝術工程(BTAP)。
中文名
東京畫廊+BTAP
外文名
Tokyo Gallery + BTAP
地理位置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798藝術區陶瓷三街E02
佔地面積
400 m²
成立時間
1950年
開放時間
2002年10月

東京畫廊+BTAP發展歷程

1950年東京畫廊作為日本最早的現當代藝術畫廊在銀座成立。畫廊最初的經營重點是近代日本具象繪畫,曾舉辦有如1956年鳥海青兒展、57年萬鐵五郎展、加山又造展等等。1958年經過美術評論家瀧口修造的推薦,舉辦了齋藤義重的展覽。
1960年代,畫廊第一時間向日本介紹如Lucio Fontana(盧西歐·豐塔納)、Yves Klein(伊夫·克萊因)、Jackson Pollock(傑克遜·波洛克)、FriedensreichHundertwasser(佛登斯列·漢德瓦薩或百水先生)等西方藝術家展覽,同時積極為高松次郎、白髪一雄、岡本太郎等引領日本當代藝術發展的藝術家們舉辦展覽。
1970年代,多次策劃金煥基、李禹煥、金昌烈、樸棲甫等韓國藝術家展覽,為韓國當代藝術的迅速崛起給予了很大幫助;並在1980年代着眼當時不為人知的中國當代藝術,舉辦了徐冰、蔡國強等人的個展,向全世界發佈着以中日韓為中心的亞洲當代藝術信號。
2002年在北京的798藝術區內開設了北京東京藝術工程(BTAP)。自此,東京畫廊+BTAP正式成立。東京畫廊+BTAP(北京空間)自1990年代以來策劃了一系列實驗性的展覽項目,積極向世界推廣中國當代藝術,包括“北京浮世繪”、“念珠與筆觸”、“什麼是物派”等大型學術展覽,都為中國當代藝術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近年來,東京畫廊+BTAP的展覽策劃主要圍繞“新朦朧主義”系列展而策劃,此項目試圖整合東亞現代性的獨特經驗,尋找藝術的可能性,同時力求建立一個原理性的美學觀。
2002年,北京東京藝術工程開幕現場

東京畫廊+BTAP展示空間

東京畫廊+BTAP(北京)所在空間是1950年代初由蘇聯援建、東德負責設計建造的重點工業項目之一,建築為典型的包豪斯廠房結構,排齒輪狀的廠房採用了現澆筒殼結構,樑柱形式為弧形Y狀結構。結合樑柱結構功能,北側屋頂採用橫向天窗,窗户平面向外傾斜一定角度,有利於消除側剪力,北側採光設計充分利用了天光和反射光,保持了室內光環境的均勻和穩定,造型樸實優雅。
2002年,東京畫廊四百多平方米的畫廊空間,經過黃鋭的設計和裝修,既簡潔又適度。隨着展覽的推進,東京畫廊+BTAP的建築空間先後經過著名建築設計師張永和、馬巖松等的創作性改造,最終成為目前200平方米展廳空間,加200平方米辦公空間的構造。在不斷對空間使用性的調整中,也保留了建築的包豪斯風格特展,以及1950年代的標語等時代特徵。
展示空間

東京畫廊+BTAP舉辦展覽

2002年
10月12日-12月31日
北京東京藝術工程(BTAP)在北京798藝術區成立
首展:北京“浮世繪”
(Beijing Tokyo Art Projects Opening Exhibition:Beijing Afloat)
策展人:馮博一,巫鴻撰文序言
參展藝術家:黃鋭、江海、馬晗、榮榮和映裏,盛奇、宋冬、隋建國、王功新、張小濤、張永和
首展:北京“浮世繪”
2003年
6月1日-6月14日
藍天不設防
(Blue Sky exposure artistic event)
策展人:馮博一
“非典”結束之後,藝術領域一次以抗擊“非典”為主題的展覽。
藍天不設防 藍天不設防
2003年
7月26日-10月10日
念珠與筆觸
(Curator’s Notes on Prayer Beads and Brush Strokes)
策展人:慄憲庭
參展藝術家:陳光武、陳牆、杜婕、丁乙、李華生、路青、劉毅、馬嬿泠、潘纓、秦一峯、石晉華、王雲、徐宏民、伊霊、遊婷祺、野雪、餘友涵、鐘山、周洋明
念珠與筆觸
2004年
4月23日-24日
鑄:何雲昌行為藝術作品
(Casting:He Yunchang’s Perfoemance Work)
策展人:唐昕
何雲昌行為藝術作品
2005年
9月20日-10月23日
物盡其用(Waste Not)
藝術家:趙湘源、宋冬,策展人:巫鴻
物盡其用
2007年
5月13日-6月24日
什麼是物派?(What is Mono-ha?)
策展人:黃篤,撰文:中原佑介、黃篤
參展藝術家:李禹煥、關根伸夫、榎倉康二、小清水漸、菅木志雄、吉田克朗、成田克彥、高松次郎、隋建國、朱金石、施慧
什麼是物派?(What is Mono-ha?)
2013年
9月14日-10月27日
新·朦朧主義展 第一回
策展人:峯村敏明、王舒野
參展藝術家:王舒野(中國)、杭春暉(中國)、吳強(中國)、朱建忠(中國)、伊麗莎白·艾莉森(美國)、柳根澤(韓國)、兒玉靖枝(日本)、中野弘彥(日本)、宮澤男爵(日本)
新·朦朧主義展 第一回
2014年
10月12日-11月30日
新·朦朧主義展 第二回
策展人:皮道堅
參展藝術家:王舒野(中國)、徐冰(中國)、杭春輝(中國)、曾健勇(中國)、蔡廣斌(中國)、吳強(中國)、朱建忠(中國)、葉劍青(中國)、泰祥洲(中國)、丁蓓莉(中國)、文鳳儀(中國香港)、林東鵬(中國香港)、林于思(中國)、邵文歡(中國)、沈勤(中國)、劉美育(中國台灣)、張天軍(中國)、石井友人(日本)、高橋淑人(日本)、SHIMURAbros(日本)
新·朦朧主義展 第二回
2020年
5月18日-8月8日
70週年特展——還會與你相見
參展藝術家:艾安 、蔡國強 、丁乙、方力鈞、俸正傑、高孝午、杭春暉、何雲昌、黃鋭、金沙、李寧、李益、林于思、劉慶和、劉小東、馬樹青 、邱世華、宋冬、隋建國、唐暉、田衞、王舒野、王玉平、魏久捷、吳強、徐冰、楊勳、楊迎生、葉劍青、袁順、嶽敏君、曾健勇、張詮、張天軍、張天幕、張小濤、朱建忠、朱金石、朱嵐
70週年特展——還會與你相見 70週年特展——還會與你相見

東京畫廊+BTAP藝術家

畫廊代理合作藝術家包括:
齋藤義重 Yoshishige Saito 高松次郎Jiro Takamatsu 榎倉康二Koji Enokura 關根美夫Yoshio Sekine 岡本信治郎 Shinjiro Okamoto 菅木志雄 Kishio Suga 李禹煥Lee Ufan 樸棲甫 Park Seobo 北川宏人Hiroto Kitagawa 松浦浩之Hiroyuki Matsuura 志村姐弟SHIMURAbros 杉山功 Isao sugiyama 林武史/Takeshi Hayashi 瀧本光國 Mitsukuni Takimoto 西澤千晴 Chiharu Nishizawa 大巖·奧斯卡 Oscar Oiwa 蔡國強/Cai Guoqiang 宋冬/Song Dong 徐冰/Xu Bing 王舒野 Wang Shuye 葉劍青 Ye Jieqing 朱建忠 Zhu Jianzhong 曾健勇/Zeng Jianyong 呉強/Wu Qiang 田衞 Tian Wei 森內敬子Keiko Moriuchi 小清水漸Susumu Koshimizu 筱原司男 Ushio Shinohara 比田井南谷Nankoku Hidai 沈文燮 Shim Moon Seup 金昌烈 Kim Tschang Yeul 隋建國 Sui Jianguo 楊迎生 Yang Yingsheng 朱嵐 Zhu Lan
吳強 Wu Qiang 張詮 Zhang Quan 艾安 Ai An 張天幕 Zhang Tianmu 張天軍 Zhang Tianjun 林于思 Lin Yusi 魏久捷 Wei Jiujie 楊勳 Yang Xun

東京畫廊+BTAP評論

“第一次聽説東京畫廊是在1988年,我在北京遇見了來中國考察藝術現狀的千葉成夫先生。在1987年蓬皮杜現代藝術館館長馬爾丹考察中國當代藝術之後,千葉成夫是第二位來中國考察的國外專業人士,也是絕無僅有的國外兩位專業人士之一。
千葉成夫這次來是受東京畫廊的委託前來考察中國當代藝術的現狀。一個畫廊能夠委託一位專家前往外國考察藝術,這件事情本身已使我暗暗吃驚。日本和中國之間雖然地理位置很近,卻互相併不瞭解對方的當代藝術。我為千葉安排了一些約會。一週以後,千葉先生興奮地結束了他的考察,並接受了我的一次訪談。這個訪談發表在1989年第三期的《美術研究》上。在訪談中,千葉成夫認為“中國已經出現了一批重要的,國際一流水平的當代藝術家。”他也粗略地向我介紹了日本當代藝術的發展歷史,中國和日本兩國之間最初的交流,就是這樣邁開了第一步。而這一步實際上就是東京畫廊推動的。
幾個月之後的1989年2月份,《中國現代藝術展》在北京開幕。專程從國外趕來的參觀者當中就有東京畫廊的田畑幸人先生。田畑幸人這次來中國,仔細挑選購買了一批數量可觀的參展作品帶回日本。這應該是全世界第一個外國畫廊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
《中國現代藝術展》很快驚動了日本的藝術界。1989年4月,銀座的小林畫廊和K畫廊聯合舉辦了《中國現代藝術資料展》,田畑幸人在中國的旅行為這個展覽提供了大量生動的資料。同年七月,東京畫廊實現了第一個中國當代藝術羣展《中國當代藝術進行時》,展示了一部分田畑從《中國現代藝術展》中購買的作品。應該説,中國當代藝術第一次在國外的展覽就是從東京畫廊起步的。
2002年10月,東京畫廊在798開設了自己在北京的空間。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舉動。正是由於東京畫廊的進駐,北京798地區才逐漸變成一片繁榮而馳名世界的藝術區。一大批畫廊和藝術家工作室在此建立,以及後來的美術館的入駐,都應歸功於東京畫廊在798的BTAP空間的建立。
費大為(藝術評論家、策展人)
“東京畫廊是進駐798藝術區最早的國外畫廊。2002年10月12日,我有幸受田畑幸人先生的邀請,策劃了東京畫廊在798新空間“北京東京藝術工程”(簡稱BTAP)的開館展——“北京浮世繪”。從此我便與田畑幸人先生建立了不解之緣,相繼合作了中、日“生活樣式”聯展、“藍天不設防”藝術活動和“左右與右手——中、德當代藝術聯展”等項目。而東京畫廊在798藝術區的十八年堅守,不僅成為中日當代藝術交流的推手,還伴隨和見證了798藝術區的風風雨雨。”
馮博一(策展人)
“東京畫廊是我最熟悉的日本畫廊,也是我最佩服的日本畫廊之一。七十年前由田畑先生的父輩所創立,也是最早在日本介紹歐美藝術進入日本的畫廊之一,為日本藝術的審美變革,以及日本與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突出貢獻。由田畑先生接手並執掌東京畫廊以來,除了繼承父輩繼續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任之外,格外肩負起中日文化和藝術的交流重任。記得1990年代中期,我第一次去日本參加亞洲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時,曾經應邀去東京畫廊參觀,留下深刻的印象,並第一次在畫廊看到蔡國強‘爆炸作品’的原作。此後我為東京畫廊舉辦的‘星星美展十五年紀念展覽’寫過前言。最值得記住的,是作為最早進入798的畫廊之一,為798藝術區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影響。對於我自己從藝最重要的經歷,就莫過於2003年在東京畫廊支持我所做的收山策展‘念珠與筆觸’了。此後我雖然退出藝壇,但也一直保持着與東京畫廊的友好往來,也經常關注東京畫廊的展覽,尤其對田畑先生對東方藝術審美特性的探求、專注和責任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此意義上,東京畫廊不僅僅是一個畫廊,也是一個有文化責任感的文化和事業機構。”
慄憲庭(藝術批評家、策展人)
“作為亞洲第一家真正的現代意義畫廊,東京畫廊七十年令人矚目的歷程,是亞洲現、當代藝術生長傳播直至進入全球文化格局的建構與形塑這一藝術潮流的歷史見證與縮影。七十年來東京畫廊對這一藝術潮流的所有推波助瀾都值得我們尊敬並永久銘記。尤其在人與自然、人與人關係空前緊張的當今世界,東京畫廊+BTAP連續五屆舉辦的以‘新朦朧主義’為題的展覽,極具前瞻的普世性意義。‘新朦朧主義’藝術家在不斷探索超越各自媒介表達的可能性時,始終保持着對生命永恆主題的叩問,這一直是東方哲學的重要命題;如何在喧鬧、煩囂的世界中,保持感覺的敏鋭,實現觀念的蜕變,獲取精神的昇華,是‘新朦朧主義’藝術家所共同思考的課題。東京畫廊+BTAP對‘新朦朧主義’的推介,大大拓展了當今世界的藝術空間,不只為當今世界提供了複雜微妙、心境流動的虛廓自由度,也含蓄內斂地將欣賞者引向對東方哲學之‘大象無形’智慧的嚮往。有理由相信‘新朦朧主義’將為東京畫廊+BTAP,同時也為世界藝術開啓新的篇章,東京畫廊+BTAP將迎來自己新的發展空間。祝東京畫廊+BTAP在即將到來的‘亞洲的世紀’取得更加引人矚目的新成就!”
皮道堅(藝術評論家、策展人)
“因為一個人的夢想,而不停地實踐更多人的夢想。從東京到北京,展示一個鮮活的藝術世界。願東京畫廊在北京鏈接世界!”
尹吉男(藝術評論家)
“東京畫廊是798藝術區第一家國際畫廊,當時由藝術家黃鋭介紹來,田畑幸人先生抱着對中國社會未來的期待和熱誠做了這樣一件開創性的工作。東京畫廊也是第一家進入中國的海外國際重要畫廊,預示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真正開啓。在此意義上來説,東京畫廊進駐798藝術區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中堪稱重要的標誌性事件。我有幸在798藝術區的東京畫廊參與策劃了國際行為藝術活動‘越界語言’(2003)、應對SARS的當代藝術活‘藍天不設防’(2003)、‘大道現場藝術節’(2003)、‘繪畫路線圖1、2’展(2005、2006)等在我的策展生涯中非常重要的藝術活動,這些活動也在我的人生經驗中給予了難得的啓迪。在東京畫廊70週年時再次見到田畑先生倍感親切,也看到現在運營團隊的熱情投入。期望東京畫廊繼續紮根798藝術區,作為亞洲和世界當代藝術的文化使者傳遞文明佳音。”
舒陽(策展人、藝術家)
“東京畫廊七十年對於東亞當代藝術與藝術家的發現與推廣,代表了一種真正有國際水準又具東方性的美學標準!”
夏可君(策展人)
“東京畫廊創辦於1950年,自從開館以來,在密切關注着世界現代藝術尤其是亞洲當代藝術諸多動向的同時,也不斷地發掘和介紹藝術家。中國當代藝術的起初,798藝術區的起初都與東京畫廊以及田畑幸人先生有密切的關係,東京畫廊將徐冰、蔡國強、隋建國、黃鋭等一系列重要的中國當代藝術家推上國際舞台,此舉註定將進入中國美術史。歷經風風雨雨的70年,東京畫廊至今仍在不懈的推動着當代藝術,讓我們真誠的感謝東京畫廊對中國當代藝術所做出的貢獻,真誠感謝田畑幸人為推動中國當代藝術所做出的努力。
董夢陽(藝術北京創始人)
“東京畫廊駐足於日本東京和中國北京。這兩個古老的東方都城如同古老的東方文化,在反反覆覆的摧毀和重建中,包容着豐厚和複雜的文化內涵,至今依然生機勃勃。七十歲的東京畫廊,是懷有這種文化關懷的見證者和推動着。”
廖雯(策展人)
“以前的人常説‘畫商不過一代’。這話其實現在也常常聽到。可能是畫商的活看起來有些像賭博,但稍微認真地想一下,畫商也好,評論家也好都是當代社會所特有的職業,審時奪度這件事格外關鍵。要跟不上時代的步調估計就得歇業。要這麼説來,不但堅持了70年還繼續做到現在的東京畫廊,不能説是個怪物,但至少也是件挺反常的事了吧?不用説,大家都曉得,事情肯定不是這樣的。
‘東京畫廊’是塊好招牌。重點一是因為生於不同時代又擁有不同理想的父子兩代人將畫廊這件事給堅持了下來,所以果然‘畫商不過一代’這句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最能説明這件事的我想應該是現在的畫廊主田畑先生,從早前便開始努力培養和推廣中國當代藝術這件事。先代山本孝先生也是獨具慧眼,開拓了日韓的當代藝術。若田畑只是繼承這一塊的話,即便有畫廊的牌匾在,無經營的遠見估計也存活不了吧。
我想BTAP北京是一位畫商的理想呈現,所以我不但要為東京畫廊70週年的歷史的時刻予以祝賀,同時要對畫廊主田畑先生的為藝術理想所創立的北京空間BTAP的18週年,獻上衷心的祝福。”
峯村敏明 Minemura Toshiaki(評論家)
“我和東京畫廊的情誼從開始至今已經超過了50個年頭。山本孝社長對作品有着超凡脱俗的眼光,又極具人格魅力是受人尊敬的畫廊主。而他的兒子田畑社長在我看也也是同樣的。願今後東京畫廊也有無窮的美好發展!”
樸棲甫 Park Seo-Bo(藝術家)
“恭祝東京畫廊+BTAP成立70週年。數不勝數的畫廊裏能像東京畫廊+BTAP這樣整整70年如一日,始終堅持推廣亞洲當代藝術的畫廊實在是太珍貴了,這一點我想是毋庸置疑被公認和肯定的。約40年前,我還是一個美術學院的學生,對當時那些能在東京畫廊發表作品的藝術家們抱有極大憧憬。28歲那年,我遠赴意大利開啓創作生活,在那裏有機會結識了一羣活躍在世界藝術圈的大前輩,包括豊福知徳,高橋秀,長沢英俊等人,他們都曾在東京畫廊辦過展覽,如今能和大前輩們一樣在畫廊發表作品對我來説是幸運的也十分幸福。”
杉山功 Isao Sugiyama(藝術家)
“東京畫廊70週年快樂!2005年是我第一次在東京舉辦個展,2009年北京BTAP也做了一次大型展覽。那時的當代藝術界,像我這樣以漫畫為主題創作的藝術家很少,能與歷史悠久的東京畫廊合作是件榮幸的事情。雖然當時也頂着巨大的壓力,但畫廊從上到下大家都給予我巨大的幫助和支持,感激之情始終銘記在心。衷心希望東京畫廊在未來也能繼續通過當代藝術將世界串聯起來的地方,不僅中日,讓更多地方的人們都能領略到藝術的喜悦。與此同時,作為一名藝術家我也會保持前進的步伐努力成長。”
松浦浩之 Hiroyuki Matsuura(藝術家)
“恭祝東京畫廊70週年。太久遠的故事我是不太知道,但有個五十多年前的小插曲可以趁此講一下。
60年代末的時候,有個叫托馬斯的巴西人,是一名醫療器械的銷售員,前前後後去過5次日本。因為喜歡藝術,出差之餘常去銀座轉,在東京畫廊+BTAP買過好幾件作品。20年後,這位托馬斯先生把工作給辭了,用自己的藏品開了個畫廊。這間畫廊日後在巴西成了眾所周知的大畫廊。1990年開始大約有10年,我有幸與他一同工作,高齡後的托馬斯先生最後把畫廊給關了,但之後我們也常見面。10年前當我決定回紐約之際,托馬斯先生讓我替他保存一件小作品。正是40年前他從東京畫廊買的高松次郎,因此我的工作室那一面牆上也曾一度裝飾了幾周高松次郎的作品。”
大巖奧斯卡 Oscar Oiwa(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