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宋東京城遺址

鎖定
北宋東京城遺址,位於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朱雀苑廣場, [5]  佔地約54平方千米。開封素有“七朝古都”之稱, [9]  坐落於南北大運河樞紐, [4]  戰國的魏,五代的梁、晉、漢、周和北宋,以及金代的後期均曾建都於此。 [9]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東京城始建。北宋定都於此後,多次修築。歷史上曾多次遭受戰亂破壞。 [5] 
北宋東京城,又稱“汴梁、汴京”, [4]  首次以開放式街巷取代封閉式的裏坊制佈局,是北宋時期世界較為出名的大都會 [10]  東京城由皇城、內城、外城三部分組成。外城有城門12座,各城門外皆甕城三重,屈曲開門,另有水門6座,牆上密置敵樓、馬面,四圍有濠塹等。內城是當時的衙署、寺觀、商肆之地,皇城則據內城西北。 [10]  北宋東京城遺址為研究中國都城發展史提供了實物資料,在中國城市建築發展史上起着承先啓後的作用,也為研究古代黃河水患、橋樑建築和開封的演變提供了重要依據。 [3] 
1988年,北宋東京城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2021年10月12日,北宋東京城遺址入選國家文物局“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2]  北宋東京城遺址的州橋遺址被列入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大遺址大運河項目。 [5] 
中文名
北宋東京城遺址
外文名
Dongjing City Sit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10] 
地理位置
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朱雀苑廣場
所處時代
北宋
佔地面積
54 km²
保護級別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開放時間
09:00~17:30
始建時間
965年 [5] 
別    名
北宋王朝都城遺址 [10] 
北宋都城遺址 [11] 
批准單位
國務院 [12] 
編 號
3-0218-5-038 [12] 

北宋東京城遺址歷史沿革

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設為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號“東都”,以陪都洛陽為西都 [4]  [11]  ;後晉重置開封府,始稱“東京”(以洛陽為西京)。 [11] 
後唐政權以洛陽為東都。 [4]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東京城始建。 [5] 
三個朝代層次結構 三個朝代層次結構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代周稱帝,建立北宋王朝,並定都開封, [9]  並稱其為“東京”,又稱“汴梁”。 [4]  。經過北宋九帝的營建,北宋王朝統治的167年,是開封城市發展史上較為繁榮時期。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變”,使中國的經濟和政治中心南移。 [9] 
1981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開封博物館聯合組成開封宋城考古隊,進行了多次調查、鑽探和發掘,初步揭示出東京城遺址的面貌。 [5] 
2022年9月28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平台發佈開封北宋東京城州橋遺址重大考古新成果:北宋州橋遺址重見天日。 [13] 

北宋東京城遺址建築格局

  • 綜述
北宋東京城遺址,位於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朱雀苑廣場。 [5]  佔地約54平方千米,由皇城、內城、外城三部分組成。外城有城門12座,各城門外皆甕城三重,屈曲開門,另有水門6座,牆上密置敵樓、馬面,四圍有濠塹等。內城是當時的衙署、寺觀、商肆之地,皇城則據內城西北。城內屢遭黃河水患湮埋,僅存祐國寺塔、繁塔、皇家禁苑金明池、汴河之上的州橋遺蹟等勝蹟。北宋東京城首次以開放式街巷取代封閉式的裏坊制佈局,促進了城市經濟文化的發展繁榮,是當時世界較為出名的大都會。 [10] 
模擬結構 模擬結構
宮城,亦稱“大內”,佈局沿襲“前朝後寢”之制。平面呈縱向長方形,有城門5座。東西牆約為690米,南北牆約為570米。城牆寬8~12米。四角建有角樓,高數十丈。周長11550米,約合20.63宋裏,與文獻基本相符。內城,亦稱“裏城”,沿襲唐代汴州城。略呈正方形(東西稍長),有城門10座,東牆和西牆各2座,南牆、北牆各3座。此外,還有2座角門。外城又稱羅城或新城,略呈平行四邊形(南北稍長),周長29180米,亦與文獻記載相近。城門南牆和西牆各有3座,東牆2座,北牆4座。外城建有馬面和城壕。考古發現的5處甕城有方形和馬蹄形兩種。府城內由御路、街、巷形成交通網絡,裏坊呈臨街開放式格局。此外還有四河貫城。 [11] 
  • 四大河流
北宋時期的東京,位於南北大運河樞紐, [4]  城內有四條河道,分別是汴河金水河五丈河和蔡河。其中汴河流向東南,至揚州匯入長江,運送江南、湖廣的貢賦貨物,是北宋王朝的交通命脈。 [9] 
在四條河流中,較為出名的當數汴河,它當時東西橫貫東京城,“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財賦,並山澤之百貨,悉由此路而進”,“故於諸水,莫此為重”。經過大量的考古工作,已探明瞭外城汴河西水門(西郊土城村附近)至古州橋(自由路西段36號附近)之間約4000米的地段,河底深12~14米,河牀寬20餘米。同時,還初步探明瞭汴河上的東水門、西水門、汴河西角子門和古州橋等重要遺址。
北宋時期,蔡河橫貫整個京城的南部,是僅次於汴河的第二大河流。開封文物考古隊在舊城區南部的中山路至迎賓路之間的東西一線探明瞭其一段遺蹟,河底距地表深約11.5米,河牀寬近20米,探明長度約800米,同時還基本上界定了其上的較為出名橋樑龍津橋(位於朱雀苑廣場南約100米的中山路路面下)的位置。
金水河是北宋時期流經東京城西北部的一條重要河流。因其水質清澈而甘甜,遂成為了東京城內人們生活用水的主要河流。經過考古工作,已基本探明瞭金水河上的咸豐水門的位置,約位於今開封西北郊開封林場1號家屬樓和林場飼養室之間的區域。
五丈河是北宋時期位於京城北部的一條主要河流,它“自新曹門北入京”,“歲漕百餘萬石”,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東京城的物質供應,為首都的繁榮做出了貢獻。至於五丈河河道及其上水門和橋樑的位置,因尚未開展考古工作而知之甚少。
  • 主要橋樑
在北宋東京城諸多的橋樑中,已經考古調查勘探能界定出位置的,大致有州橋、龍津橋、相國寺橋、金明池中的仙橋等。橫跨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之上30餘座橋樑,星羅棋佈於京城之間。汴河之上有虹橋、相國寺橋、州橋等14座橋樑,蔡河之上有龍津橋、新橋等13座橋樑,金水河之上有白虎橋、橫橋等3座橋樑,位於五丈河之上的有小橫橋、廣備橋等5座橋樑。
許多橋樑的位置,均處於京城內的交通要道之上,從宮城南門宣德門向南,經裏城朱雀門直達外城南薰門的“御街”是當時全城佈局的中軸線,“御街”與汴河相交的州橋一帶,是全城的正中心,其他如廣備橋位於通往當時的重要驛站“陳橋驛”的要道之上;蔡市橋位於通往當時的重鎮封丘的要道之上等。城區之內許多橋樑附近還成了城內的鬧市區或商業中心,如從州橋向南到朱雀門外的龍津橋一帶,是全城的商業區,“州橋夜市”就位於該處;汴河東水門外的虹橋一帶,堪稱當時東京城的東大門户;大相國寺前的相國寺橋處,是深入城區的一處汴河港口,是東京城內的一處大型貨物中轉站。
在北宋東京城諸多的橋樑中,已經考古調查勘探能界定出位置的,大致有州橋、龍津橋、相國寺橋、金明池中的仙橋等,而經過正式考古發掘的僅有州橋。1984年8月,開封市政公司在大南門裏中山路中段修築大型下水管道時,開封文物考古隊在當時市皮鞋廠(中山路與自由路交叉口)的東側探明瞭古州橋遺址,並對橋址作了初步考察:橋面距中山路地面深約4.5米,經實測,橋南北長17米,東西寬30米,保存基本完好。 [1] 

北宋東京城遺址主要建築

北宋東京城遺址宋皇宮

1981年春,開封市城建部門在龍亭前的潘湖湖底清理淤泥時,意外地發現了明周王府和北宋皇宮遺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開封市博物館聞訊後,聯合組成開封宋城考古隊,立即投入緊張而有序的發掘工作,從而揭開了宋城考古的序幕。
擴建後的北宋皇宮圖
擴建後的北宋皇宮圖(2張)
北宋皇宮,又稱皇城、宮城、大內,是帝王生活議政的場所。北宋皇宮的前身,為唐汴州宣武軍節度使衡署,後梁為建昌宮,後晉改為大寧宮。宋建隆三年(962年),擴皇城東北隅,命有司畫洛陽宮殿,按圖修之。經考古勘探,皇城略呈東西短、南北長的長方形,周長為2521米,南牆位於今午朝門處的東西一線,北牆位於今龍亭大殿後牆的東西一線,東西牆分別位於今潘、楊兩湖的東西岸。城牆是先墊一層碎磚瓦,再填一層灰土後夯築而成,每層厚10釐米,夯土內外均用青磚包砌。皇城的位置和規模,與《宋史·地理志》“大內據闕城之西北,週迴五里”的記載相吻合。
皇城有城門6座,正南門為宣德門,因門樓上雕有5只鳳凰,又名五鳳樓或丹鳳樓。整座門樓雕甍畫棟,華麗異常,宋徽宗趙估的《瑞鶴圖》和北宋銅鐘上的宣德樓圖樣,描繪了該門樓的雄姿。在皇城前面發現的兩座門址,一處在今午朝門前的1對石獅處,一處在今新街口附近,皆埋於地表以下約8米深處,其中1座應是宣德門的遺蹟。
皇宮內的主要建築物——大慶殿。大慶殿兩側,排列有朝延的部分官暑,西側為樞密院、中書省、國史院、門下省等機構,東側有崇文院、秘閣和後改為頒佈詔書、曆法的明堂等。在今龍亭公園南邊的石橋附近,考古工作者探明一座大殿基址。殿基平面呈凸字形,東西寬80米,南北最大進深60米,台基四壁均用青磚包砌,四周環有寬約10米、長近千米的包砌夯土廊廡。根據殿基的規模和建築形式,應為北宋皇宮的正殿大慶殿遺址。 [9] 

北宋東京城遺址宋外城牆

北宋東京城地處豫東大平原,在地理位置上缺乏長安(今陝西西安)的“關中之險”、洛陽的“山河之固”,因此北宋統治者十分重視城市的防禦設施。外城,又稱新城、羅城,是京師防禦的第一道屏障。外城始建於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北宋時曾多次加以重修、增築和擴展。城牆高13.3米,寬19.3米,“每百步設馬面、戰棚,密植女頭,旦暮修整,望之聳然”。經考古勘探,外城位於今開封明清磚城外四周1.3~2公里處,平面呈南北稍長、東西略短的長方形,周長計29180米,摺合宋時裏50餘里,與宋神宗重修都城的“城週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基本吻合。
外城牆皆埋於地下,一般在地表下3~5米,牆寬15~20米不等。其中,南城牆大部分被現代建築物所壓,給鑽探工作帶來困難。但由於建在城牆上的房屋,因地基軟硬不一,大多出現裂縫,考古工作者順着裂縫尋找,終於確定出南牆的具體位置。在西牆南段的試掘表明,外城牆系用夯土板築而成,現存頂部寬4米,底部寬達34.2米,高8.7米。城牆外的護城壕寬約40米,距今地表深11米。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外城共有城門12個、水門6個。這次勘探計發現10處缺口,按照分佈位置南牆的3處分別為南薰門、戴樓門和蔡河水門,東牆兩處可能為新曹門和汴河下水門旁邊的枴子城,西牆的5處應為新鄭門、汴河上水門、固子門、萬勝門和金水河門。其中,南薰門為外城南牆的正門,甕城門址東西長130米,南北寬80米,甕牆厚15米;新鄭門為外城西牆的正門,瓷城門址南北長165米,東西寬120米,甕門與城門呈直線對應,這與《東京夢華錄》所載的正門皆“直門兩重”相一致。西牆的萬勝門和東牆的新曹門皆屬外城側門,甕城門均為“屈曲開門”,平面呈半圓形,甕門位於甕城右側。萬勝門南北寬105米,東西進深60米;新曹門南北寬108米,東西進深50米,較南薰門和新鄭門的規模略小。 [9] 

北宋東京城遺址宋內城

內城,又稱裏城、舊城,為東京城的第二道城垣。內城主要為商業和居民區,也是京師最繁華的地方。內城始建於唐汴州節度使李勉時期,北宋時屢有修補和增築。金代末年定都開封期間,曾將內城進行擴展,形成了現存明清城牆的基礎。整個內城略呈正方形,南牆位於今大南門以北約300米的東西一線,北牆在龍亭大殿以北500米的東西一線,東、西牆則被疊壓於明清磚砌城牆之下。城牆現淤埋於地下4米,牆寬8~15米,四周總長11550米,摺合宋時裏20.63裏,與《宋會要輯稿》記載的“舊城週迴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相一致。
文獻記載內城的10座城門、兩座水門,只有朱雀門遺址和汴河西角子門遺址的位置大致確定。朱雀門為內城正南門,位於今大南門以北300米處的中山路路面下,已知缺口寬約150米。汴河西角子門位於現存的明清城西牆南門北側,南距明清城牆西南角約920米。 [9] 

北宋東京城遺址古州橋

東京城內的街道規劃整齊,有4條主要幹道通往外城的正門,其他大小街道與4條幹道互相貫通,形成了城內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其中最主要街道稱為御街,北起皇宮宣德門,向南通過內城朱雀門,直達外城南薰門,是東京城的南北中軸線。
1984年8月,在今開封市中山路中段的市皮鞋廠門前路面下4.3米處,發現了古州橋遺址。州橋,又名天漢橋,是東京城內御街上橫跨汴河的一座重要橋樑。該橋為南北向磚石結構的拱形橋,南北長17米,東西寬30米,保存基本完好。橋面系用青石板鋪砌,石板下襯磚兩層。橋洞為青磚三圈三襯砌就,跨度5.8米,券高6.5米。橋墩由青石條築成,河底鋪有石板,石板下襯有保存完好的方木。該橋是明代在宋州橋的基礎上重修而成的,為復原北宋東京城增添了一個可靠的座標。 [9] 

北宋東京城遺址金明池

金明池
金明池(1張)
金明池因引金水河注之故名,開鑿於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最初是在此教練水軍,修建有停放大龍船的船塢。後來漸變成娛樂場所,每年3月1日,皇帝率近臣乘龍船觀看精彩的水戲表演。金明池的佈局及池內設施,宋人張擇端的另一幅名作《金明池爭標圖》給予了形象展示。
1993年秋,開封市文物隊使用兩台機械地質鑽機,鑽探了三個月,搞清了金明池的位置及大致範圍。金明池位於東京外城西牆外近300米處,池大致呈方形,東西長約1240米,南北寬1230米,周長4940米,與史載的“方圓九里三十步”大致吻合。池底上距地表深為12.5~13.5米,低於當時池岸4~5米。
1996年7月至8月,開封市文物隊又採用新型地質液壓鑽機,對金明池進行了二期勘探工作,探出了池南岸的臨水殿遺址。該殿原為北宋時“車駕臨幸觀爭標、賜宴”之地,宋政和年間(1111年~1118年)改彩屋為土木結構。殿基長約20米,寬15米,深約9米,出土有白瓷片、腐木塊等遺物,並探出一段從金明池西北角向北延伸的古河道,深約12米、寬約11米,正與張擇端《金明池爭標圖》所描繪的金水河注水門相連接。 [9] 

北宋東京城遺址四大寺院

北宋東京城的寺院 北宋東京城的寺院
在遍佈東京城內眾多的佛教寺院中,以相國寺、開寶寺、天清寺、太平興國寺最為較為出名,號稱東京四大寺院。由於北宋最高統治者對佛教政策的轉變,提倡佛教,致使北宋一代“士大夫多修佛學”、“崇道教,興佛法”、“營佛事,創梵宮”幾成時代風尚。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東京城內的許多宗教建築,尤其是寺院建築便興建起來。許多寺院修建的奢華程度,遠非一般的官府可比,實乃東京城內除皇宮之外的建築羣體。在遍佈東京城內眾多的佛教寺院中,以相國寺、開寶寺、天清寺、太平興國寺較為出名,號稱東京四大寺院。作為七朝古都的歷史名城,開封仍保存着大相國寺、北宋開寶寺中的鐵塔、天清寺中的繁塔等較為出名佛教建築。

北宋東京城遺址文物遺存

遺存文物 遺存文物
考古發掘出土了唐宋時期的牡丹紋瓦當、蓮花紋方磚等城磚、筒瓦、脊飾等建築構件以及瓷器等生活用品。 [7] 

北宋東京城遺址歷史文化

北宋東京城遺址歷史概況

北宋東京城沙盤 北宋東京城沙盤
從唐朝建立到北宋滅亡,河南的經濟和文化達到鼎盛時期。隋朝末年,在洛陽建立了東都,又以洛陽為中心開鑿了溝通南北的大運河,一直通航到北宋時代,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有唐一代,河南仍是一個人才薈萃之地。因為河南地位重要,經濟又比較發達,所以五代都在河南地區建都立國。但在後來一段時期中,長江以北戰爭不斷,中原人民深受其害。到趙匡胤重建起全國性的統一政權——北宋王朝後,中原人民才重新得過和平歲月。北宋建都開封,河南又一次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當時開封人口達100多萬,為全國第一大城市,商業貿易額佔全國之半,是中世紀河南歷史的黃金時代。南宋以後,是河南社會歷史發展的中衰時期。代宋而興的元朝實行的行省制度,被明、清兩朝沿襲下來,其河南的疆域大體上與今河南省相近。在此期間,河南經濟和文化都越來越落後於江南和北方其他一些省區。 [8] 

北宋東京城遺址藝文

宋人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9] 

北宋東京城遺址科研成果

古州橋遺址考古
2020年3月,州橋遺址本體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啓動,現已探坑內宋、元、明、清等朝代遺蹟並存,進一步證明多個朝代曾在這裏藉助黃河水系推動發展的事實。2021年11月,州橋本體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已完成T2、T3號探方連接,州橋橋面上東側明代建築清理完畢,釐清了東側小橋與州橋本體的關係,橋上建築的性質為護河神廟,神廟兩側河道護坡及堤岸已清理完畢。 [5] 
玄武門遺址考古
2021年1月12日,考古人員正在隋唐洛陽城玄武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遺址為隋唐洛陽城遺址的重要部分,已探明玄武門遺址的建築形制、確切位置和沿革變化,理清了應天門、玄武門等宮城建築羣的空間關係,並發現隋唐至北宋時期宮城的形制變化特點和遺址遷移方向。考古人員經過前期勘探,並採用RTK、三維激光掃描等技術進行多維度數據採集,已發掘出唐時期的門道、墩台、馬道、城垣遺蹟,以及疊壓在唐代玄武門遺址之上的宋代建築基址、水渠、花坑等遺蹟。
玄武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是隋唐時期宮城大內(核心區域)的北門,位於大內北牆正中,門外是護衞宮城的駐軍所在地。唐時期的玄武門為單門道過樑式建築結構,門道寬7.3米,東西兩側為寬13.9米、進深16.5米的墩台。墩台兩側與城牆相接,城牆南側有東西向直坡式馬道,東側馬道長約40米,西側馬道長約50.5米。 [7] 
北宋時期的建築遺蹟位於唐代玄武門及兩側的城牆遺蹟之上,共發掘出3處建築基址。F1為一座面闊五間的建築基址,F2為南北向廊道基址,F3處的早期基址僅殘存部分磉礅、包磚溝等遺蹟,晚期基址為早期建築廢毀後的改建遺蹟。
“唐時期的城門到了北宋時期改建成了宮殿,宮城的中心隨之向北偏移,從側面證明了唐宋時期宮城的遷移軌跡和形制變化。
在F1和F2基址中間,還發掘出一條南北走向的磚砌水渠,長30米,均寬1.4米,深1.6米,據推測應為當時道路的路溝或排水設施。在F2廊道基址東側有一處花坑遺蹟,內有12排南北向條狀溝槽,每條溝槽內有數量不等的圓形花坑。這是皇家花圃,初步推斷當時種植的是牡丹花,已將採集的樣本送往中科院進行孢粉分析。 [7] 

北宋東京城遺址研究價值

北宋東京城遺址為研究中國都城發展史提供了實物資料,在中國城市建築發展史上起着承先啓後的作用,也為研究古代黃河水患、橋樑建築和開封的演變提供了重要依據。 [3]  玄武門遺址的發掘對探索隋唐時期宮城的形制佈局具有重要價值,其遺址的遷移變化為研究隋唐至北宋時期宮城的形制演變提供了重要線索。 [7] 

北宋東京城遺址文物保護

北宋東京城遺址發現之後,開封政府對重要遺蹟附近的建設工程嚴加控制。
1988年,北宋東京城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1989年,劃定文物保護範圍,並建立石質保護標誌碑。
2021年10月12日,北宋東京城遺址入選國家文物局“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2]  北宋東京城遺址的州橋遺址被列入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大遺址大運河項目。 [5]  同年10月13日,開封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統領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宋都古城保護與修繕工作,依託《北宋東京城遺址保護規劃大綱》,對地下遺存開始有計劃的實施考古發掘與活化展示,將進一步形成考古遺址連廊,建設一批考古遺址博物館、展示館,打造具有開封特色的“館、址、園”三位一體的展示利用體系,積極融入“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安陽世界級大遺址公園走廊”,並構建相應的文旅、研學、展陳、宿遊等板塊,豐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體系。
開封市將依託宋都古城保護與修繕,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探索一條符合開封實際、具有開封特色的古城保護利用模式。創建北宋東京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協調好遺址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豐富文物保護利用體系。實施宋文化活化再現工程,積極推動科技賦能文旅,實施宋代可移動文物、宋代文化遺址、宋代文獻資料、宋文化記憶等4項宋文化數字化活化工程,形成“地下北宋東京城、地上真實開封城、雲上風雅大宋城”的立體多元展示格局,生動再現宋都古城的前世今生、重要場景和重大歷史事件,讓靜態的文化遺產煥發出全新的文化活力。同時,進一步推進黃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謀劃好核心展示園、集中展示帶、特色展示點,打造州橋遺址核心展示園,攜手打造國家黃河文化主地標城市和鄭汴洛黃河文化國際旅遊目的地。保護文化遺產、傳承開封文脈是一種歷史責任。 [6] 

北宋東京城遺址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北宋東京城遺址位於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朱雀苑廣場。 [5] 
  • 門票價格
免費
  • 開放時間
09:00~17:30
  • 交通路線
可乘坐開封市公交56路前往。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