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亞經濟合作論壇

鎖定
東亞經濟合作論壇自1995年發起至2010年已經歷了15年時間,在亞洲乃至世界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東亞經濟合作論壇曾在我國吉林、南寧等地舉行。
中文名
東亞經濟合作論壇
外文名
East Asian economic cooperation BBS
主    旨
探討東亞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發起時間
1995年
前    身
華南經濟研討會
舉辦地
中國深圳、香港、 日本沖繩等

東亞經濟合作論壇摘要

1995年,日本綜合研究開發機構、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共同發起了“華南經濟研討會”。

東亞經濟合作論壇擴展

經過10年的擴展,吸納東亞其他主要國家的加入,逐步發展成為“東亞經濟合作論壇”。

東亞經濟合作論壇起源

“東亞經濟合作論壇”起源於1995年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日本綜合研究開發機構、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和香港理工大學共同發起的“華南經濟研討會”,從1995年起,已成功在中國深圳、香港、日本沖繩、中國三亞、澳門、日本福岡、中國台灣和韓國濟州島舉辦了八屆。論壇吸引了中國、日本、韓國以及港澳台地區的官員、專家和學者,共同探討不同時期東亞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發揮東亞地區第二軌的智囊與橋樑作用。
從1995年起,已成功在中國深圳、香港、日本沖繩、中國三亞、澳門、日本福岡、中國台灣和韓國濟州島舉辦了八屆。
論壇吸引了中國、日本、韓國以及港澳台地區的官員、專家和學者,共同探討不同時期東亞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發揮東亞地區第二軌的智囊與橋樑作用。論壇務實性的研究成果對東亞各國政府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對推動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發揮着積極的作用。

東亞經濟合作論壇作用

論壇務實性的研究成果對東亞各國政府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對推動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發揮着積極的作用。

東亞經濟合作論壇簡介

1995年,日本綜合研究開發機構、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和香港理工大學共同發起了“華南經濟研討會”。經過10年的擴展,吸納東亞其他主要國家的加入,逐步發展成為“東亞經濟合作論壇”。
日本綜合研究開發機構是日本總理府直屬的重要智囊機構,韓國國際政策研究院是韓國政府對外事務的重要智囊機構、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是新加坡著名的研究機構,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是台灣重要的智囊機構之一。近年來,上述的日本綜合研究開發機構、韓國國際政策研究院、新加坡東亞研究所以及中國國務院研究室分別代表各自的政府進行建立東盟10+3自貿區的研究,都是這一領域的權威機構。
自1995年,日本綜合研究開發機構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共同在中國深圳、香港、 日本沖繩、中國三亞、澳門、日本福岡、台灣和韓國濟州島舉辦了八屆“東亞經濟合作論壇”,聚集了中國、 日本、韓國以及港澳台地區的官員、專家和學者,共同探討不同時期東亞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發揮東亞地區第二軌的智囊與橋樑作用。 “東亞經濟合作論壇”已經是一個相當成熟的論壇,其務實性的研究成果對東亞各回政府的決策起到了一定的參考作用,對推動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發揮着積極的作用。
與會專家學者 與會專家學者

東亞經濟合作論壇活動舉行

2009年9月18日,由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日本大阪市立大學經濟學部、韓國全南國立大學經營大學聯合主辦,由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承辦的“東亞經濟合作論壇”在吉林大學舉辦。本次論壇以“世界金融危機下的中、日、韓經濟合作”為主題,由來自中、日、韓三方的學術代表團在有關領域進行專業探討,同時,吸引老師、學生將近200餘人參加本次會議。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李曉教授主持了本次論壇的開幕式,中國代表團團長、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俊江教授,日本代表團團長、日本大阪市立大學大學院福原宏幸教授,韓國代表團團長、韓國全南大學經營大學金逸泰教授分別代表各方致辭,對“東亞經濟合作論壇”在吉林大學召開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祝賀,對吉林大學的籌備工作表示感謝。吉林大學國際交流處副處長李梅花女士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對來自日本和韓國的學者和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並希望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東亞經濟合作論壇”作為三國學術界在經濟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交流平台,各國分別派出由該領域內的專家、學者組成的學術代表團參會。在為期一天的會議中,三國學者圍繞“世界金融危機下的東亞經濟合作”,在貨幣金融、貿易合作、匯率決定、外國直接投資、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在本次論壇中,來自中方的丁一兵教授首先指出:在世界金融危機對東亞經濟造成嚴重影響的條件下,中國要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並提出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具體措施。王倩副教授指出,人民幣有管理浮動的匯率制度是合理的,在條件成熟的情況進一步推進匯率浮動水平,這一安排有利於整個東亞地區的貨幣合作。李俊久博士用政治經濟學分析方法,研究了東亞美元本位制下不對稱相互依賴與貨幣權力的有關問題。史本葉博士則從產品內分工的視角對世界金融危機對東亞貿易的影響發表了看法,指出東亞存在產品內分工格局和各國之間應該加強貿易領域的合作。王達博士就全球金融危機下的金融部門外國直接投資提出自己觀點,特別指出中國、韓國模式的區別及各自的特點。論壇中,來自日本的學者也分別闡述了創新、外國直接投資與自制率規定的關係,以及美國的技術脈衝、股票價格與匯率波動,並以東亞地區的國家為例進行了證明。來自韓國的學者分別從貿易和金融領域,對韓日非意願性自由貿易區及韓國的策略和韓國銀行貸款市場中信貸配給的決定因素髮表了演講。上述學者的發言在會議中引起強烈反響,同時,各國學者分別對其他學者的發言進行了點評並提出有關問題。
作為論壇的特色之一,本屆論壇還特別設置“學生論壇”。在三個國家的教授、學者進行交流的同時,來自三個國家的學生也進行了學術探討,就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充分的交流,進一步促進了三國青年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溝通。
在論壇結束之後,三方代表共同出席了“中、日、韓‘東亞經濟論壇’合作簽字儀式”,中、日、韓三方代表團團長共同簽署了“中、日、韓‘東亞經濟論壇’合作協議”,一致決定今後將輪流在三個國家舉辦“東亞經濟論壇”,通過簽署協議的方式使“東亞經濟論壇”成為三方之間常規化的學術交流平台。同時,決定下次論壇將於2010年11月在日本大阪市立大學舉辦。簽字儀式結束之後,三方的領導和學者進行了簡短的座談,在愉快、友好的交流氛圍中,來自中、日、韓三方的學者分別談了本次論壇的感受、對論壇的建議和論壇發展措施。
世界金融危機對東亞各國經濟造成嚴重影響的情況下,本次論壇的勝利召開是三國學術交流領域中的一件大事。各國學者在東亞經濟合作發展領域進行了深入探討,會議中所提出的有關思想和觀點對東亞各國如何發展經濟、深化合作、共同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具有深刻的啓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