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亞拉美合作論壇

鎖定
東亞拉美合作論壇是唯一跨東亞和拉美兩區域的官方多邊合作論壇,旨在增進兩區域之間的瞭解,促進政治、經濟對話及各領域合作,推動東亞和拉美國家之間建立更為密切的關係。

東亞拉美合作論壇成立經過

1998年10月,新加坡與智利倡議建立東亞—拉美論壇,以促進兩區域交往。1999年9月,論壇成立大會暨首次高官會在新加坡召開,會議暫定論壇名為東亞—拉美論壇。2001年3月,論壇首屆外長會決定將論壇正式定名為東亞—拉美合作論壇(Forum for East Asia and Latin America Cooperation,簡稱FEALAC)。

東亞拉美合作論壇成員

34個(2011年3月):中國、日本、韓國、蒙古、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文萊、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巴拿馬、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厄瓜多爾、墨西哥、哥斯達黎加、薩爾瓦多、古巴、尼加拉瓜、危地馬拉、多米尼加、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東亞拉美合作論壇主要機制

論壇每兩到三年召開一屆外長會,每年召開一次高官會,會議在亞拉地區輪流舉辦。論壇在東亞、拉美各指定一協調國,負責協調、承辦論壇各級別會議,每屆外長會改選一次。智利和新加坡、菲律賓和哥倫比亞、巴西和韓國、日本和阿根廷先後出任協調國,現任協調國為印尼和阿根廷。論壇下設政治/文化/教育/體育、經社和科技3個工作組,原則上工作組會議與高官會在同一地點連續舉行。工作組主席分別由兩區域各一個國家共同擔任,任期同協調國。 2010年1月,論壇第四屆外長會通過決議,設立論壇協調委員會,由兩個協調國、兩個副協調國、三個工作組的主席國以及論壇網絡秘書處主辦國韓國組成,負責協調論壇事務、推動落實外長會有關決議。

東亞拉美合作論壇主要會議和成果

論壇迄已召開4屆外長會。2001年3月,首屆外長會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舉行,通過論壇《框架文件》,規定了論壇宗旨、目標和運作方式,並將論壇正式定名為東亞-拉美合作論壇。會議決定論壇下設政治/文化、經濟/社會、教育/科技三個工作組。會議接納哥斯達黎加、薩爾瓦多和古巴三個新成員。2004年1月,論壇第二屆外長會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通過《馬尼拉行動計劃》,決定將原有3個工作組調整為政治/文化/教育、經社和科技工作組。會議吸收尼加拉瓜和危地馬拉兩國為新成員。2007年8月,論壇第三屆外長會在巴西利亞舉行,通過《巴西利亞部長宣言及行動綱要》,確認貿易和投資為論壇的合作重點,決定在經社工作組內成立旅遊小組。會議接納多米尼加為新成員。2010年1月,論壇第四屆外長會在東京舉行,通過《東京宣言》。為進一步提高論壇工作效率,會議通過三項舉措,一是成立協調委員會;二是設立論壇網絡秘書處;三是決定今後工作組會議原則上與高官會在同一地點連續舉行。會議一致同意吸收蒙古為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