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一村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秀新社區下轄村)

鎖定
東一村。位於坑梓街道東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幹米。相鄰自然村有草堆嶺村、東二時,喬圍村。地處深圳東北部低山丘陵地帶。始建於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原是以新喬世國為在心的新喬圍範圍內一地名。因新喬世居古地面積大,居住人口多,歷史上以其大門為界,形成所西、新中、新東3個自然村。1956年成立高級社時,新西、新中,新東組合為新喬圍合作社,營轄新喬圍、新西、新東。1979年原秀新大隊分割為秀新、老坑大隊時,新東村劃分為“東一““東二”兩個生產隊,仍屬秀新大隊,“東一”始有其名,井一直沿用。
中文名
東一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秀新社區
地理位置
坑梓街道東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7年12月,屬年山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61年7月,屬坑梓農場;1963年1月,屬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坑梓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坑梓鎮;2004年,屬坑梓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坑梓街道秀新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黃姓,楊姓、卓姓。第一大姓為黃姓,明末黃姓先祖從嘉應州興寧(今廣東梅州)遷移至惠州府歸善縣白馬碗窯,再從白馬碗窯遷居坪山高賽子,後又遷到坪山江邊村;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從坪山江邊村遷至坑梓;清乾隆十八年遷至此地。楊、卓兩姓源流現無從考證,從《深圳坑梓黃氏族譜》記錄的黃振宗當初向楊、卓兩姓購地一事推斷,楊、卓兩姓到秀新地域應於新喬世居建立前,即18世紀中期前,距今已超過260年。
2015年末,户籍人口72人,其中男性33人,女性39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83歲(男)。非户籍外來人口15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9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7人,主要定居在荷蘭。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等。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三來一補”企業,村經濟開始轉型。2004年8月村改居時,東一村土地被徵用,村民成為城市居民,原村集體經濟組織改製為深圳市秀新股份合作公司東一分公司。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茶果、米餅、糖環。特色工藝品有客家涼帽。
秀新路、新東路經過該村。1972年通電,1986年通自來水,1989年通電話,2003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4年通互聯網。村內建有秀新幼兒園,2015年在園幼兒約200人,教職丁22人。傳統民居均為土木石結構,一般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現存約10餘座傳統客家民居。
村內有棵古榕樹,樹齡262年,客家人稱榕樹為“伯公樹”,樹頭置有“伯公”祭壇。據東一村一黃姓老人講述,按照當地習俗,每年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和冬至,村民會提着客家茶果水果等祭品到老榕樹前祭拜。該樹被村民尊稱為“大王爺”,根部四周被村民用瓷磚和牆體圍拍起來,根底部中間有一部分已腐爛成空洞,但枝幹其他部位仍正常生長。 [1] 
參考資料
  • 1.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 深圳村落概覽 第2輯 1 坪山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0.47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