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杯椎魚龍

鎖定
杯椎魚龍(cymbospondylus)是指一種魚龍家族的早期成員,靠尖牙利齒統治距今2.4億~2.1億年前的三疊紀海洋。外形類似魚和海豚。杯椎魚龍與巢湖龍、混魚龍的關係較近。相比早期的魚龍目,杯椎魚龍的體形非常龐大,它們的體長達到了6~10米。當然,向大型化方向發展,是魚龍目進化的一個方向。發現的亞洲盃椎魚龍是2001年在我國貴州關領出土的,包括兩個完整的杯椎魚龍頭骨化石。亞洲盃椎魚龍相對來説還比較原始,它們的身體比較細長,尾巴比較直,背部沒有隆起的背鰭,而它們的尾部也沒有漂亮而誇張的尾鰭,只有一個小小的突起 [1] 
中文名
杯椎魚龍
拉丁學名
cymbospondylus
動物界
魚龍目
魚龍科
分佈區域
北美洲歐洲南美洲亞洲
食    性
肉食
外    形
細長
活動範圍
深水區

杯椎魚龍簡介

杯椎魚龍(cymbospondylus)
杯椎魚龍是魚龍類的早期成員,它們的細長外形和今天的海豚很相似。杯椎魚龍還沒有背鰭,尾部象鰻魚一樣扁長,這種長尾巴使它們成為強有力的游泳好手,它們常常在深水區遊弋,等待送上門的獵物。鑑於杯椎魚龍無法上岸,它們應該是直接生育幼崽的卵胎生動物。
杯椎魚龍 杯椎魚龍
杯椎魚龍是中生代海洋裏的猛龍。從外形上看,杯椎魚龍比較原始,它的身體細長,有10米左右。它們的細長外形和今天的海豚非常相似,堪稱魚龍中的“海豚”。和它的原始身份相符合的是,杯椎魚龍還沒有背鰭,並非不像後期的魚龍那樣背部隆起,但其直至的尾部像鰻魚一樣扁長,形成了尾鰭。這種長尾巴使它們成為游泳好手。它們還擁有一副典型的魚龍牙齒,喙部也已經伸長了。它們常常在深水區遊曵,等待送上門的獵物 [1] 

杯椎魚龍身體特徵

杯魚龍身長6米-10米,它沒有背鰭,尾巴像鰻魚。它的尾巴長度接近身體長度的一半。杯椎魚龍的頭部長約1米,它有延長的口鼻部,類似今天的海豚。雖然杯椎魚龍的體形很大,但是眼睛卻很小,這説明它們的視力並不好。為了彌補視力上的不足,杯椎魚龍的聽覺和嗅覺都不錯。杯椎魚龍的牙齒很奇特,它們的上頜骨長滿牙齒,下頜骨卻只有前端有牙齒,後端則沒有。它們的牙齒像釘子一樣,很鋒利。杯椎魚龍的身體修長,它們同樣長有四個鰭狀肢和一個尾鰭,這四個鰭狀肢在它們游泳的時候能起到穩定和轉向的作用。杯椎魚龍的游泳速度不快,不過相當穩定 [2] 

杯椎魚龍捕食

杯椎魚龍的嘴裏長有眾多小型牙齒,這説明它無法咬住大型獵物,可能以中小型獵物為食,例如小型魚類、箭石、頭足類、菊石等。杯椎魚龍的長尾巴可以幫助它快速衝進魚羣捕食。成年杯椎魚龍長期在深海捕食,只有在生產、捕食特定獵物的時候它們才去淺水地區 [1] 

杯椎魚龍近親

根據魚龍肢骨鰭腳構造的連接關係,魚龍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寬足類和窄足類。主要的魚龍科屬有:混魚龍科、短頭魚龍科、薩斯特魚龍科、塊鰭魚龍科。前三科主要生存於三疊紀,是一些較原始的魚龍,一般個體較小,它們是杯椎魚龍的近親 [1] 

杯椎魚龍分佈

以前,科學家發現的杯椎魚龍化石都集中在北美洲、歐洲和南美洲。2001年,我國貴州關嶺三疊紀晚期的地層中出土了兩具幾乎完整的杯椎魚龍頭骨,定名為亞杯椎魚龍。這一發現不僅把杯椎魚龍的存在時間延長了近1000萬年,而且這還是亞洲首次發現的杯椎魚龍 [1] 

杯椎魚龍發現化石

杯椎魚龍的化石在德國與美國均有發現。20世紀初人們才發現它的個完整化石。2001年,在我國貴州關嶺的三疊紀晚期地層中發現了兩具既完整的杯椎魚龍頭骨化石。這是亞洲首次發現的杯椎魚龍化石。

杯椎魚龍繁殖

因為杯椎魚龍無法上岸生活,所以它應該是隻能在海水中生育幼崽的卵胎生動物。不會產卵杯,椎魚龍也像其他種類的魚龍一樣是半胎生動物。魚龍媽媽把卵產在自己的身體裏,等到安全孵化後,才把寶寶生出來。

杯椎魚龍魚龍

最早的魚龍出現在三疊紀。從出現到絕,魚龍這個種羣生存了1.4億年,其中近20萬年的時間裏都在進行着迅速的演化—從似蜥蜴的形狀變成魚形。“魚龍”的意思是“魚類爬行動物”。這個名稱概括得非常準確,雖然它看起來是一條魚,但實際上與蛇蜥蜴一樣,都屬於爬行動物。魚龍的體形與豚近似,具有鰭狀構造與流線型的頭,更適游泳,且游泳速度非常快。因為它無法離開域產卵,所以很可能是在體內孵化幼體的在口知的魚龍有27種,杯椎魚龍是其中最知名的種類之一 [2] 
參考資料
  • 1.    瑾蔚編繪,恐龍帝國 三疊紀,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08,第92頁
  • 2.    楊建峯主編,恐龍世界,汕頭大學出版社,2014.10,第1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