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杭州市美術職業學校

鎖定
杭州市美術職業學校(原杭州五四職業高中)創辦於1979年9月,是杭州市教育局直屬的公辦學校,是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是杭州地區唯一的專業性美術職業學校。
據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坐落於鳳凰山麓南宋皇城遺址上,環境樸素典雅、小巧精緻、寧靜優美。學校現有班級23個,學生806名,在編教職工104人,其中專任教師88人。 [1] 
中文名
杭州市美術職業學校
簡    稱
杭州美職、美術職校
創辦時間
1979年
辦學性質
公辦學校
院系設置
美術繪畫和美術設計
校    訓
 做真人、求真知、惜真情
知名校友
湯唯

杭州市美術職業學校學校介紹

學校現有美術繪畫和美術設計兩大類專業,美術設計類設廣告設計與製作、展示設計與製作、室內設計與製作、動畫設計與製作專業和3+2高職等方向。美術設計專業為省、市中等職業學校示範專業和實訓基地。學校現有班級20個,學生713名。在編教職工86人,其中專任教師73人。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教育理念新、教學水平高的師資隊伍,中高級教師佔專任教師總數的86%,有“省優秀黨員”、“省優秀教師”、“省教壇新秀”、“市優秀教師”、“市中小學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市雙十佳魅力教師”、“市中小學德育先進工作者”、“市最受學生喜愛的教師”、“市十大雙師型教師”、“國家級高級技能專業教師”、“市教壇新秀”等10餘人。學校現有專業教師25人,均畢業於中國美院等知名院校,歷年來師生在全國、全省、全市美術類技能競賽中屢次獲獎並取得優異成績。
學校注重學生的最大發展,學生可揚長避短,學有所長,擁有繼續深造、就業、自主創業等多種發展途徑,由於學生專業基礎紮實、動手能力強、適應崗位要求快,受到用人單位歡迎,一大批畢業生成為杭州市美術相關行業的技術中堅力量。更多學有餘力的同學選擇讀大學、考美院,至今已有800餘名畢業生升入“中國美術學院”等全國各類藝術高校繼續深造。學校還與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科技學院合作舉辦自考助學班,使學生在高中階段就可以參加大學自學考試,學校為省中高職自考銜接試點學校。 [2] 

杭州市美術職業學校學校文化

1、辦學目標
把學校建成有突出專業優勢的、極具生命力和發展潛力的、社會聲譽良好的、在杭州市一流浙江省聞名的具有國際視野的中等美術類職業學校。
通過實施“五個一”工程來實現這個目標:一套“美職”文化 一個管理系統 一類優勢專業 一支優秀隊伍 一方人文校園
2、學校文化的精神核心:“真”
3、教與學的原則
“人是最具生命活力和最重要的因素”
“我們培養學生獨立和自我負責的精神”
“學生為職業和生活學習重要的知識”
4、治校方針:依法治校 質量立校 文化興校
5、學生觀:“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和能夠獨立思考的人”、“學生快樂我快樂”
6、培養目標:把學生培養成一個人格健全的人,一個具有傳統優勢和現代意識的人,一個具有社會生存力的人,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人。
7、員工價值觀:“在追求學生髮展中實現自我發展”
激情與理想:用激情工作,用激情創造理想
尊重與服務:尊重使人更有尊嚴,服務使人更有價值
開放與創新:打開心胸、打開眼界,創新為工作帶來樂趣
和諧與發展:在和諧中發展自我、美麗自我、快樂自我
羣策羣力:把每個人的力量聚集起來可以做成很多事情
艱苦創業:用艱苦的精神開創學校的未來
教學相長:教學生的過程是自己最好的學習
8、德育特色:關注學生心靈、嚴格日常管理、重視過程管理、嚴厲寬容結合、追求長效德育
9、校訓:做真人、求真知、惜真情 [3] 
10、校歌: 《真的箴言》

杭州市美術職業學校現任領導

副校長:鍾霄蕾、翁文昌
黨總支副書記:林建萍 [4] 
校長:俞松濤

杭州市美術職業學校知名校友

浙江工商大學動畫系實驗室主任 錢博弘 [5] 

杭州市美術職業學校招生範圍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初中畢業生:
(一)杭州市區户籍的應屆初中畢業班學生或往屆畢業生。
(二)浙江省內非杭州市區户籍、港澳台籍、外國籍的杭州市區初中學校應屆畢業班學生或往屆畢業生。
(三)符合市區報考條件的外省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其中,在杭州市區初中學校就讀的應屆畢業班學生,須具有杭州市區初中階段連續3年學習經歷和學籍,且其父母雙方或一方(或法定監護人,下同)在市區有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並按照國家規定在近3年內至少參加1年社會保險;往屆畢業生須初中畢業當年符合市區報考條件。
(四)符合市委市政府《關於杭州市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引進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市委〔2015〕2號)規定,可以在市區報考的引進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子女;經省委人才辦認定的在杭省部屬單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子女;在杭州市區初中學校就讀並畢業,其父母雙方或一方持有市區公安機關頒發的“浙江省引進人才居住證”“杭州市特聘專家證書”、屬地為杭州的“浙江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居住證”的引進人才子女。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