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杭州灣跨海大橋

(浙江省境內連接嘉興市和寧波市的跨杭州灣公路橋樑)

鎖定
杭州灣跨海大橋(Hangzhou Bay Bridge),是中國浙江省境內連接嘉興市寧波市的跨海大橋,位於杭州灣海域之上,是瀋陽—海口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15)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浙江省東北部的城市快速路重要構成部分。
杭州灣跨海大橋於2003年6月8日奠基建設; [2]  於2007年6月26日完成合龍工程,全線貫通; [3]  於2008年5月1日通車運營。
杭州灣跨海大橋北起嘉興市海鹽樞紐,上跨杭州灣海域,南至寧波市庵東樞紐立交;線路全長36千米,橋樑總長35.7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 [1] 
中文名
杭州灣跨海大橋
外文名
Hangzhou Bay Bridge
始建時間
2003年6月8日
投用時間
2008年5月1日
所屬地區
中國浙江省
類    型
特大橋公路橋跨海大橋斜拉橋
長    度
36 km
寬    度
33 m
車道規模
雙向六車道
設計速度
100 km/h
起止位置
海鹽樞紐、庵東樞紐立交
途經線路
瀋陽—海口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15)
管理機構
杭州灣大橋發展有限公司

杭州灣跨海大橋歷史沿革

杭州灣跨海大橋前期工作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運營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運營
1992年至1993年,寧波市政府籌建杭州灣交通通道,委託上海林李公司和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進行預可行性研究。 [2] 
2000年6月21日,浙江省政府決定建設跨越杭州灣的大橋。7月,委託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開展工可研究。8月,浙江省發展計劃委員會將項目建議書上報國家計委。 [31] 
2001年12月,杭州灣大橋舉行招標會議,通過招標確定由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和交通部三航院聯合體承擔本項目設計任務。 [31] 
2002年4月30日,國務院第128次總理辦公會議討論通過了本項目的立項問題。5月29日,國家計委正式下達立項批文。7月,浙江省計委向國家計委上報工可報告。8月,交通部和中諮公司對工可報告進行了行業審查和評估。 [31] 
2003年1月,浙江省計委、交通廳聯合主持對《杭州灣跨海大橋初步設計》進行預審。2月,國務院第151次總理辦公會議討論通過了工可報告。3月,國家計委下達工可審批批文。3月10日,浙江省交通廳向交通部報送要求對本項目初步設計文件進行審查的請示。4月9日至12日,交通部組織國內24名專家對初步設計進行了審查。8月6日,交通部對大橋初步設計作了批覆。 [31] 

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進展

2001年10月,指揮部一手抓立項審批,一手在南岸開始通路、水、電、通訊、碼頭等15項“五通一平”工程。 [31] 
2003年2月,“五通一平”工程基本完成,具備了開工建設的條件。4月,在南岸灘塗區進行試驗段工程,為大橋工程全面開工探索並積累有益的經驗。6月8日,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舉行奠基儀式,第一根鑽孔灌注樁在南岸灘塗區開始施工。10月28日,大橋北岸引橋工程動工建設。11月14日,第一根鋼管樁打入預定位置,標誌着大橋主體工程開工建設。11月28日,大橋南岸引橋工程開工。 [31] 
2004年3月16日,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進入全面開工建設階段。7月9日,南航道橋沉放第一節鋼護筒。8月28日,第一個預製墩身開始澆築。10月10日,第一個預製墩身安裝到位。11月17日,北航道橋主墩樁基開始施工。 [31] 
2005年6月1日,第一片70米預製梁、寬15.8米,重2200噸,由“小天鵝號”運架船架設到位。7月25日海中平台310根鋼管樁沉樁完畢。7月28日,第一片50米預製箱梁、寬15.8米,重1430噸,採用“樑上運梁”的架設工藝安裝到位。 [31] 
2006年2月3日,杭州灣跨海大橋主橋完成最後一根鋼管樁沉放到位。4月10日,海中平台沉放第一根鋼管樁。8月2日,南航道橋完成承台澆築。9月30日,最後第474個預製墩身澆築完成。10月18日,最後第474個預製墩身安裝完畢。11月16日,完成了共404片50米預製箱梁架設。12月27日,北航道橋完成最後一根灌注樁施工。 [31] 
2007年1月8日,南岸引橋工程完工。1月10日,南航道橋架設第一段鋼箱梁。1月26日,南航道橋主塔封頂。2月6日,北航道橋首段鋼箱梁吊裝到位。2月7日,北航道橋主塔封頂。3月27日,杭州灣跨海大橋完成最後一根鑽孔灌注在海中平台匝道橋樁的施工建設工程。5月21日,“天一號”運架船將第540片70米預製樑架設完畢。5月26日,北岸引橋工程完工。6月11日,南航道橋最後一段鋼箱梁架設到位,南航道橋順利合龍。6月13日,北航道橋主橋最後一段鋼箱梁吊裝到位,北航道橋順利合龍。6月26日,杭州灣跨海大橋完成全橋段合龍工程,全線貫通。 [3]  [31]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運營。 [4] 
2010年12月29日,杭州灣跨海大橋配套工程海中平台“海天一洲”運營使用。 [5] 
2011年7月16日至17日,交通運輸部組織國內17位橋樑專家對杭州灣跨海大橋進行竣工驗收。通過一系列系統檢查,杭州灣跨海大橋順利通過驗收,這為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建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26] 
2019年初,杭州灣跨海大橋啓動智慧化提升改造工程。 [25] 
2022年9月,杭州灣跨海大橋實現智慧化改造,建成國內首座“數字孿生”跨海大橋。 [25] 

杭州灣跨海大橋橋樑位置

杭州灣跨海大橋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灣之上,北起嘉興市海鹽鄭家埭村的海鹽樞紐,上跨杭州灣海域,南至寧波市慈溪水路灣的庵東樞紐立交。海上平台“海天一洲”位於杭州灣大橋中部,南航道以南1.7千米處;途經該橋的線路為瀋海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15) [6]  [1] 

杭州灣跨海大橋橋樑設計

杭州灣跨海大橋建築結構

  • 整體佈局
杭州灣跨海大橋分別由海中平台、南北航道孔橋、水中區引橋、灘塗區引橋、陸地區引橋,各座橋塔及各立交匝道組成,全橋路段呈西北至東南方向佈置。 [7] 
杭州灣跨海大橋呈西北至東南方向佈置 杭州灣跨海大橋呈西北至東南方向佈置
  • 設計理念
南、北通航孔橋是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兩個設計重點,為使杭州灣跨海大橋具有較強的景觀性,從符號關係、構成關係、體量關係及綜合類比等四個方面進行深入比較,從而得出最終結果:北通航孔橋採用鑽石型雙塔的組合方式;南通航孔橋採用A型單塔的組合方式。 [6] 
杭州灣跨海大橋—南航道橋橋面 杭州灣跨海大橋—南航道橋橋面
通航孔橋的設計主題為“金三角”,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成,將使上、杭、寧三地成為長江三角洲的經濟中心,而杭州灣跨海大橋本身將成為杭州灣三角洲網絡的“金邊”,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金三角”文化區;南北通航孔橋的組合方式較理想地結合了“金三角”的文化涵義,達到了橋型與橋位區地理環境的協調、與當地歷史文化的吻合,並滿足了工程經濟技術指標的具體要求。 [6] 
杭州灣跨海大橋-北航道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北航道橋
  • 設計特點
杭州灣跨海大橋大橋總體平面為S形曲線,由北航道橋、南航道橋、引橋及海中平台組成;南北航道的通航孔橋處各呈一拱形,具有起伏跌宕的立面形狀。 [1] 
結構特點
北航道橋
總體
北航道橋採用鑽石形雙塔雙索麪鋼箱梁斜拉橋,半漂浮體系,五跨連續結構。
索塔
索塔採用鑽石形塔,橋面以上為三角形結構,以利於提高結構剛度和抗風穩定性;橋面以下兩塔柱收腿,使整個塔呈鑽石形。承台外周設防撞消能設施。斜拉索在索塔上通過整體鋼錨箱進行錨固。
主樑
主樑採用扁平鋼箱梁,鋼箱梁採用工廠預製成組件,組拼場拼成節段;斜拉索與鋼箱梁採用耳板錨固。
斜拉索
斜拉索採用平行鋼絲成品斜拉索,採用塔上張拉方式。
墩基
輔助墩和過渡墩採用倒矩形圓角斷面。
南航道橋
總體
南航道橋採用A形獨塔雙索麪鋼箱梁斜拉橋,三跨連續結構。
索塔
索塔採用A形塔,以利於提高受力性能和結構剛度及抗風穩定性。結構舒展和諧風格獨特,景觀效果良好;基礎採用鑽孔樁及承台的整體基礎,承台外周設防撞消能設施,斜拉索在索塔上通過整體鋼錨箱進行錨固。
主樑
主樑採用扁平鋼箱梁,鋼箱梁採用工廠預製成組件,組拼場拼成節段;斜拉索與鋼箱梁採用耳板錨固。
斜拉索
斜拉索採用平行鋼絲成品斜拉索,採用塔上張拉方式。
墩基
輔助墩和過渡墩採用倒矩形圓角斷面。
引橋部分
水中區
採用整孔預製吊裝的連續箱梁結構,墩身採用矩形倒圓角斷面,基礎採用鋼管樁及承台基礎。
灘塗區
採用整孔預製樑上運梁的連續箱梁結構,墩身採用矩形倒圓角斷面,基礎採用鑽孔樁及承台基礎。
陸地區
採用連續箱梁結構,墩身採用矩形倒圓角斷面,基礎採用鑽孔樁及承台基礎。
海中平台
總體
海中平台採用雙層結構,基礎採用鑽孔樁及鋼管樁基礎;其中,一層披平台採用預製梁板及濕接縫結構,二層結構根據功能進行建築設計,並以提高景觀效果為目標。
參考資料: [1] 

杭州灣跨海大橋設計參數

杭州灣跨海大橋線路全長36千米,其中橋樑總長35.7千米,其中,北航道橋採用(70+160+448+160+70)米跨徑佈置,南航道橋採用(100+160+318)米跨徑佈置;海中平台總面積為1.2萬平方米,其中平台房建築面積為36617平方米,共6層;觀光塔總建築面積為5100平方米,共16層,建築高度為145.6米。 [7]  [8] 
技術標準
公路等級
高速公路
設計年限
主橋:100年,引橋:60年
設計速度
主橋:100千米/小時,引橋:120千米/小時
設計荷載
汽車—超20級,掛車—120
坡度係數
縱坡:≤3%,橫坡:2%
遇洪頻率
主橋:1次/300年,引橋:1次100年
抗風標準
運營:100年,施工:30年
通航水位
最高:5.19米(1985年中國國家高程基準)
通航淨空
北航道:(325x47)米,南航道:(125x31)米
通航噸位
北航道:3.5萬噸級海輪標準,南航道:0.3萬噸級海輪,副航空:0.03萬噸級海輪
船舶撞擊
北航道:0.5噸多用途船及0.1噸沿海貨船;南:0.3噸沿海油輪及0.03噸漁政船;引橋:26米沿海漁船
抗震等級
基本烈度VI度
參考資料: [1] 

杭州灣跨海大橋設備設施

  • 海中平台
杭州灣跨海大橋海中平台“海天一洲”外觀整體造型“大鵬擎珠”,寓意杭州灣地區的發展能如大鵬展翅,越飛越高;分觀光平台和觀光塔兩部分,觀光平台提供餐飲、住宿、休閒、娛樂、觀光、購物等綜合性特色服務;觀光塔可讓旅客可以站在制高點俯視大橋的氣勢恢宏,杭州灣的波瀾壯闊。 [7] 
海天一洲 海天一洲
  • 服務區
杭州灣跨海大橋南岸、北岸服務區引進了房車營地、汽車充電站、全自動洗車機、星級公共衞生間等特色服務,提供WIFI網絡服務、微波爐加熱服務等諸多免費服務,為來往車輛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9] 
北岸服務區
  • 交通監控
截至2017年4月,杭州灣跨海大橋全橋路段裝設有區間測速、及視頻監控等電子設備,對違規的行駛車輛進行抓拍記錄。 [10] 
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
  • 照明系統
杭州灣跨海大橋採用了智能單燈照明控制系統,該系統滿足了大橋照明的需求,實現了節能降耗的目的,延長光源、電器的壽命,給運行維護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1] 
杭州灣跨海大橋夜景 杭州灣跨海大橋夜景

杭州灣跨海大橋運營情況

杭州灣跨海大橋票制票價

截至2015年5月20日,杭州灣跨海大橋收費標準為:一類車80元每車次;二類車160元每車次;三類車240元每車次;四類車280元每車次;五類車320元每車次。 [12] 
中國內地特殊法定節假日期間,小型客車經杭州灣跨海大橋不收取任何費用,全路段免費通行。
杭州灣跨海大橋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灣之上 杭州灣跨海大橋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灣之上

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行事項

杭州灣跨海大橋位於杭州灣海域,遇到惡劣天氣將實施交通管制,或對全橋路段封道,限制車輛通行。 [13-14] 
杭州灣跨海大橋惡劣天氣情況將實施交通管制 杭州灣跨海大橋惡劣天氣情況將實施交通管制

杭州灣跨海大橋交通流量

截至2016年10月,杭州灣跨海大橋日均車流量3萬餘輛。 [15] 
2016年10月27日上午10:58分,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行量達到1億車次。 [15] 
截至2023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安全運營15週年,累計通行各類車輛超2億輛。5月1日,大橋單日最高車流量達125698輛,刷新單日最高紀錄,創大橋開通運營15年來新高。 [28] 

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成果

大橋建設者們獲得了250多項技術革新,取得了以9大核心技術為代表的自主創新成果,有6項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5項創新成果填補了世界建橋史的空白。這些科技創新直接為工程節約資金10億元,為中國橋樑史積累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34-35] 

杭州灣跨海大橋技術難點

  • 施工技術
杭州灣跨海大橋橋面 杭州灣跨海大橋橋面
杭州灣跨海大橋在施工建設過程中,主要運用到的技術有:
1、GPS全天候運行測量控制技術;
2、大直徑超長鋼管樁成套技術;
3、大型預製構件成套技術;
4、海洋環境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研究及對策;
5、災害天氣對大橋行車安全的影響及對策。 [16] 
  • 建設難題
杭州灣跨海大橋橋距工程量大 杭州灣跨海大橋橋距工程量大
杭州灣跨海大橋在施工建設過程中,主要的建設難題及特點:
1、橋距工程量大。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主要工程實物量如混凝土耗用245萬立方米,相當於再造8個國家大劇院,用鋼量達到鋼材82萬噸,相當於再造7個北京鳥巢(國家體育場),工程的總投資約138億元人民幣,是中國內有史以來投資額最大的橋樑。
2、建設條件複雜。杭州灣是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一,受水文、氣象、地質等環境的影響大,主要表現為:風力大、潮差大、潮流急、沖刷深、腐蝕強、灘塗寬及淺層氣,建設條件較為複雜,一年的有效工作日在180天左右。
3、科技含量高。複雜的建設條件對杭州灣大橋建設帶來了種種困難和技術難題,如海洋環境下的結構耐久性、強潮急流條件下的架樑,寬灘塗下的主樑運架等,都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解決,因此,科技含量極高。
4、管理難度大。海上施工船舶多、作業點多、工程戰線長;杭州灣跨海大橋跨寧波、嘉興兩地,海域管理各佔一半,距離遠,兩地地方政策、施救力量調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需要自行籌措100多億的建設資金;面臨缺少跨海橋樑建設技術規範、施工設備、管理經驗等難題。 [9] 
  • 技術創新
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技術創新為:
杭州灣大橋夕陽景 杭州灣大橋夕陽景
1、總體設計方案立足於“工廠化、大型化和機械化”的設計理念和“施工方案決定設計方案”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海上作業,充分利用了當代橋樑建設的先進技術手段,開創了跨海大橋建設的新模式,啓動了我國跨海橋樑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研製和開發。
2、創建連續運行的GPS工程參考站系統和過渡曲面擬合法,解決了中線貫通前海上工程測量問題。建立了適應海域長距離大範圍的獨立工程座標系,考慮了地球曲率等對座標系的影響,提高了施工放樣精度。
3、建立了超長、超大和變壁厚鋼管樁整樁製造自動化生產線;採用以高性能熔結環氧塗層為主和輔以陰極保護的新型防腐體系;採用大船、大錘和船載GPS系統的總對策,依靠先進和強大的裝備,成功解決了強潮海域中鋼管樁沉樁、施工安全和生產效率問題。
杭州灣跨海大橋一望無際 杭州灣跨海大橋一望無際
4、採用新型混凝土、温控技術和低應力張拉新工藝,基本解決了整孔預製箱梁早期開裂和耐久性問題。研製了吊重2500噸和吊重3000噸兩條中心起吊運架一體吊船,解決了強潮海域箱梁運輸、架設問題。
5、研製了技術先進、功能匹配的1600噸輪胎式搬運機、桁架結構提樑龍門吊、輪胎式運梁車、寬巷架橋機等施工設備,形成了箱梁預製、場內運輸、提升上橋、樑上運輸、架設一體化的施工工藝系統。
6、從整體結構的角度,對跨海大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制定了耐久性設計、施工、質量監測評定與運營階段維護的整套技術文件,並建立了耐久性長期監測系統。 [17] 

杭州灣跨海大橋科研成果

技術名稱
獎項名稱
《杭州灣跨海大橋河工模型與橋墩局部沖刷研究》
2003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杭州灣跨海大橋海工耐久混凝土技術研究》
2005年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杭州灣跨海大橋灘塗區大噸位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整體預製、樑上運樑架設技術研究》
2006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杭州灣跨海大橋鋼管樁設計、製造、防腐和沉樁成套技術》
2007年中國公路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大噸位50米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整體預製和樑上運輸架設技術》
2007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2008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杭州灣跨海大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成套技術研究與應用》
2008中國公路學會科技進步特等獎
《杭州灣大橋風環境對行車安全的影響和對策研究》
2009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強潮海域跨海大橋建設關鍵技術》
2011年中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杭州灣大橋工程施工測量控制項目》
2011年“優秀測繪工程獎”金獎
參考資料: [17-20]  [27] 

杭州灣跨海大橋榮譽表彰

項目名稱
所獲榮譽
杭州灣跨海大橋
2004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7至2008年度公路交通優秀設計一等獎
交通運輸部和國家安監聯合表彰“百億元產值零死亡”的施工安全新紀錄
2009年度浙江省建設工程錢江杯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
1949-2009年中國60大地標
世界12大奇蹟橋樑
《中國日報》“70個地標見證共和國成長的腳步”
“建黨百年紅色旅遊百條精品線路”
參考資料: [17]  [21]  [29-30]  [32-33] 

杭州灣跨海大橋文化特色

  • 郵片郵票
2007年5月20日,中國郵政局發行製作以“杭州灣跨海大橋”為主題的郵片,其郵片面印有杭州灣大橋的北航道橋圖片,共計發行2300張。 [22] 
2009年6月18日,中國郵政局發行《杭州灣跨海大橋》特種郵票,共1套2枚,所印的圖案分別為大橋雄姿和海中平台,面值均為1.20元,規格為50×30毫米。 [23] 
杭州灣跨海大橋郵票 杭州灣跨海大橋郵票
  • 刻字橋柱
杭州灣跨海大橋岸邊橋景柱 杭州灣跨海大橋岸邊橋景柱
杭州灣跨海大橋在岸邊設立橋景柱,不僅刻有“杭州灣跨海大橋”七個大字,還刻有浙江省文化浮雕,以此展現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風采。

杭州灣跨海大橋價值意義

杭州灣跨海大橋長虹卧波 杭州灣跨海大橋長虹卧波
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後,縮短了寧波、舟山與杭州灣北岸城市的距離,節約了運輸時間,降低了交通運輸成本,減少了交通事故,提高了交通運輸效率,從而形成了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通道效益;同時,該橋改變了周邊區域的交通網絡佈局,促進了區域交通運輸一體化,完善了周邊區域的物流網絡,對公路、港口、航空、鐵路等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寧波日報》 評) [24] 
這座由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大橋,促進了長三角城市羣區域一體化進程,也為港珠澳大橋等後起之作輸出了寶貴的經驗。(《中國日報》評) [2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