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杭州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

鎖定
《杭州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經2011年8月31日杭州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4次會議通過,2011年11月25日浙江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9次會議批准。該《條例》分總則、科學技術創新體系、科學技術投入與人才培養、科學技術推廣應用、考核與獎勵、法律責任、附則7章40條,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文名
杭州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
外文名
杭州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
批    准
2011年11月25日
通    過
2011年8月31日
[2] 

杭州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條例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促進科學技術進步,推動科學技術創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2]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科學技術進步及其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市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知識產權戰略和人才強市戰略,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學技術工作指導方針,深化科學技術體制改革,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優先發展科學技術,打造“天堂硅谷”,建設創新型城市。
第四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科學技術行政部門(以下簡稱科技行政部門)具體負責科學技術進步工作的統籌協調、指導和監督管理;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有關的科學技術進步工作。
市和區、縣(市)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科協)協助科技行政部門共同推進本市的科學技術進步工作。
第五條 科學技術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倡求實、創新、協作、奉獻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學技術水平。
全社會都應當增強科技意識,尊重科學技術人員的創造性勞動,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風尚。
第二章 科學技術創新體系
第六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科學技術發展戰略,制定科學技術發展規劃。
科技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需要,制訂年度科技計劃,組織實施科技項目、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工作。
第七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合理配置與統籌利用科學技術資源,建立與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區域科學技術創新體系。
第八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有關科學技術創新所需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充分發揮本地的科技、人才和區位優勢,加速培育規模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科技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本級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和認定。
第九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扶持企業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有市場前景的產品,推進企業成為科技創新和科技投入的主體;鼓勵和支持企業根據市場需要和行業特點,在科技投入、技術標準、人才培養等方面制定具體規劃並組織實施。
第十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積極培育和發展技術市場,促進技術貿易和技術服務,鼓勵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促進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第十一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支持企業事業單位建立公共研究開發平台,研究、開發和推廣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提高本地區企業的科學技術創新能力。
科技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全利用財政性資金設立的現代化科學技術信息網絡,加強信息資源平台建設,為科學技術信息的社會共享創造條件。
第十二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企業、高等院校等建立各類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行業建立獨立的研究開發中心、院士工作站、中間試驗基地和產業化基地等各類科學技術成果產業化實驗基地和高端人才集聚平台。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企業以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為技術依託,建立多種形式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或者機構。
第十三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創辦民營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發揮其在推進科學技術進步中的作用。
第十四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創業投融資體系,鼓勵和支持科學技術與金融結合,促進科學技術創新。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機構的風險補償機制,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融資擔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引導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等業務和高新技術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保險業務,促進金融資源整合,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第三章 科學技術投入與人才培養
第十五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增加財政用於科學技術經費的投入,其增長幅度應當高於本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一個百分點以上。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財政用於科學技術經費佔本級財政經常性支出的比例應當分別不低於百分之六和百分之四。
科學技術經費實行專款專用。財政、審計部門應當對科學技術經費的使用進行監督。
第十六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在財政科學技術經費中設立杭州市重大科技創新資金等專項資金,用於資助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和創新載體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企業和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的產學研合作以及科技創新的基礎條件建設。
區、縣(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需要設立重大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用於支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和創新載體建設,推動區域科學技術進步。
第十七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領導,動員和組織各類科學技術社會團體、科學技術人員和新聞媒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和科學技術普及宣傳活動,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科普場館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各級科技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科協應當支持社會力量依法發展科學技術普及事業。
第十八條 各級財政應當逐年提高用於科學技術普及活動的專項經費。市財政每年應當安排人均不少於1.20元的科學技術普及專項經費,區、縣(市)財政每年應當安排不少於人均1.70元的科學技術普及專項經費,專項用於當地的科學技術普及、宣傳活動。
第十九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企業增加對研究開發、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的投入。
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研究開發費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税收優惠政策。
第二十條 各級財政的支農資金和其他有關資金中應當有一定比例用於農業科學技術創新和農業科學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
第二十一條 鼓勵境內外的組織和個人採取合資、合作或者國家允許的其他形式來本市投資,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
鼓勵境內外組織和個人捐資,支持本市的科學技術事業發展。
第二十二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開展境內外的科學技術交流與合作,支持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和進行技術再創新,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第二十三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政策,加強科學技術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工作。
建立健全科學技術人才交流制度,保障科學技術人員正常流動,保障科學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權利,保護科學技術人員的合法權益。
鼓勵引進、聘請高層次領軍人才和緊缺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參與本市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鼓勵企業、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等院校加快人才培養;積極組織本市管理人員和科學技術人員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知識。
第二十四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政策,加強人才引進的載體建設,完善人才公共服務體系,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海外留學生創業園等各類科學技術創新載體和基地建設。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與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積極改善科學技術人員的工作、生活條件,提高科學技術人員的社會地位。
鼓勵和支持在國外工作和學習的專業技術人員來本市工作,並在住房、醫療保障和配偶、子女的隨遷、就業、入學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
第二十五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各級科協和各類科學技術社會團體在培養科學技術人員中的作用。
各級科協和各類科學技術社會團體應當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科學技術人員培訓和管理活動,加強與科學技術人員的聯繫,維護科學技術人員的合法權益。
第四章 科學技術推廣應用
第二十六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優勢傳統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第二十七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抓好農業應用先進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工作,積極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化農業;穩定和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完善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鼓勵各類農業技術推廣組織和個人依法進行農業技術承包和推廣應用;建立和健全農科教、科工(農)貿一體化的農業技術服務體系;支持建立多種形式的農村羣眾性科學技術組織。
第二十八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農業技術研究開發機構、有關高等院校、從事農業技術研究的科學技術人員與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技經濟合作,對農業新技術、新品種進行攻關和研究,加大農業科技成果的引進、示範和推廣力度。
第二十九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支持發展科技服務業,鼓勵和支持企業、高等院校、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和其他社會力量創辦科技企業孵化器、知識產權服務、技術交易、技術評估、科技諮詢等各類科學技術創新服務機構和科學技術中介服務機構。
第三十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高企業事業單位和科學技術人員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切實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科學技術人員通過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保護其創新成果,引導企業提高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
科技行政部門應當支持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和專利數據庫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為社會提供專利保護信息和其他相關專利信息服務。
第三十一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支持科學技術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重視軟科學研究,加強政府決策體系建設,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第五章 考核與獎勵
第三十二條 本市科學技術進步工作實行目標責任制。市人民政府負責市科學技術進步目標責任制的實施、檢查工作,並對區、縣(市)科學技術進步工作目標責任制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區、縣(市)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科學技術進步工作目標責任制的實施、檢查和考核工作。
第三十三條 本市實行科學技術進步統計監測制度。市統計行政部門會同市科技行政部門根據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定期對市和區、縣(市)科學技術進步工作進行統計監測、分析評價,並定期公佈。有關部門應當如實提供統計數據。
第三十四條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設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項目,對優秀的科技進步項目以及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獎勵經費列入年度同級財政預算。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及其科技行政部門應當支持、引導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項目,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對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鼓勵企業和科學技術人員積極申報科學技術進步獎勵項目。
第三十五條 對在縣以下基層從事農業科技工作的科學技術人員,按照有關規定享受浮動一級薪級工資的待遇,對其中從事農業技術工作累計三十年以上的,退休後其退休費按照基本工資的百分之百計發。對在農業技術開發與推廣中作出顯著成績的科學技術人員,應當根據其工作實績,在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
第三十六條 鼓勵單位或者個人依法以高新技術成果投資興辦企業。
鼓勵和支持創新激勵機制。企業、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等院校可以採取職務科學技術成果作價入股、股權獎勵、股權出售、股票期權、科學技術成果收益分成等方式,對作出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予以股權和分紅激勵。
對科學技術人員完成職務技術成果或者履行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諮詢、技術服務合同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從所獲得的技術性純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予以獎勵。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和其他法律、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八條 扣壓科學技術人員應得的榮譽證書、獎金或者報酬的,由有權機關按照管理權限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九條 科學技術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除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外,由科學技術人員所在單位或者單位主管機關責令改正,將有關違法行為記入其學術誠信檔案;情節嚴重的,由所在單位或者單位主管機關向社會公佈,自該行為被記入學術誠信檔案之日起五年內不得申報科學技術項目和科學技術進步獎勵、資助:
(一)在科學技術計劃項目、科學技術進步獎勵的申報、評審或者其他科學技術活動中,採取不正當手段,獲取立項、獎勵或者優惠待遇的;
(二)侵犯本單位、他人的知識產權或者其他科學技術權益的;
(三)抄襲、剽竊他人科學技術成果,或者在科學技術活動中弄虛作假的。
第七章 附 則
第四十條 本條例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2] 

杭州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修訂草案

一、修訂的必要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促進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我市於1996年制定了《杭州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並於2004年對其進行了修改。《條例》自制定實施以來,對推動我市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作用。隨着經濟、社會發展,我國科技進步工作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進一步凸顯出來,同時又出現一些新問題,主要是:(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特別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部分企業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與產品,創新活動也大多侷限於模仿創新和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二)科技投入不足,特別是企業科技投入不能滿足創新需要。各級財政科技投入力度與我市經濟發展地位不匹配,區、縣(市)財政科技投入不平衡。2009年,全市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佔全市生產總值的2.74%,僅高出全國、全省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比例約一個百分點。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僅佔全市生產總值的1.59%。(三)科技創新人才不足,特別是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比較匱乏。企事業單位有關高層次專業人才引進難、留不住等問題的反映日漸強烈。
進入“後工業化時代”,無論是國家競爭,還是城市競爭,歸根到底是科技競爭。為促進科技進步,建設創新型國家,2006年,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新世紀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制定了《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2008年,全國人大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強調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制定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加大科技投入,整合科技資源,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充分發揮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作用。
自2006年,我市制定出台《關於進一步打造“天堂硅谷”,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決定》(市委[2006]11號),提出在全省率先建設創新型城市目標以來,市政府明確提出要強化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科技與金融的結合,以科技進步與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立足我市實際,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是文化創意產業,以高新技術提升改造傳統優勢產業,提出建設低碳城市與節能減排任務,提出人才強市戰略。這些新的指導思想與工作內容較原《條例》的有關規定發生了重大變化。為解決科技進步工作中的新情況與新問題,並與上位法銜接,《條例》需要進行修改完善。
二、修訂的主要依據和過程
(一)修訂的主要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2.《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二)修訂過程
2010年底,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將修訂《條例》列入2011年立法計劃正式項目後,市科技局進行了相關調研、論證、起草工作,《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上報市政府後,市法制辦對《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作了審核、修改,普發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社會法制和港澳台僑委員會、市政府各部門及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徵求意見。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對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行政規章和公共政策實行事前公示的通知》(杭政函[2007]227號)的要求,同時還在市政府門户網以及杭州政府法制網上公開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4月27日,市法制辦組織召開座談會,徵求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以及科技工作者、各類科技企業等行政管理相對人的意見和建議。5月10日,赴臨安市聽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及行政管理相對人的意見和建議。市法制辦根據座談和公示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對《條例(修訂草案)》作了進一步修訂完善後,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
三、主要內容的説明
本次《條例》修訂在結構上將原《條例》的八章四十四條修改為九章四十四條,主要內容作了較大調整。《條例》修訂以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推進本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為目的,在內容上側重推動科技創新、增加科技投入、加強科技人才培養、構建創新體系、加強科技服務機構建設、鼓勵創新激勵機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等方面。現將主要內容説明如下:
(一)關於農業科技研究與推廣
為充分發揮科技在支撐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我市於2005年開始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截止2010年,先後選派了三批428名科技工作者擔任科技特派員,為我市的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得到了農民羣眾的普遍肯定。為進一步做好農業應用先進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工作,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化農業,《條例(修訂草案)》第七條將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一項重要農業科技研究與推廣措施予以明確,並要求進一步推廣。
(二)關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與推薦
按《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是科技局關於杭州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杭政辦函〔2007〕352號)的有關規定,由市科技局會同市有關部門組成認定委員會,負責市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動態管理和考核工作。同時,認定委員會負責對省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推薦、管理和考核工作。為與目前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推薦工作相銜接,《條例(修訂草案)》第十三條規定,市科技行政部門會同市有關部門負責對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及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的推薦工作。不再以高新區內外為標準確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及推薦程序。
(三)關於科技投入
2009年、2010年市本級財政科技經費投入總金額分別為8.35億和10.85億,按同口徑分別佔本級財政支出的6.45%和6.83%。絕大部分縣(市)、區財政科技經費投入按同口徑佔本級財政支出的比例超過4%,約為4.08-9.43%,目前僅有淳安縣為3.0%。為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競爭力,《條例(修訂草案)》第十四條將市和縣(市)、區財政科技經費的投入按同口徑佔本級財政支出的比例應“不低於百分之四和百分之三”修改為“不低於百分之六和百分之四”。
為進一步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營造良好的創業投資和融資體系,《條例(修訂草案)》第十八條規定,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應建立和完善創業投資體系,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鼓勵和支持科技與金融結合創新。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機構的風險補償機制,鼓勵和支持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力度。鼓勵和支持引導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等業務,開展高新技術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保險業務,為本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四)關於創新體系與創新激勵機制
為建立與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條例(修訂草案)》第四章從政府支持、企業創新、依託科研機構、發展科技服務機構等多個方面,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支持建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鼓勵和支持企業建立多種形式的科技創新聯合體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創辦科技企業孵化器、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技術交易機構、科技評估諮詢機構等各類科技服務中介機構,通過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保護創新成果等措施,提高本地區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為進一步鼓勵和支持企業科技創新,《條例(修訂草案)》第八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制定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的政府採購制度,優先採購經相關部門認定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和新設備,並鼓勵和支持創新型企業上市。
為增強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科技創新的積極性,《條例(修訂草案)》第三十六條規定,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可以採取職務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折股、股權獎勵、股權出售、股份期權、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方式,對做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股權和分紅激勵。
(五)關於科普專項經費
2010年,市和區、縣(市)兩級財政科普專項經費分別達到人均(含外來務工人員)每年1.2元和1.6元。為進一步提高財政科普經費投入,《條例(修訂草案)》第四十條將“市財政每年應安排人均不少於0.60元的科普經費”,修改為“市財政每年應安排人均(含外來務工人員)不少於1.20元的科普專項經費”,將“縣(市)、區財政每年應參照市的標準安排人均科普經費”修改為“縣(市)、區財政每年應安排不少於人均(含外來務工人員)1.6元的科普專項經費”。
原《條例》“科普經費”的概念不明確,可被理解為“科普活動經費”或者“科普專項經費”。為避免歧義,應對該概念予以明確。“科普活動經費”是指市政府各部門用於科普活動的經費,該經費涉及部門眾多,數額不易確定。依據原《條例》的制定初衷,“科普經費”是指科普活動主管部門用於科普活動的經費,即“科普專項經費”。因此,《條例(修訂草案)》將“科普經費”修改為“科普專項經費”。
以上説明和《條例(修訂草案)》,請予審議。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