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杭州市温州商會

鎖定
杭州市温州商會的成立是 把“温州模式”直接移植到杭州,將中國第一座農民城——龍港農民城的成功經驗及模式搬到杭州,這是“三墩温州村”的一名策劃者在回憶自己與同鄉合力打造該村時,反覆強調並頗引以為豪的一點。 1994年,餘杭市提出的“引進温州人,建設温州村,致富兩地人”思路,得到温州蒼南縣的贊同和支持,其開發商——杭州三墩温州村開發有限公司便考慮以一種新的模式來建造這座温州村。以互相信任、義氣著稱的温州人,這次又是以集體行動的姿態來籌建這個温州村,當時大約有五、六百名温州商人蔘與了集資建造。 [1] 
2020年11月,獲得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商會組織”通報表揚。 [2] 
中文名
杭州市温州商會
對    象
温州商人
性    質
社會團體
位    置
杭州市

杭州市温州商會成立情況

據當時參與開發的華東陶瓷品市場總經理黃憲捷介紹,一開始他們就考慮用“以商帶住”、“以住促商”的操作手法,將温州村定位為商住兩用區,為當地的温州人提供一個安居樂業的地方。 經過三年的建設,易址到杭州三墩的温州村已初具規模,在360多畝土地上建起了1200間商鋪和3000套住房。但與此同時,開發商籌建温州村時最初的理想模式也受到了挑戰,原先期望居住在温州村的温州商人能帶來一些相關產業,像在温州當地發展得不錯的印刷、商標業等,結果沒能實現。在等來了大批大批購買商鋪和住宅的温州老鄉時,他們也發現那些温州人大部分都是為投資而來,因為當時温州發展較好的大多是家庭工業,要使其在異地迅速發展並不現實。於是,温州村的開發商——一羣在杭州造城的温州人立刻調整思路,通過實地考察,他們瞭解到,根據當時城西整個開發情況,温州村的大部分業主,都是做生意的温州人,利用這一有利條件,他們決定將原先單純的商住區,改為以杭州市場為依託,温州私人經濟模式為開發理念的市場。

杭州市温州商會業務範圍

新的定位不僅吸引了在杭州做生意的温州人,還讓在杭州做其他生意的温州老鄉也聚集到這裏。不管公司規模大小,許多温州生意人就是衝着温州村的名頭,來這裏租間房做公司門面。“都是温州人在一起建市場,首先就比較容易團結,和其他方式相比有着先天優勢”,現在這個浙江最大的市場裏,有一半是温州人,而比起原先的老式温州村,除了單純的“同鄉居住區”外,這裏的“村民”們更有着生意夥伴的親密關係。

杭州市温州商會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獲得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商會組織”通報表揚。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