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束芻

鎖定
束芻,詞語,讀音shù chú,意思是捆草成束。祭品。
中文名
束芻
解    釋
捆草成束,草
出    處
《詩.唐風.綢繆》等
後    稱
祭品

目錄

束芻解釋

1、捆草成束。芻,意為草,束芻則為成束的草。
2、祭品。 [1] 

束芻出處

《詩·唐風·綢繆》:綢繆束芻,三星在隅。
《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明日賊攻城,設百樓,巡柵城上,束芻灌膏以焚焉。一説,喻男女成婚。參見束薪。
《熱血痕》清李亮丞著第四回《灑熱淚大哭毛獅子 冒奇險三探綰鳳樓》:陳音聽了,默無一言。走出寓所,向叢冢處走去,果見許多人,有執着束芻的,有挑着紙錢的,有攜着壺酒的,有扛着花圈的,紛紛擾擾,甚是熱鬧。仔細看來,不是與毛獅子相契的屠狗輩,就是與毛獅子至交的賣菜傭,又有的是彼此同場的博往、朝夕同醉的酒友,求一搢紳世家讀書士子半個也沒有,大眾到叢冢裏尋着毛獅子的新墳,具束芻的焚束芻,有紙錢的化紙錢,壺酒列於墳前,花圈放在墳頂。也有搔首無言的,也有頓腳長嘆的,也有滿面戚容的,也有放聲痛哭的。
《後漢書·徐穉傳》:及林宗有母憂,稚往吊之,置生芻一束於廬前而去。後因以"束芻"稱祭品。
參考資料
  • 1.    束芻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