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杞梁

鎖定
杞梁(?—前550年),春秋時期齊國大夫。也作杞殖、杞梁殖。齊莊公四年(前550年),先伐衞、晉,回師襲莒。他與華周率少數甲士夜出隧險,打到莒國城門處時遇弓箭手伏擊,手刃二十七人而死。
別    名
杞殖
所處時代
春秋
民族族羣
華夏
逝世日期
前550
主要成就
孟姜女哭長城的原型
本    名
杞梁
職    業
春秋時齊國大夫

杞梁襲莒被俘

杞梁,一作杞殖。齊莊公四年(前550年),先伐衞、晉,回師襲莒。他與華還率少數甲士夜出隧險,突擊至城郊。莒君以重賂約和,他拒不接受,後在激戰中被俘而死。傳其妻孟姜哭夫十日,城牆為之倒塌。後人根據杞梁妻哭夫的故事編造了“孟姜女哭長城”,杞梁也隨之成為萬杞良或範杞梁範喜良的原型。 [1] 

杞梁杞梁與華周

齊莊公將要討伐莒,併為此設立了享受五乘爵祿的勇士職位,而只有杞梁和華周不在其內,所以他們回來就不吃飯,他們的母親説:“你活着的時候不講道義,死後也沒有名氣,即使你們是五乘之賓,誰不譏笑你?你活着的時候重道義,死後也有名氣,那麼那些車上的賓客全都在你之下。”於是就催他們吃飯,吃過飯以後才走。杞梁和華周陪莊公坐一部車子一直開到莒,莒人迎戰他們,杞梁、華周下車打鬥,三百甲士被殺傷一半,莒人説:“你們不要死戰,我同你們共有莒國。”杞梁、華周説:“離開自己國家,投降敵人,不是忠臣;離開自己的君長,接受別人賞賜,也不是正當的行為;何況在雞叫時就約好了,到中午就忘記了,是不守信的。深入敵陣,多殺敵人,是大臣的事,莒國的利益也不是我所知道的。
莊公聽説二將獨戰得勝,使人召之還他,説:“我已經知道你們的勇敢了,不必再戰,我跟你們共有齊國。”杞梁、華周説: “你帶了五乘勇士,而周梁並沒份,是小看我們的勇猛;臨敵遇難,拿利來阻止我,是污辱了我們的名聲;深入敵陣,多殺敵人,是人臣該做的事,齊國的利益,不是我們所知道的。”於是辭去使者,棄車步行直逼且於門
莒人拿炭放在地上,周梁二人不能進去,隰侯重站在一邊説:“我聽説,古時候的士人,冒險赴難,他的去就根據一個標準,來,我幫你越過炭。”隰侯重掌盾伏在炭上,兩個人踩着他的背攻進去,彼此看了一下哭起來。華周最後才停止不哭,杞梁説: “你怕死嗎?為什麼哭得這麼久?”華周説:“我哪裏是怕死的人,是他的勇氣跟我一樣,而他又比我先死,因此我感到悲哀。”
於是就前去打鬥,殺了二十七個人才死去,杞梁的妻子聽到了傷心痛哭,城角都被哭崩陷了。

杞梁欒盈之亂

春秋中期,周王室日趨衰微,而列國爭雄之勢隨着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四位“伯主”(即周王賜予號令諸國的名號,齊桓公、晉文公皆為周王室正式賜封;秦穆公是為西戎、關中各國擁戴;楚莊王則為事實上的霸主)的先後離世而愈演愈烈,同時又缺乏類似上述四位為眾所欽服的雄主,戰爭的頻度和烈度都漸漸上揚。
周靈王十八年(公元前五五五年)五月,齊靈公因荒**政,人心離散,朝臣密謀引世子光繼位,乃有“温車之變”,甲士齊聚,先殺太傅高厚、又殺中大夫戎子、公子牙。齊靈公聞變大驚,嘔血而亡。世子光繼位,即齊莊公。
晉國與齊結怨多年,聞訊則欲趁機攻齊,晉上卿(職比丞相)範丐以為“伐喪不仁”,勸告晉平公班師。齊大夫晏嬰(就是後來策劃“二桃殺三士”之人)亦勸齊莊公與晉結好,齊莊公從之。兩國遂暫無事。
數年後,晉下軍副將欒盈的母親難耐寡居生活,趁兒子出外作戰之機與大臣州賓私通,欒盈得知後羞怒不已,又礙母親臉面,乃痛責守門吏,嚴禁外人出入。其母擔心兒子翻臉,竟與姦夫商議,散佈欒盈謀反的訊息。晉平公信以為真,準備治欒盈罪。欒盈聞訊,攜家臣數人外逃齊國。
卻説齊莊公雖與晉結好,終不欲居人之下,乃張榜求賢,得勇士九人,皆能力舉千斤、箭射七札(即箭可以射穿疊在一起的七件薄甲),齊莊公號為“勇爵”,祿比大夫。
聞聽晉國大將欒盈來投,齊莊公大喜,準備親自迎接。晏嬰勸阻道:“我們與晉國新盟,接納其叛臣,如果晉國責問,我們何以答之?” 齊莊公笑道:“齊晉皆為當世大國,昔日結盟乃緩一時之急,兩國終要分出高下。”乃迎欒盈入朝。
欒盈拜見齊莊公,痛訴其冤屈,齊莊公當下放出話來,必使欒盈復還晉國、報仇雪恨。
欒盈所隨家臣中有勇將三人:督戎、州綽、邢蒯,齊莊公愛才,將州綽、邢蒯從欒盈手下要來,列為勇爵之末。齊莊公乃與眾將時時歡聚,厲兵秣馬,準備伐晉。誰知勇爵舊將與州綽、邢蒯始終不和,為以後種下禍患。
齊大夫崔杼,本為“温車之變”的策劃者之一,有擁戴齊莊公之功。齊莊公某日在崔杼家中飲酒,見其妻東郭氏,色心頓起,乃密與東郭氏私合。崔杼後來覺察,盤問其妻得以確認,雖未作何表示,也待其妻如往常一樣,但已生弒君之心。
周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五五一年),齊莊公設謀,以欒盈密赴晉舊都曲沃,使其以曲沃為根據地,偷襲晉國心臟地帶。齊莊公將這個想法與崔杼商議,崔杼正愁沒有辦法整死這個給自己戴“綠帽子”的國君,立刻想出一個置齊莊公於死地的辦法。
崔杼告訴齊莊公説:“欒盈起兵固然使晉猝不及防,但後繼無援,未必一戰成功。主公可由濮陽北進,兩路夾攻,可穩操勝券。”
崔杼的目的就是讓齊莊公親自參戰,勝則自己籌劃有功,敗則結怨於晉,甚至於一命嗚呼,居心不可謂不毒。齊莊公信以為真,完全採納了崔杼的建議。
不久,齊莊公派欒盈及部分親兵秘密潛入曲沃,勇將督戎隨行。州綽、邢堋二將也欲隨同前往,齊莊公擔心二人歸晉不返,乃阻之,另遣“勇爵”殖綽、郭最前往助戰。
欒盈來到曲沃後,立即夜訪守城晉將胥午。胥午本是欒氏部屬,極為同情欒盈的遭遇,當即慨然應允隨其起事。欒盈當即盡起城中欒氏宗族,以督戎為先鋒,帥兵車二百餘乘,由曲沃殺奔晉都絳城。

杞梁杞梁妻哭夫

杞梁妻哭夫》自春秋產生以來,在民間口頭廣為流傳,自唐朝以後,特別是魯東南地區相當流行,至今不衰。使《杞梁妻哭夫》這一美麗的愛情故事,由魯東南地區一帶向全國各地傳播開來。《孟姜女哭長城》--《杞梁妻哭夫》的傳説是在莒國故城及周邊地區民間廣為流傳的愛情故事。
現將此傳説的流傳年代和傳承情況做一簡要概述:
齊莊公四年(公元前550年)齊國進攻莒國,齊國大將杞梁被莒俘獲殺害。杞梁妻孟姜前往哭祭------(見《春秋左傳正義》卷35)
戰國時期,《孟子》中,引淳于髡的話説“華周杞梁之妻哭其夫而變了國俗”;使《左傳》中的史實“杞梁妻拒齊莊公郊外弔唁”變成了“杞梁妻哭夫”。
西漢,劉向在《列女傳》中,平添了“投淄水”的情節。杞梁妻的故事傳至漢代,哭夫、崩城、投水已成系列。
杞梁 杞梁
東漢,王充的《論衡》、邯鄲淳的《曹娥碑》進一步演義,説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並哭崩五丈。
西晉時期,崔豹的《古今注》繼續誇大,説整個杞城“感之而頹”。杞梁妻的故事走出史實範圍,成“三分實七分虛”的文學作品。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引《琴操》文,認為杞梁妻哭崩的是莒城。
唐代,詩僧貫休的詩《杞梁妻》,變得面目全非。把春秋時期的事挪到秦代,把臨淄的事搬到長城內外,把“城”嫁接到“長城”,再把“長城”直接定義為“秦長城”。杞梁妻的故事開始向“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説靠近。
宋代,《太平寰宇記》卷24載,杞梁妻哭倒的是莒城。許多話本、説唱,廣為流傳,但基本延續了唐代的説法。
明代,大修長城,招致民怨沸騰。為發泄對封建統治者的不滿,老百姓改杞梁妻為“孟姜女”,改杞梁為“萬喜梁”(或範喜梁),加入千里送寒衣等情節,創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説。
光緒十年,在杞梁攻城殉難處(今莒城西南角,俗稱七里門)立一石碑,上書“且於門”三個大字。
民國24年的《重修莒志》,記載了“且於門”以及《杞梁妻哭夫》的傳説故事。
50年代,莒縣一中語文教師,李殿思濟南歷城人,講課時主張杞梁妻哭倒的是莒城。
60年代至今,中國古都學會副會長劉樹芬先生,發表在《莒縣文史資料》、《莒城史話》、《莒地旅遊景點傳説故事》等多篇文章認為,杞梁妻哭倒的是莒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