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黃裳

(唐朝宰相)

鎖定
杜黃裳(738年-808年),字遵素,京兆郡萬年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 [39]  京兆司錄參軍杜綰之子。 [40]  唐朝時期宰相, [39]  散文家。 [41] 
杜黃裳出身京兆杜氏,寶應二年(763年),舉進士,後又登宏辭科。代宗時,郭子儀闢其為朔方從事。郭子儀入朝,使其主留務,杜黃裳整飭士卒,安定軍府。自其主持朔方留務後,仕途順暢,歷任台省要職。大曆末年(766年-779年),入朝為侍御史,遷金部郎中。建中初年(780年-783年),為司封郎中。建中四年(783年),遷給事中。興元元年(784年),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充江淮宣慰使。貞元五年(789年),出為河南尹。次年,遷刑部侍郎。貞元七年(791年),遷吏部侍郎。貞元十一年(795年),杜黃裳遭貶官,此後數年曆官不明。貞元末年(785年-805年), [39]  拜太子賓客,遷太常卿。 [41] 
永貞元年(805年),唐憲宗以太子身份監國,杜黃裳拜相,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39]  曾預平蜀、平夏、翦齊、滅蔡、復兩河諸役,實啓憲宗中興之世。元和二年(807年),以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為河中、晉、絳節度使,封邠國公。 [41]  元和三年(808年),卒於河東。 [39]  杜黃裳有謀略,通達權變,力主削弱藩鎮勢力。其主張以高崇文主持軍務,為唐憲宗所採納。 [39]  《全唐文》存其文三篇,《唐文拾遺》存其文二篇。 [41] 
遵素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京兆萬年
出生日期
738年
逝世日期
808年
主要成就
力主削藩
本    名
杜黃裳
官    職
檢校司空、同平章事
爵    位
邠國公
諡    號
追    贈
司徒

杜黃裳人物生平

杜黃裳早年經歷

杜黃裳年輕時考中進士,又中制舉宏辭科,受到宰相杜鴻漸的器重,被朔方節度使郭子儀闢為從事。大曆十三年(778年),郭子儀入朝,命杜黃裳留守朔方,主持軍務。李懷光趁機矯詔,欲誅殺大將温儒雅等人,試圖取代郭子儀。杜黃裳辨認出詔書乃是偽造,質問李懷光,使其陰謀未能得逞。 [1] 

杜黃裳升任宰相

唐德宗貞元年間,杜黃裳入朝,擔任侍御史,因與寵臣裴延齡不睦,十年未得升遷。永貞元年(805年),唐順宗繼位,杜黃裳因女婿韋執誼拜相,得以升任太子賓客,後改任太常寺卿 [2-3] 
當時,唐順宗病重,不能理政。翰林學士王叔文當權,與韋執誼等人進行政治改革。杜黃裳加以反對,主張由皇太子李純監國。韋執誼勸道:“您怎能剛升官就談論禁中之事。”杜黃裳怒道:“我受三朝厚恩,怎能因一個官職便出賣自己。” [4] 
同年七月,唐順宗命太子李純監國,主持朝政,並擢升杜黃裳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5]  八月,唐順宗稱太上皇,退居興慶宮,並冊立太子李純為皇帝,是為唐憲宗,杜黃裳充任冊立副使。 [6]  唐順宗去世後,杜黃裳又充任喪葬禮儀使。 [7] 

杜黃裳力主平藩

元和元年(806年),夏綏銀節度使韓全義入朝。杜黃裳認為韓全義奸邪諂媚,毫無建樹,勒令其致仕退休,任命李演節度使。夏綏留後楊惠琳舉兵拒命,被部將張承金斬殺。 [8-9] 
不久,西川節度副使劉闢叛亂。朝臣都認為蜀地險要,易守難攻,不主張出兵討伐,只有杜黃裳主戰。他要求罷免宦官監軍,將軍事委託給神策軍使高崇文,並在朝中決策戰略。西川平定後,百官朝賀,唐憲宗對杜黃裳道:“這都是你的功勞啊。” [10] 
後來,杜黃裳與唐憲宗提到節度使任命問題,奏道:“德宗皇帝姑息藩鎮,使的藩鎮將帥權力膨脹,朝廷政令難行。陛下應吸取教訓,嚴整法度,削弱藩鎮權力,加強中央集權。”唐憲宗深以為然。 [11]  杜黃裳又道:“為君者應修己任賢,掌握大政綱領。只要用人得當,責其盡職,有功必賞,有罪必罰,誰還敢不盡力?”唐憲宗聽取了他的建議,着力整頓朝綱,掃滅齊蔡叛軍,收復兩河一帶,使貞元以來的動亂局勢有所改變。 [12] 

杜黃裳晚年生活

杜黃裳雖有治國之才,但不拘小節,因而未能久居相位。元和二年(807年),杜黃裳出鎮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濟),擔任檢校司空、同平章事、河中尹、河中晉絳慈隰節度使,加封邠國公 [13-14] 
元和三年(808年),杜黃裳病逝,終年七十一歲,追贈司徒,諡號為宣。元和八年(813年),御史台上奏憲宗,揭發杜黃裳曾接受高崇文的賄賂,杜黃裳之子杜載在受審時承認屬實。唐憲宗念及杜黃裳之功,不予追究,並將杜載釋放。 [15] 
會昌六年(846年)十月,杜黃裳與裴度李愬高崇文等配享憲宗庭廟。 [16] 

杜黃裳軼事典故

杜黃裳慘綠少年

潘孟陽擔任户部侍郎,其母劉夫人對他道:“以你的才幹坐上丞郎之位,我怕早晚會出事。”潘孟陽再三寬慰,夫人道:“你把同僚請來,讓我看看。”客人到後,夫人躲在簾後觀察,對兒子道:“他們都是和你一類的人,我用不着擔憂了。末座身穿慘綠(淺綠)衣服的少年是誰?”潘孟陽道:“補闕杜黃裳。”劉夫人道:“這個人跟別人都不一樣,將來一定是位有名的卿相。” [17]  後人便用“慘綠少年”來形容風度翩翩的青年男子。

杜黃裳敝乘拒賄

淄青節度使李師古對杜黃裳非常忌憚,命幹吏帶着幾千貫錢和一輛價值上千貫的車子,去賄賂杜黃裳。幹吏在杜黃裳家的門外觀察了幾天,看到院中抬出一頂綠色的轎子,跟着兩個青衣襤褸的婢女。他得知轎中是宰相夫人後,急忙返回淄青,告知李師古。李師古遂放棄賄賂杜黃裳的計劃,終生不敢對杜黃裳失禮。 [18] 

杜黃裳宰相肚量

杜黃裳為卿士時,女婿韋執誼對他很不尊重。後來,韋執誼獲罪,杜黃裳卻全力營救。韋執誼病死嶺外,他又上表皇帝,請求將其靈柩運回安葬。 [19] 
杜黃裳一次患病求醫,醫士因失誤用錯了藥,使得他病情加重,但他始終都沒有生氣發怒。 [20] 

杜黃裳人物評價

高郢:識度深遠,志業忠厚,達於大體,練於故實,羣而不黨,和而不流,與臣同在周行,臣頗知其優裕。 [21] 
李忱:憲宗皇帝道葉中興,威加寰海。開啓聖意,則有杜黃裳;弼成功業,則有裴度。著在國史,時無比倫。 [22] 
李肇:① 憲宗固英主也,然始即位,得杜邠公,大啓胸臆,以致其道,作事謀始,邠公之力也。 [23]  ② 憲宗朝,則有杜邠公之器量,鄭少保之清儉,鄭武陽之精粹,李安邑之智計,裴中書之秉持,李僕射之強貞,韋河南之堅正,裴晉公之宏達,亦各行其志也。 [24] 
劉昫:① 黃裳有經畫之才,達於權變,然檢身律物,寡廉潔之譽,以是居鼎職不久。② 黃裳以道致君,持誠奉主;辨懷光之詐,罷全義之徵。討賊闢之兇,舉無遺算;葬執誼之柩,豈曰不仁。郢天縱之性,總丱之年,代父命於臨刑,孝也;懷光之亂,王人被傷,撫巢父於賊庭,義也;抑浮濫之流,考藝文之士,盡搜幽滯,大變時風,正也;保止足之名,辭榮辱之路,高避世利,遐躅昔賢,智也。忠孝全矣,仁智備矣!此二子者,皆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25] 
宋祁:① 黃裳達權變,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然除吏不甚別流品,通饋謝,無潔白名。當大政未久,不究其才,及處外,天下常所屬意。② 杜黃裳善謀,裴垍能持法,李藩鯁挺,韋貫之忠實,皆足穆天縡,經國體,撥衰奮王,菑攘四方。憲宗中興,寧不謂得人而致然邪?昔子貢孔堂高第而貨殖,韓安國漢名宰而資貪,黃裳亦以受餉見疵,至於忠烈嶢然,則不可掩已。 [26] 
王夫之:① 唐多才臣,而清貞者不少概見,貞觀雖稱多士,未有與焉。其後如陸贄、杜黃裳、裴度,立言立功,赫奕垂於沒世,而寧靜淡泊,固非其志行之所及也。 [27]  ② 杜黃裳之請討劉闢,武元衡之請徵李錡李絳之策王承宗、田興,不待加兵而自服,皆時為之也。知時者,可與謀國矣。 [28] 
蔡東藩:肅代以後,節度使由軍士擅立,已成積弊,至劉闢李錡,自恃多財,相繼生變,微杜黃裳之定策於先,武元衡之贊謀於後,則狂妄書生,尚思構逆,貪婪計吏,且得稱戈,彼擁強兵,嫺武略者,幾何而不欲坐明堂,朝諸侯乎? [29] 

杜黃裳個人作品

全唐文》收錄有其文三篇:《請制內遇祭輟樂制外用樂奏》《請遷高宗神主於西夾室議》《東都留守顧公神道碑》。 [30] 唐文拾遺》則收錄其文兩篇:《前資官充奪知奏》《中宗神主遷西夾室奏》。 [31] 

杜黃裳親屬成員

祖父:杜含章,定州司法參軍,追贈刑部尚書。 [32] 
父親:杜綰,京兆司錄參軍,追贈左僕射。 [32] 
兄弟:杜黃中,峽州刺史 [32] 
兒子:杜載,太僕少卿 [33] 
兒子:杜勝天平軍節度使。 [33] 
兒子:杜寶符,河南府參軍、度支郎中 [34] 
女兒:杜氏,嫁給韋執誼(曾任宰相)。 [19] 

杜黃裳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九十七》 [25]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九十四》 [26]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五·唐紀四十一》 [35]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九·唐紀四十五》 [36]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六·唐紀五十二》 [37]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七·唐紀五十三》 [38] 

杜黃裳影視形象

許承先飾演的杜黃裳 許承先飾演的杜黃裳
1993年電視劇《金縷衣》:謝志堅飾演杜黃裳;
1994年電視劇《東方小故事之敝乘拒賄》:許承先飾演杜黃裳。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杜黃裳傳》:登進士第、宏辭科,杜鴻漸深器重之。為郭子儀朔方從事,子儀入朝,令黃裳主留務於朔方。邠將李懷光與監軍陰謀代子儀,乃為偽詔書,欲誅大將温儒雅等。黃裳立辨其偽,以告懷光,懷光流汗伏罪。
  • 2.    《新唐書·杜黃裳傳》:入為侍御史,為裴延齡所惡,十期不遷。貞元末,拜太子賓客,居韋曲。遷太常卿。
  • 3.    《資治通鑑·唐紀五十二》:先是,太常卿杜黃裳為裴延齡所惡,留滯台閣,十年不遷,及其婿韋執誼為相,始遷太常卿。
  • 4.    《新唐書·杜黃裳傳》:時王叔文用事,黃裳未嘗過其門。婿韋執誼輔政,黃裳勸請太子監國,執誼曰:“公始得一官,遽開口議禁中事!”黃裳怒曰:“吾受恩三朝,豈以一官見賣!”即拂衣出。
  • 5.    《新唐書·杜黃裳傳》:皇太子總軍國事,擢黃裳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6.    《順宗實錄·卷五》:永貞元年八月辛丑,太上皇居興慶宮。誥曰:“有天下者,傳歸於子,前王之制也。欽若大典,斯為至公,式揚耿光,用體文德。朕獲奉宗廟,臨御萬方,降疾不瘳,庶政多闕。乃命元子,代予守邦,爰以令辰,光膺冊禮。宜以今月九日冊皇帝於宣政殿。仍命檢校司徒杜佑充冊使,門下侍郎杜黃裳充副使。……”
  • 7.    《舊唐書·憲宗本紀》:甲申,太上皇崩於興慶宮,遷殯於太極殿,發喪。乙酉,宰相杜祐攝冢宰,杜黃裳為禮儀使,右僕射伊慎大明宮留守,視事於尚書省。
  • 8.    《新唐書·杜黃裳傳》:於是,夏綏銀節度使韓全義憸佞無功,因其來朝,白罷之。
  • 9.    《資治通鑑·唐紀五十三》:初,韓全義入朝,以其甥楊惠琳知夏綏留後。杜黃裳以全義出征無功,驕蹇不遜,直令致仕,以右驍衞將軍李演為夏綏節度使。惠琳勒兵拒之,表稱“將士逼臣為節度使”。河東節度使嚴綬表請討之。詔河東、天德軍合擊惠琳,綬遣牙將阿跌光進及弟光顏將兵赴之。辛巳,夏州兵馬使張承金斬惠琳,傳首京師。
  • 10.    《新唐書·杜黃裳傳》:俄而劉闢叛,議者以闢恃險,討之或生事,唯黃裳固勸不赦,因奏罷中人監軍,而專委高崇文。凡兵進退,黃裳自中指授,無不切於機。蜀平,羣臣賀,憲宗目黃裳曰:“時卿之功。”
  • 11.    《舊唐書·杜黃裳傳》:後與憲宗語及方鎮除授,黃裳奏曰:“德宗自艱難之後,事多姑息。貞元中,每帥守物故,必先命中使偵伺其軍動息,其副貳大將中有物望者,必厚賂近臣以求見用,帝必隨其稱美而命之,以是因循,方鎮罕有特命帥守者。陛下宜熟思貞元故事,稍以法度整肅諸侯,則天下何憂不治!”憲宗然其言。
  • 12.    《新唐書·杜黃裳傳》:帝嘗問前古王者所以治亂云云,黃裳知帝鋭於治,恐不得其要,因推言:"王者之道,在修己任賢而已。操執綱領,要得其大者,至簿書獄訟,百吏能否,本非人主所自任。昔秦始皇帝親程決事,見嗤前世;魏明帝欲按尚書事,陳矯不從;隋文帝日昃聽政,衞士傳餐,太宗笑之。故王者擇人任而責成,見功必賞,有罪信罰,孰敢不力?孔子之稱帝舜恭己南面,以其能舉十六相,去四凶,而至無為。豈必刓神疲體,勞耳目之察,然後為治哉?"帝以黃裳言忠,嘉納之。由是平夏、翦齊、滅蔡、復兩河,以機秉還宰相,紀律設張,赫然號中興,自黃裳啓之。
  • 13.    《舊唐書·杜黃裳傳》:二年正月,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兼河中尹、河中晉絳等州節度使。八月,封邠國公。
  • 14.    《資治通鑑·唐紀五十三》: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杜黃裳,有經濟大略而不修小節,故不得久在相位。乙巳以黃裳同平章事,充河中、晉、絳、慈、隰節度使。
  • 15.    《舊唐書·杜黃裳傳》:三年九月,卒於河中,年七十一,贈司徒,諡曰宣。黃裳歿後,賄賂事發。八年四月,御史台奏:“前永樂令吳憑為僧鑑虛受託,與故司空杜黃裳,於故州邠寧節度使高崇文處納賂四萬五千貫,並付黃裳男載,按問引伏。”敕曰:“吳憑曾佐使府,忝履宦途,自宜畏法惜身,豈得為人通貸!事關非道,理合懲愆,宜配流昭州。其付杜載錢物,宰輔之任,寵寄實深,致茲貨財,不能拒絕,已令按問,悉合徵收,貴全終始之恩,俾弘寬大之典。其所取錢物,並宜矜免,杜載等並釋放。”
  • 16.    《舊唐書·卷十八下·本紀第十八下》:十月,敕:“太廟祫享,合以功臣配。其憲宗廟,以裴度、杜黃裳、李愬、高崇文等配享。”
  • 17.    《幽閒鼓吹》:潘孟陽初為户部侍郎,夫人憂惕,謂曰:“以爾人材而在丞郎之位,吾懼禍必之至也。”户部解喻再三,乃曰:“不然,試會爾同列,吾觀之。”因遍招深熟者,客至,夫人垂簾視之。既罷會,喜曰:“皆爾之儔也,不足憂矣。末座慘綠少年何人也?”答曰:“補闕杜黃裳。”夫人曰:“此人全別,必是有名卿相。”
  • 18.    《幽閒鼓吹》:李師古跋扈,憚杜黃裳為相,未敢失禮。乃命一干吏寄錢數千繩,並氈車子一乘,亦直千緡。使者未敢遽送,乃於宅門伺候。累日,有綠輿自宅出,從婢二人,青衣襤褸,問:“何人?”曰:“相公夫人。”使者遽歸以告師古,師古折其謀,終身不敢失節。
  • 19.    《舊唐書·杜黃裳傳》:始為卿士,女嫁韋執誼,深不為執誼所稱;及執誼譴逐,黃裳終保全之,洎死嶺表,請歸其喪,以辦葬事。
  • 20.    《舊唐書·杜黃裳傳》:及是被疾,醫人誤進其藥,疾甚而不怒。
  • 21.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九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8-09-09]
  • 22.    全唐文:卷八十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9-13]
  • 23.    唐國史補:卷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13]
  • 24.    唐國史補:卷下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13]
  • 25.    舊唐書:列傳第九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3]
  • 26.    新唐書:列傳第九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3]
  • 27.    讀通鑑論:卷二十二 玄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3]
  • 28.    讀通鑑論:卷二十五 憲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3]
  • 29.    唐史演義:第七十二回 擒劉闢戡定西川 執李錡蕩平鎮海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3]
  • 30.    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八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9-13]
  • 31.    唐文拾遺:卷二十四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9-13]
  • 32.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杜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3]
  • 33.    《新唐書·杜黃裳傳》:載終太僕少卿。載弟勝,字斌卿,寶曆初擢進士第。……及蕭鄴罷,為中人沮毀,而更用蔣伸,以勝檢校禮部尚書,出為天平節度使,不得意,卒。
  • 34.    《唐文續拾·卷五》:寶符,憲宗相黃裳之子。官河南府參軍、度支郎中。
  • 35.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3]
  • 36.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3]
  • 37.    資治通鑑:唐紀五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3]
  • 38.    資治通鑑:唐紀五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3]
  • 39.    杜黃裳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 40.    匡繼先著. 唐宋名相傳[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1.05.第190頁
  • 41.    錢仲聯,傅璇琮,王運熙等總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第264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