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範

鎖定
杜範(1182年-1245年),字成之,號立齋。台州黃岩(今屬浙江)杜家村人。南宋中後期重臣。 [7] 
杜範為宋寧宗嘉定元年(1208年)進士,歷任金壇縣尉、婺州司法參軍、户部架閣文字、大理寺司直軍器局監丞等職。端平二年(1235年),任監察御史,彈劾右丞相鄭清之推動的“端平入洛”使兵民死數十萬。次年任秘書監兼崇政殿説書。當時蒙古軍進犯江陵,建議沿江帥臣兼江淮制置大使,急調淮西宋軍主力增援江陵,宋理宗准奏,江陵解圍。面對襄蜀俱壞,江陵孤危,兩淮震恐局面,與太學諸生再三彈劾鄭清之和李鳴復等人。於嘉熙元年(1237年)一月渡江歸家。嘉熙三年(1239年),任寧國知州。逢大旱絕糧,他派兵鎮壓以張世顯為首的兩淮饑民反抗,同時開倉救濟饑民。嘉熙四年(1240年),入朝拜權吏部侍郎兼侍講,上疏抨擊朝政無一事不弊,無一弊不極。淳祐二年(1242年),累遷為同籤書樞密院事。後再升同知樞密院事。淳祐四年(1244年)底,升任右丞相樞密使,整肅朝綱,選拔賢才,針對時弊,建言十二事。蒙古軍大舉入侵,杜範命淮揚、鄂渚兩處帥臣東西夾攻,解除合肥、壽春之圍。淳祐五年(1245年),杜範逝世,享年六十四歲。獲贈少傅,諡號“清獻”。 [6-7] 
杜範早在下僚中沉浮時,已對時政多有關注,且勤於國事,“有公輔之望”。後來拜相,更是積極指出時弊,可惜在不久後便離世,被視為一大憾事。 [6]  [10]  著有《古律詩歌》等,後人輯成詩文集《清獻集》。 [7] 
全    名
杜範
別    名
杜清獻
成之
立齋
諡    號
清獻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台州黃岩(今屬浙江)杜家村
出生日期
1182年
逝世日期
1245年
主要成就
整肅朝綱,選拔賢才,協助抗擊蒙古
主要作品
清獻集
最高官職
右丞相樞密使少傅(贈)

杜範人物生平

杜範像 杜範像
杜範,少時師從祖杜燁和杜知仁。南宋嘉定元年(1208)進士,歷任金壇縣尉,婺州司法參軍,安吉司理參軍,户部架閣文字,大理寺司直,軍器局監正。端平二年(1235)十二月,任監察御史,彈劾右丞相鄭清之“不量非才,妄邀邊功,用師河洛,兵民死者數十萬。”次年任太常少卿,面對朝政日壞,向理宗上疏“毋以小恩度大誼,毋以私情撓公法。嚴制宮掖,不使片言入於閫;禁約閹宦,不使讒諂得以售其奸。”朝中權奸當政,杜範五上歸田之表,理宗皆不允。同年十月,任秘書監兼崇政殿説書。時蒙古軍進犯江陵,杜理宗准奏,江陵解圍。十二月,杜範復任御史。對於理宗縱情聲色,任用權奸,大講道學,直諫説;“陛下外有好諫之名,內有拒諫之實,天下豈有虛名可以蓋實哉。”面對襄蜀俱壞,江陵孤危,兩淮震恐局面,朝政被鄭清之父子把持,陷害無辜,招權納賄,勾結蜀師趙彥吶喪師害國,杜範始而憂心忡忡,繼而拍案而起,與太學諸生再三彈劾鄭清之、李鳴復等人。杜範説:“鳴復不去則臣去。”理宗不納所言,杜範拒入台官任職。
嘉熙元年(1237)元月二日,杜範渡江歸家。理宗聞後愕然,諭使至黃岩勸返,杜範力辭。理宗無奈,將籤書樞密院事李鳴復調任知州。嘉熙二年冬,杜範任江西寧國知州。時逢大旱絕糧,杜範即發常平倉米粟4000斛救濟,並以禮延請城中富户開倉。兩淮饑民聞訊而來,饑民首領張世顯率3000餘聚集城外。杜範設計擒斬張世顯,放糧救眾,遣散饑民。嘉熙四年六月,回京任吏部侍郎兼中書舍人。次年四月,任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兼中書舍人。六月,理宗命近臣禱雨於天地、宗廟、社稷、宮觀。七月,杜範上疏;“天災固有,然宮中宴賜,未有貶損;左右嬙嬖,未有放遣;貂璫近習,未有斥逐;女冠請謁,未有屏絕。命令朝更夕變,綱紀蕩廢不存,陛下盍亦震懼自省!”理宗下詔;“中外臣庶,各悉力盡思,以陳持危制度之策。”
淳祐二年(1242)六月,任端明殿學士、同籤樞密院事。2年後任同知樞密院事。李鳴復回京任參知政事,杜範不屑與李一殿為臣,出京而去。理宗急遣中使召回,敕諸城門不準出城。太學諸生聞訊,上書理宗挽留,並斥右丞相史嵩之與李鳴復權奸誤國。史嵩之唆御史劉晉之、趙倫等並論杜範與李鳴復。理宗將李鳴復改任知州,杜範以原職提舉洞霄宮。十月詔回杜範任舊職。不久史嵩之丁憂去職,賢臣陸續起用。
杜範故里 杜範故里 [3]
淳祐四年(1244)十二月,杜範任右丞相兼樞密使,範鍾任左丞相。兩人同心協力整肅朝綱,選拔賢才,驅逐史嵩之黨羽全淵、濮斗南、劉晉之、鄭起潛等。次年二月,理宗親書“開誠心,布公道,集眾思,廣忠益”賜杜範。杜範上疏五事:“正治本,肅宮闈,擇人才,惜名器,節財用。”理宗命杜範制訂政令,杜範又上十二事定國本系人心,以挽宋室。
江陵守將孟珙,擁重兵久居江淮,朝廷素疑難制。杜範為相後,孟珙寫書來賀。杜範覆信説:“古人謂將相調和則士豫附,自此相與,同心殉國。若以術相籠,非某所屑也。”孟珙説:“今蒙推誠相許,與前人以術相馭萬萬不侔,願效死不辭。”蒙古軍大舉入侵,杜範命淮揚、鄂渚二帥東西夾攻,合肥、壽春解圍。
淳祐五年(1245)四月,杜範病逝,終年64歲。理宗輟朝減膳3日,贈少傅,諡“清獻”。五月歸葬,靈車所過,聚祭巷哭。七月,葬黃岩縣西70裏靖化鄉黃杜嶺(今牌門)。

杜範歷史評價

戴木:
  • 玉陛傳呼宰相來,歡騰海內翕如雷。律身清介祁公操,佐主謀謨如晦才。夢弼已知符眾望,生賢益信應三台。從容宰席調天紀,協氣從頭遍九垓。 [8] 
  • 相公出處擊安危,當務何先諒熟思。守令近民須選擇,憸壬蠹國亟芟夷。精蒷邊面三軍帥,早建皇儲萬世基。納誨進賢尤素志,佇看經濟大猷為。
車若水:“元元含望久,及是事方新。四海看更化,皇天忍誤人。” [9] 
黃震:“端平大壞之餘,方得正人如杜公,我理宗方傾心仰成,眾弊方條陳更革,邊將亦方洗心聽命,乃才八十日而終。嗚呼,其所關係何如哉!” [10] 
杜範塑像 杜範塑像 [3]
脱脱阿魯圖等:“杜範在下僚,已有公輔之望,及入相未久而沒。” [6] 
蔡東藩:“宋廷非無賢將相,如杜範、吳潛董槐等,皆相才也,孟珙餘玠馬光祖、向土璧、王堅等,皆將才也,若乘蒙古之有內亂,急起而修政治,整軍實,勉圖安攘,尚不為遲。” [4] 

杜範主要作品

著有《古律詩歌》5卷、《雜文》6卷、《奏稿》10卷、《外製》3卷、《進故事》5卷、《經筵講義》3卷,以及《易禮》、《春秋》等。 [6] 

杜範人際關係

侄子:杜滸,於宋亡後以身殉國。

杜範後世紀念

杜範墓葬

杜範墓 杜範墓
杜範去世後,葬於黃岩縣西七十里靖化鄉黃杜嶺(今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寧溪鎮牌門村)。2006年12月,“宋少傅清獻杜公墓”碑被發現。 [1-2]  [5] 

杜範故里

浙江黃岩永寧江北岸翠屏山下有杜範故里。 [3] 

杜範書院

浙江黃岩中學的前身“清獻書院”,就是為追念杜範而建立的。 [5] 

杜範史料索引

《宋史》卷407《列傳第一百六十六》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