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瓊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

鎖定
杜瓊(?~250年),字伯瑜,蜀郡成都人 [13]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學者。 [1] 
杜瓊學識淵博、沉默少言,自幼時跟隨任安學習,是三國時期著名學者。初仕劉璋,為從事,劉備割據益州後,任為議曹從事。後主時期,拜諫議大夫,遷左中郎將 [1]  丞相諸葛亮去世,後主劉禪使杜瓊追贈丞相、武鄉侯印綬 [2]  ,後來又升任大鴻臚太常,受到蔣琬費禕等人器重。 [3] 
杜瓊不僅精通讖緯術藝,同時也精通天文占驗,曾與譙周論説天文,並肯定了“當塗高者魏也”的預言,解釋了其中的原因。 [4]  延熙十三年(250年),杜瓊去世,著有《韓詩章句》。 [5-6] 
全    名
杜瓊 [13] 
伯瑜
所處時代
漢末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蜀郡成都
逝世日期
250年 [12] 
主要作品
《韓詩章句》
官    職
議曹從事、左中郎將、太常

杜瓊人物生平

杜瓊沈默慎密

杜瓊年幼時跟隨任安學習經學,透徹研究任安的學説,精通於經緯術藝。東漢末年,宗室劉璋割據於益州一帶,聘請杜瓊擔任從事。 [1]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奪取益州,逐領益州牧,起用蜀中人才,任命杜瓊為議曹從事 [1]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建立魏國,杜瓊與張裔黃權何宗楊洪尹默等人引用圖讖來勸説劉備稱帝。 [7] 
建興元年(223年),蜀漢後主劉禪即位,拜杜瓊為諫議大夫,遷任左中郎將 [1] 
建興十二年,(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去世,劉禪派遣杜瓊贈諸葛亮“丞相武鄉侯”的印綬。 [2]  此後杜瓊又擔任大鴻臚太常 [1] 
杜瓊為人沉默寡言,把自己關在家裏,很少和他人交流往來。後來蔣琬費禕等人相繼執政,他們都十分器重杜瓊為人。杜瓊又著有《韓詩章句》,共計共十餘萬字。但杜瓊沒有將其傳授給自己的學生,他的讖緯之學也就沒有了傳承學業的人。 [3]  [6] 

杜瓊論説天文

杜瓊雖然學問專研得十分透徹,但在初時人們沒有聽説杜瓊對天文有獨特的見解和説法。後來得到器重的大儒譙周常常問他對天文的看法,杜瓊回答説:“想要明白這種知識十分困難,應該要親身去觀察天文現象,認知各種現象的特點,不能輕易相信他人。不分晝夜,歷經辛苦,然後才可以知道其中的奧妙。知道後卻又擔憂自己預言見解的泄露,還不如不知道,因此我不再觀察天象。”
譙周因此問杜瓊:“以前周徵君認為“當塗高者”是魏國,他這樣認為的原因是什麼?”杜瓊回答説:“魏,是觀闕的名字,正對着道路而顯得高聳,聖人取其相類同而進行論説罷了。”杜瓊又問譙周説:“還有什麼疑問嗎?”譙周回答説:“未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杜瓊又説:“古時候人們稱呼官職都不稱為‘曹”;但自從漢代開始,都把官職稱呼作曹,把低級官員稱作‘屬曹’,把吏卒稱為‘侍曹’,此大概就是天意吧。” [4] 

杜瓊去世

延熙十三年(250年),杜瓊去世,享年八十多歲。後來譙周依據杜瓊的説法,並觸類旁通加以發揮,蜀國滅亡後,人們都認為譙周的預言十分準確。譙周説:“這雖然是我自己的推論發現,但是有所依循,這是由杜瓊的言論加以發揮,我完全沒有什麼高深、奇怪的才能。” [5]  [8] 

杜瓊人物評價

陳壽:“周羣佔天有徵,杜瓊沈默慎密,諸生之純也。” [9] 
常璩:①“太常清密,邃遠鈎深。”②“休休眾彥,殊塗同臻。金聲玉振,蜀之球琳。” [10] 

杜瓊史料記載

三國志·卷四十二·蜀書十二》 [9] 
華陽國志·卷十》 [10] 

杜瓊個人作品

《韓詩章句》 [6] 

杜瓊藝術形象

杜瓊文學形象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劉備定益州,杜瓊為劉備手下,以議曹身份勸進當時的漢中王劉備稱帝。劉禪時,魏國起五路大軍伐蜀,諸葛亮稱病不出,杜瓊以諫議大夫的身份與董允奉後主之命告請諸葛亮,並未成功,然後上言請後主親自去請教。諸葛亮北伐,杜瓊以諫議大夫的身份與蜀漢眾臣同領後方事務。 [11] 

杜瓊影視形象

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魏德山飾演杜瓊。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杜瓊傳》:杜瓊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也。少受學於任安,精究安術。劉璋時闢為從事。先主定益州,領牧,以瓊為議曹從事。後主踐阼,拜諫議大夫,遷左中郎將、大鴻臚、太常。
  • 2.    《三國志·諸葛亮傳》: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詔策曰:“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徵,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勳。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諡,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諡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 3.    《三國志·杜瓊傳》:為人靜默少言,闔門自守,不與世事。蔣琬、費禕等皆器重之。
  • 4.    《三國志·杜瓊傳》:後進通儒譙周常問其意,瓊答曰:“欲明此術甚難,須當身視,識其形色,不可信人也。晨夜苦劇,然後知之,復憂漏泄,不如不知,是以不復視也。”周因問曰:“昔周徵君以為當塗高者魏也,其義何也?”瓊答曰:“魏,闕名也,當塗而高,聖人取類而言耳。”又問周曰:“寧復有所怪邪?”周曰:“未達也。”瓊又曰:“古者名官職不言曹;始自漢已來,名官盡言曹,使言屬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
  • 5.    《三國志·杜瓊傳》:瓊年八十餘,延熙十三年卒。
  • 6.    《三國志·杜瓊傳》:著《韓詩章句》十餘萬言,不教諸子,內學無傳業者。
  • 7.    《三國志·先主傳》:是後在所並言眾瑞,日月相屬,故議郎陽泉侯劉豹、青衣侯向舉、偏將軍張裔、黃權、大司馬屬殷純、益州別駕從事趙莋、治中從事楊洪、從事祭酒何宗、議曹從事杜瓊、勸學從事張爽、尹默、譙周等上言:“臣聞河圖、洛書,五經讖、緯,孔子所甄,驗應自遠。謹案洛書甄曜度曰:‘赤三日德昌,九世會備,合為帝際。’洛書寶號命曰:‘天度帝道備稱皇,以統握契,百成不敗。’洛書錄運期曰:‘九侯七傑爭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頭,誰使主者玄且來。’孝經鈎命決錄曰:‘帝三建九會備。'臣父羣未亡時,言西南數有黃氣,直立數丈,見來積年,時時有景雲祥風,從璿璣下來應之,此為異瑞。又二十二年中,數有氣如旗,從西竟東,中天而行,圖、書曰‘必有天子出其方’。加是年太白、熒惑、填星,常從歲星相追。近漢初興,五星從歲星謀;歲星主義,漢位在西,義之上方,故漢法常以歲星候人主。當有聖主起於此州,以致中興。時許帝尚存,故羣下不敢漏言。頃者熒惑復追歲星,見在胃昴畢;昴畢為天綱,經曰‘帝星處之,眾邪消亡’。聖諱豫睹,推揆期驗,符合數至,若此非一。臣聞聖王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故應際而生,與神合契。願大王應天順民,速即洪業,以寧海內。”
  • 8.    《三國志·杜瓊傳》:周緣瓊言,乃觸類而長之曰:“春秋傳著晉穆侯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師。師服曰:‘異哉君之名子也!嘉耦曰妃,怨偶曰仇,今君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亂矣,兄其替乎?’其後果如服言。及漢靈帝名二子曰史侯、董侯,既立為帝,後皆免為諸侯,與師服言相似也。先主諱備,其訓具也,後主諱禪,其訓授也,如言劉已具矣,當授與人也;意者甚於穆侯、靈帝之名子。”後宦人黃皓弄權於內,景耀五年,宮中大樹無故自折,周深憂之,無所與言,乃書柱曰:“眾而大,期之會,具而授,若何復?”言曹者眾也,魏者大也,眾而大,天下其當會也。具而授,如何復有立者乎?蜀既亡,鹹以周言為驗。周曰:“此雖己所推尋,然有所因,由杜君之辭而廣之耳,殊無神思獨至之異也。”
  • 9.    《三國志·卷四十二·蜀書十二·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1-09-29]
  • 10.    《華陽國志·卷十·上》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2-09]
  • 11.    羅貫中《三國演義》
  • 12.    《三國志》:瓊年八十餘,延熙十三年卒。
  • 13.    《三國志》:杜瓊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