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瓊

(明代書畫家,文學家)

鎖定
杜瓊(1396年-1474年),字用嘉,號東原,五塢山人,延綠亭主人,私諡淵孝先生.人稱東原先生,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明朝文學家,書畫家、藏書家,史學家。 [1] 
杜瓊出生於富貴之家,自幼勤學聰穎,以孝聞名鄉里,後師從陳繼,並承其業,教書授徒。之後被舉薦參與過《太宗(朱棣)實錄》《宣宗實錄》《輿地志》的修撰,並參與《蘇郡志》的校定,備受朝廷禮遇和鄉里尊崇,享譽遐邇。1474年,杜瓊逝世,享年79歲。 [1] 
杜瓊雖受朝廷禮遇和鄉寵,但是他淡泊功名而醉於談詩論畫的隱居生活。其精於翰墨書畫,尤以畫山水為著,集眾家之長而直追董巨,畫風秀逸,是吳門派早期代表畫家。 [1] 
其傳世畫作有《南村別墅圖》《為吳寬作山水圖》《友松圖卷》等。
(概述圖片來源:明代畫作《杜淵孝先生像》 [2] 
別    名
東原先生
用嘉
東原,五塢山人,延綠亭主人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直隸蘇州府吳縣
出生日期
1396年
逝世日期
1474年
主要成就
明代學者、畫家
主要作品
《金蘭集》《東原集》《耕餘雜錄》《紀善錄》
本    名
杜瓊

杜瓊藝術風格

杜瓊,善畫山水,遠師董巨,近習元四家,筆墨藴藉含蓄,早年風格細潤秀逸,晚年蒼茫荒率,得吳鎮筆意。其畫風和繪畫理論對吳門畫派具有深遠的影響。 [5] 

杜瓊生平經歷

杜瓊早年經歷

杜瓊出身富足之門,其父杜玉,號草堂,有很高的文化修養,但據沈周《杜東原年譜》載:“洪武三十年正月,先生之父草堂府君以閭右實京師,卒於大中橋之邸第”其父在杜瓊出生不久就死於京師,因此杜瓊只得與母親顧氏相依為命。母子倆常得到舅父顧德華的照顧,其對杜瓊有教育之恩。 [1] 
杜瓊自幼勤學聰穎,加之其母日夜教其仁義忠孝,使杜瓊秉性敦厚,並以孝名聞名鄉里,據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載:“嘗刲股巳母疾……郡守況鍾兩薦之,固辭不出,請移以旌母節”(曾割自己骨頭來治療母親疾病……郡守況鍾兩次推薦他,他都拒絕,並且請求還是表彰母親的明德吧。) [1] 
杜瓊12歲時,從學於鄉學教師劉孟初,能通《孝經》《論語》。14歲時,從學於陳繼。在其指導下,杜瓊博通古今,詩文“古雅有風致”。此外,陳繼工於畫竹,文獻中雖沒有其教杜瓊書畫的記載,但杜瓊很可能在繪畫創作的啓蒙階段受其薰陶。 [1] 
陳繼後來任翰林博士,就選拔杜瓊承其業,於是杜瓊就當起了教師,並且“授徒化及鄉閭”。 [1] 
永樂18年(1420年),杜瓊被召到北京講讀《大誥》,兩年後完成了其第一部文稿《學言》。此時他已成為鄉賢和學人的表率。
洪熙元年(1425年),被蘇州府廷舉修撰《明太宗(朱棣)實錄》。 [1] 

杜瓊中年經歷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逝世,杜瓊被薦為修撰《宣宗實錄》的七縣總裁。
正統元年(1436年),創作《設色山水圖》。
正統六年(1441年),吳郡系定籍色,他被定為儒籍,與俞貞木陳繼齊名。不久,創作《南村別墅圖》(1443年之前)和《仿王蒙太白山圖卷》(1442年,正統七年)。
正統八年(1443年),創作《聽泉圖》。
景泰五年(1454年),朝廷修撰《輿地志》,郡守汪滸請他修輯郡中事。同年創作《山水軸》 [1] 

杜瓊晚年經歷

天順七年(1463年),創作《天香書屋圖軸》。
成化二年(1466年),創作《江南春色圖》。
成化三年(1467年),創作《墨筆山水軸》。
成化四年(1468年),杜瓊為周鼎創作《南湖草堂圖》。同年又作《仿吳仲圭山水軸》《師林圖軸》《月舟圖》。
1469年(成化五年),被請“鄉飲大賓”。同年作《報德英華圖》。
成化八年(1472年),創作《為吳寬作山水圖》《春山遊騎圖》。
成化十年(1474年),參與校定《蘇郡志》,並於同年逝世,享年79歲。當時會葬着達數千人。 [1] 

杜瓊身後紀念

杜瓊蘇州石刻像
杜瓊蘇州石刻像(2張)
弘治十一年(1498年),其名牌設置在鄉賢祠內,成為吳門道德,才學的楷模。同年其弟子沈周特意畫了《東原圖》,並撰寫杜瓊年譜和祭文,以表示對老師的敬仰和懷念。 [1] 

杜瓊軼事典故

杜瓊喜好收藏

杜瓊喜收藏,有藏書畫處為“延綠亭”。錢謙益在其《列朝詩集小傳》中記其:“明初和南原俞琰笠澤虞堪、廬山陳繼先稱為四大收藏家。人稱景泰以後,俊民秀才、汲古多藏,以杜東原為首。家有‘三友軒’,藏書、作畫其中。”

杜瓊從遊南村

杜瓊在《南村別墅圖》上題文稱:“餘少遊南村先生之門,清風高致,領略最深。”而吳寬在畫上題跋:“東原先生(杜瓊)從遊甚久。”南村先生就是陶宗儀,可見杜瓊少時還長期跟從陶宗儀,並受其影響。 [1] 

杜瓊作品集

杜瓊畫作

傳世畫作
傳世作品有:
正統七年(1442年)所作《仿王蒙太白山圖》(藏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正統八年(1443年)前作《南村別墅圖》十頁(藏上海博物館);
正統八年所作《聽泉圖》(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景泰五年(1454年)作《山水圖》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天順七年(1463年)作《天香書屋圖軸》(藏上海博物館);
成化三年(1467年)作《墨筆山水圖》軸(藏四川省博物館);
成化四年(1468年)作《師林圖》軸(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成化四年後作《南湖草堂圖》軸(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成化五年(1469年)作《報德英華圖》;
成化八年(1472)作《為吳寬作山水圖》 [8]  及《春山遊騎圖》軸,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1] 
此外還有不知創作時間的《友松圖》(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仿董巨山水卷》(又名《為緝熙作山水》,藏檀香山美術館),《夢宣堂圖》(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還有與劉珏沈周合作的《壽徐天全合卷》。 [1] 
傳世書作
《榮登帖》 [9] 
非傳世作品
《設色山水圖》(1436年,正統元年作)《江南春色圖》(1466年,成化二年作)《仿吳仲圭(吳鎮)山水圖》《月舟圖》(1468年,成化四年作)《扇面合軸》《溪山讀書圖》《晚翠軒圖》《江村漁隱圖》(這些作品年款不詳) [1] 

杜瓊詩文作品

山水軸(1454年) 山水軸(1454年) [7]
詩文集
《東原集》
文集
詩歌
《竹》
露葉風梢接水鄉,幾回相對憶瀟湘。寒雲流水斜陽暮,一曲清歌斷客腸。
《斑竹》
重華南去不南還,二女啼痕在竹間。亦有富川蘇子墨,至今枝葉尚斑斑。
《竹下水仙花》
佩環香冷水風多,步底輕塵襯襪羅。二十四弦何處奏,又將哀怨託湘娥。
《萍庵》
閒把浮萍號葉舟,百年身世總如浮。若為有跡成棲泊,可事無根任去留。
楊柳晚風移別浦桃花春水泛中流。楚謠驚斷江湖夢,隨處忘機逐海鷗。
蘇台別意送沈原復還琴川
相逢未幾即思歸,忍聽朝來歌式微。綠酒數杯遊子去,青山百里故人稀。
杏花微雨飄離席,楊柳東風拂釣磯。明日到家春正暖,祓除時節試春衣。
《春日(己巳歲作)》
白髮慵梳不裹巾,高齋無語獨傷神。憂君誰似監門女,匡世難求築版人。
天外亂山迷落日,雨中芳草戀殘春。新芻未熟難成醉,欲借醇醪問比鄰。
《春日閒居述懷》
紅塵道上馬紛紛,延綠亭中杳不聞。日轉長林移樹影,雨餘芳徑長苔紋。
閒吟自策青藜杖,高卧誰書白練裙。寡過末能身易老,此生惟恐負斯文。
《採菱圖》
苕溪秋高水初落,菱花已老菱生角。紅裙綠髻誰家人,小艇如梭不停泊。
三三兩兩共採菱,纖纖十指寒如冰。不怕指寒並刺損,只恐歸家無斗升。
湖州人家風俗美,男解耕田女絲枲。採菱郎是採桑人,又與家中助生理。
落日青山斂暮煙,湖波十里鏡中天。清歌一曲循歸路,不似耶溪唱採蓮。

杜瓊作品欣賞

臨王蒙太白山圖
(《臨王蒙太白山圖》參考資料: [6] 
友松圖 友松圖 [4]

杜瓊作品鑑賞

杜瓊半身像 杜瓊半身像 [3]
畫幅右上畫家自題:“餘嘗寫此境為有趣,適陳孟賢、鄭德輝二公相訪見之。孟賢曰,此幅可,鄭公盍求諸?德輝略無健羨之色。孟賢強之,乃啓言,予不敢靳也。德輝廉靜寡慾,於物無所嗜好,使王維吳道玄復生亦無所愛,此其所以能養其德也。夫以心之玩好,乃學者之病,觀於德輝,則有以警於人人哉!景泰五年甲戌歲上元日,杜瓊書。”題跋前鈐白文“古心”、朱文“旌節名門”印,題跋後鈐朱文“杜氏用嘉”、白文“東原耕者”、朱文“持敬觀理”印。畫面右下方有白文“陶情寫意”印。
此説甚精警。其實,杜瓊在一幅山水畫中題詩時也説道:“紛紛畫債未能嘗,日日揮毫不下堂。郭外青山閒自在,也應憐我為人忙。”道出了他的無奈心境。
此畫作於明景泰五年(1454年),杜瓊時年59歲。圖中山峯聳峙,層巒迭嶂,彎曲的河流將畫面中下部的山峯隔為兩段,畫面右下山谷林木間有山莊草亭,一文士正在草亭中讀書;橋上有一拄杖文士攜童子向山莊走來。該幅構圖飽滿,山石用圓潤細密的披麻皴,濃墨點苔,系畫家仿元王蒙風格而出新意的代表作之一。杜瓊學王蒙頗有心得,他在52歲時作的《蘿萱堂水墨山水》中就自題雲:“餘學黃鶴(王蒙號)最精。”顧複評價他於正統年間所作的《對泉圖》時也稱他“學叔明(王蒙字)能脱塞實之習,自然高雅”。 [5] 

杜瓊人物關係

門生:趙同魯、沈貞吉、沈周 [5] 

杜瓊著作

著有《東原集》《耕餘雜錄》《紀善錄》等詩文作品。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