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松壽

鎖定
杜松壽(1905~1991),筆名拓牧,陝西省華縣華州鎮杜家堡人。1927年3月初,華縣農民協會成立,杜松壽當選委員長。隨即被黨組織調往西安。任中山學院農民運動班政治主任,為陝西各地培訓農運骨幹,並參與籌備陝西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任大會秘書長。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21日,杜松壽即到西北軍政大學工作,後任該校訓練處處長。1952年11月調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工作,先後任《中國語文》編輯室負責人、第一研究室副研究員。《文字改革》編輯室負責人拼音處負責人,1991年7月15日在北京逝世。 [1] 
中文名
杜松壽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91年
出生地
陝西省華縣華州鎮杜家堡
人物生平
杜松壽(1905~1991),筆名拓牧,陝西省華縣華州鎮杜家堡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出生於—個農民兼刻字工人家庭。少年就讀於縣立高小,1920年考入威林中學,受魏野疇、王復生等進步教師影響,閲讀《嚮導》《先驅》《共進》等進步刊物,接受馬克思主義啓蒙教育。1922年冬,與同學潘自力、關中哲、楊慰祖等隨王復生去赤水職業學校,和王尚德研究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赤職“,在威中叫“青年勵志社”。1924年到北京,先後加入共進社(在北京的陝西籍學生的進步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黨。1925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負責編輯《共進》半月刊,宣傳新思想新文化。1926年3月18日,參加天安門前舉行的“反對八國最後通牒國民大會“,在向段棋瑞政府請願的隊伍中編入敢死隊,勇敢與反動軍警搏鬥。軍警開槍、當場打死47人,傷200多人,釀成“三十八”慘案。從19日起,他先後參加了北京師範大學範士廉、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劉和珍和陝西同鄉張仲超諸烈士追悼會。 [1] 
此後,杜松壽受魏野疇、李大釗指派帶領16名陝籍黨團員學生趕廣州,參加了毛澤東主持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期學習,聆聽了毛澤東、瞿秋白、周恩來,李立三、何香凝等中共領導人和國民黨左派人物的講課和演説,到廣東海豐陸豐(合稱“海陸豐”)考察農民運動。1926年夏,在農講所學習結業。受毛澤東指示,又帶領16名陝籍學員回陝開展農民運動。他在老家華縣縣立高小一面教書,一面幫助組建國民黨華縣縣黨部,開展農民運動。期間,常和駐軍吉鴻昌(國民軍聯軍第二方面軍十九師師長)師部政治部主任宣俠父(共產黨員),到農村檢查指導農民運動。1927年3月初,華縣農民協會成立,杜松壽當選委員長。隨即被黨組織調往西安。任中山學院農民運動班政治主任,為陝西各地培訓農運骨幹,並參與籌備陝西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任大會秘書長。6月,陝西省農民協會成立,任秘書長。大革命失敗後。黨組織活動轉入地下。9月,任共青團華縣委員會書記。11月,調任共青團長安中心縣委書記。1928年11月28日,因中共長安縣委機關遭破壞,被捕入獄。任憑當局威脅利誘,酷刑逼供,始終堅守黨的機密。1930年10月,趁亂逃出監獄。因環境險惡,長期與組織接不上關係。先後在西安等地一些中學和師範學校任教,潛心從事教育和拉丁化新文字推廣工作。1935年至1937年,在西安和上海從事世界語和拉丁化新文字等工作。1939年8月,在上海出了一本當時最完善、最系統的拉丁化運動史專著《中國文字拉丁化全程》,引起社會關注,受到讀者歡迎。 [1] 
在白色恐怖的漫長歲月中,杜松壽到處奔波,數次被捕,革命意志毫不動搖。雖未能與黨組織取得聯繫,但始終以共產黨員身份要求自己,直接和間接為黨做了許多有益工作。抗日戰爭時期,曾多次掩護黨的秘密工作者;利用教師身份,宣傳馬列主義和中共對時局之主張;介紹進步青年奔赴延安,其中不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了黨內外重要職務。 [1]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21日,杜松壽即到西北軍政大學工作,後任該校訓練處處長。年底回華縣,當時中共華縣縣委曾表示要恢復他的黨籍。因故未果。1950年1月,在西北軍大重新入黨,同時轉業地方工作,先後任西北出版局圖書審察室主任、西北出版社副總編。1952年11月調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工作,先後任《中國語文》編輯室負責人、第一研究室副研究員、《文字改革》編輯室負責人拼音處負責人,並於1953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他參與了國家《拼音方案》的制定工作,積極推廣普通話和漢語拼音,翻譯出版了《文字的發展》等多種有影響的書籍。他以勤奮的勞動和豐碩的成果,為文字改革做出了重大貢獻。1983年12月29日,杜松壽離職休養。但他離而不休、不顧年高體弱,繼續撰文著書,奉獻餘熱。1991年7月15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 [1] 
參考資料
  • 1.    渭南市地方誌辦公室,渭南市志·第五卷,三秦出版社,2012年06月,第741-7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