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悰

鎖定
杜悰(794年-873年),字永裕,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宰相。是唐朝宰相杜佑的孫子、 [3]  杜牧的從兄。 [4] 
杜悰出身自關中望族京兆杜氏,年少時以門蔭為太子司議郎。元和九年(814年),杜悰娶唐憲宗李純的女兒岐陽公主為妻,被加授銀青光祿大夫殿中少監駙馬都尉。後官至司農卿大和五年(831年),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歷任鳳翔尹、鳳翔隴右、忠武軍節度使、陳許蔡觀察使。開成元年(836年),杜悰被召入朝為工部尚書、判度支。後改任户部尚書,兼判户部度支事。會昌元年(841年),杜悰出任淮南節度使,被召入朝拜相,任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被罷相,外派任職,歷任劍南東川、西川、淮南節度使,後以太子太傅之職分司東都。 [5]  大中元年(847年),任西川節度使,出兵收復了以前被吐蕃侵佔的維州。再次拜相,任右僕射、判度支,進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後加官司空,進封邠國公。鹹通四年(863年),杜悰罷相,以出任鳳翔、荊南節度使,加兼太傅 [11]  鹹通十四年(873年),黔南觀察使秦匡謀討伐南詔兵敗,投奔杜悰。杜悰將其囚禁,向朝廷彈劾秦匡謀不能伏節,唐懿宗令殺之。這出乎了杜悰的意料,驚訝之下得病去世,享年八十歲。朝廷追贈杜悰為太師 [5] 
杜悰以門蔭入仕,為官忠誠正直,頗有才能。治理地方期間考核功績為天下第一。在朝中敢於勸諫皇帝、駁斥奸臣,被朝中大臣稱讚。但後期貪酒飲宴,不知民情,無功於國,無德於民,時號“禿角犀”。 [8]  [14]  [20]  [24]  [27] 
全    名
杜悰
永裕
封    號
邠國公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京兆府萬年縣(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
出生日期
794年
逝世日期
873年
主要成就
兩度拜相、收復維州
最高官職
太傅、司空,太師(贈官)

杜悰人物生平

杜悰迎娶公主

杜悰生於貞元十年(794年),出身名門望族,以門蔭入仕,經過三次升遷,官至太子司議郎元和九年(814年),唐憲宗李純為女兒岐陽公主擇婿。岐陽公主是憲宗李純的嫡長女,也是最疼愛的女兒。按照規定,公主大多選擇宗親將相家的男子做女婿。憲宗李純命令宰相李吉甫挑選大臣的兒子,但他們都推辭有病,只有杜悰同意了,被召見於長安城麟德殿。婚禮後,憲宗李純加授杜悰為銀青光祿大夫殿中少監駙馬都尉。後累遷為司農卿 [12-13] 

杜悰外派任職

太和三年(829年),杜悰出任澧州刺史,公主隨行。期間考核治績為天下第一。 [14] 
太和六年(832年),杜悰由澧州刺史升任京兆尹。 [15-16] 
太和七年(833年),杜悰升任檢校刑部尚書,外派為鳳翔尹、鳳翔隴右節度使。期間母親去世,杜悰辭官回鄉,為母服喪。 [15-16] 
太和八年(834年),杜悰被授忠武軍節度使、陳許蔡觀察使,加兵部尚書 [15-16] 
太和九年(835年),文宗李昂貶斥李宗閔一黨,命鳳翔節度使李聽為忠武節度使,取代杜悰。 [26] 
開成元年(836年),杜悰被召入朝擔任工部尚書、判度支。 [15-16] 

杜悰為妻服喪

開成二年(837年)十一月,杜悰的妻子岐陽莊淑公主在隨丈夫入京的路上去世。十二月,杜悰到達京師長安,但是並沒有前去覲見唐文宗。唐文宗李昂責怪他,户部侍郎李珏説:“按規定駙馬都尉要替公主穿斬衰的喪服三年,士族之所以不願娶公主,很大程度是因為這個。杜悰正在為公主服喪,所以沒來謝恩。”文宗李昂十分驚訝,説道:“我開始並不知道有這個規定。”隨後下詔廢除了這個法令。 [17] 
開成三年(838年),杜悰任户部尚書,兼判户部度支事。 [18] 

杜悰官拜宰相

會昌元年(841年),唐武宗李炎即位,命杜悰出任淮南節度使,鎮守揚州。當時武宗李炎詔令揚州監軍選取從事音樂歌舞女子十七人充入宮中,監軍邀杜悰同選。監軍又想查看挑選有姿色的良家女子,杜悰拒絕,並説道:“我沒有得到聖命就參與這可是犯罪。”監軍大怒,將他的話上報給武宗李炎,李炎認為杜悰有大臣的風度,就下令停止進獻歌舞女伎,並有立杜悰當宰相的打算。 [19] 
會昌二年(842年),杜悰拜相,任尚書右僕射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兼任度支 [18-19] 
會昌四年(844年),唐朝平定昭義軍劉稹的反叛後,升杜悰為左僕射、兼任門下侍郎 [18-19] 
會昌五年(845年),杜悰罷相,外任劍南東川節度使,後歷任劍南西川節度使、淮南節度使。當時淮南遭旱災,人民飢餓流亡,杜悰貪酒飲宴,不知民情,上表謊稱祥瑞,被罷節度使一職,以太子太傅的身份分司東都。 [20] 

杜悰再為宰相

大中元年(847年),杜悰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出兵收復了以前被吐蕃侵佔的維州(治所為今四川省理縣東北)。不久後,杜悰再次拜相,入朝任右僕射、判度支,進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21] 
大中十三年(859年),杜悰被加官司空,封邠國公。 [22] 
鹹通四年(863年),杜悰罷相,以檢校司徒一職兼任鳳翔、荊南節度使,加兼太傅 [22] 
鹹通十四年(873年),黔南觀察使秦匡謀領兵與南詔軍作戰,兵敗,逃奔到杜悰所在的地方,杜悰將他囚禁,又上表劾奏匡謀未能殉節。懿宗李傕詔命將秦匡謀斬殺,這出乎杜悰的意料,杜悰驚訝之下得病去世,享年八十歲,朝廷追贈杜悰為太師。安葬之日,懿宗李傕詔令宰相百官身臨祭祀。 [11]  [23] 

杜悰主要影響

  • 治理地方
太和三年(829年),杜悰出任澧州刺史,在任三年,考核治績為天下第一。朝中大臣都認為國家內外難事,只有杜悰能解決。 [14] 
太和八年(834年),杜悰任忠武軍節度使,期間勤政愛民,住所簡陋。民眾聽聞離任,叩頭乞留,請樹生祠。杜悰離職之日,民眾拉着馬車,哭於道路。 [14] 
  • 剛正不阿
唐懿宗在位初期,樞密使楊慶請杜悰彈劾沒有贊同宦官矯詔請太子李漼代掌國政的大臣,杜悰憤怒地對楊慶説:“皇帝即位不久,你們掌權,憑自己的愛憎殺大臣,你們這輩的災禍不用多久了。”楊慶沮喪的離去,大臣於是都安心下來。 [24] 

杜悰歷史評價

《唐故岐陽公主墓誌銘》:①“許軍強雄,且撐劇寇,自始多用武臣治,各出己部曲家人,疵政弛法,習為循常,有司用比邊障遠地,擲置不問,民亦甘心。”②“尚書治灃州,考治行為天下第一,後為大司徒京兆尹鳳翔節度使,朝廷屈指比數,以為凡有中外重難,非尚書不可。 [14] 
劉昫趙瑩等《舊唐書》:忭無他才,常延接寒素,甘食竊位而已。 [7] 
孫光憲北夢瑣言》:處高位而妨賢,享厚祿以豐已。無功於國,無德於民。富貴而終,斯又何人也!子孫不享,何莫由斯。 [1] 
宋祁歐陽修等《新唐書》:悰於大議論往往有所合,然才不周用。雖出入將相,而厚自奉養,未嘗薦進幽隱,佑之素風衰焉,故時號“禿角犀”。 [8] 
賈島上杜駙馬》:“玉山突兀壓乾坤,出得朱門入戟門。妻是九重天子女,身為一品令公孫。鴛鴦殿裏參皇后,龍鳳堂前賀至尊。今日澧陽非久駐,佇為霖雨拜新恩。” [10] 

杜悰軼事典故

杜悰小時候,常到昭應觀和很多兒童在觀外野地裏遊戲。忽然有一個道士,只招呼杜悰,用手撫摩他説:“公子應該勤奮讀書,不要和那些小孩子游戲。”道士又指着那座觀説:“我住在這,你能不能去看望我?”道士説完就離開了。杜悰馬上就到觀內去看望道士。進觀之後,只見一片荒涼,別的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座殿宇立在那裏,內有老君的塑像。剛才看見的那個道士半邊臉是紫黑色的。杜悰詳細看那老君塑像,很像他看見的那個道士。 [2] 
  • 獻策和解
當初,李宗閔李德裕有矛盾,這時,李德裕從西川調來朝廷任職,文宗李昂對他寄予很大希望,急於任命他為宰相,李宗閔千方百計阻止而未果。杜悰是李宗閔的黨羽,一次,往見李宗閔,發現他面有憂色,就問:“是不是憂慮兵部尚書李德裕即將被拜為宰相?”李宗閔説:“是,但又有什麼辦法能夠阻止他呢?”杜悰説:“我有一計,可以消除您以往對他的仇恨,只是恐怕您不能採納。”李宗閔説:“什麼計策?”杜説:“德裕擅長文學,但沒有經過科舉考試而獲得進士的出身,常常為此而感到不快。如果能讓他掌管科舉考試,肯定會喜出望外。”李宗閔沉默了一會兒,説:“是否再考慮其他的辦法。”杜悰説:“如果您不願意讓他掌管科舉考試,那麼,就任命他為御史大夫。”李宗閔説:“這條計策可以。”於是,杜悰再三和李宗閔約定,不得泄露消息,然後,去見李德裕。李德裕作揖歡迎杜悰,説:“您為什麼事情來到我這個被人遺忘的地方?”杜悰説:“靖安相公李宗閔讓我來轉達他關於安排您職位的意向。”隨即把將要任命李德裕為御史大夫的意向透露給李德裕。李德裕聽後驚喜不已,不由得流下淚來,説:“御史大夫是朝廷舉行大禮時在宮門糾察百官班列的重要職務,作為晚輩,我怎敢擔當!”連連請他轉達對李宗閔的感謝。李宗閔又和給事中楊虞卿進行商議,結果,停止了這項計劃。 [25] 
  • 拒獻祥瑞
杜悰任鳳翔節度使時,朝廷曾下詔令各地淘汰寺院僧尼。這時,岐山縣的天空中出現五色彩雲,民間便認為是佛祖庇佑。監軍於是打算奏報朝廷。杜悰卻説:”天上的雲彩變換顏色,是常有的事。如果佛真的保佑僧尼的話,肯定五色彩雲也會出現在京城的上空。”不久鳳翔捉到一隻白兔,監軍認為這是從西方來的祥瑞,想要奏報朝廷。再次被杜悰拒絕。監軍很不高興,認為杜不向朝廷報告祥瑞,是掩蓋皇上聖德的行為,於是獨自畫祥瑞奉獻朝廷。等到杜悰擔任工部尚書、判度支時,河中奏稱發現一種不吃其他獸類的騶虞,是天下祥瑞的象徵。於是,百官都向文宗祝賀。文宗李昂對杜悰説:“李訓、鄭注都是自稱發現祥瑞,從而乘機作亂的。由此可見,所謂祥瑞的東西,並非是國家太平的象徵。你從前在鳳翔的時候,不向朝廷奏報發現白兔,真可謂是先知先覺。”杜悰説:“黃河出圖,伏羲用它來策畫八卦;洛河現天書,大禹用它來制定治理天下的九種法則。這些,都對百姓有益,所以值得效法。至於禽獸草木一類的所謂祥瑞之物,什麼時候都有。劉聰桀傲不馴,叛變朝廷,但卻幾次發現黃龍;石虎殘虐無道,但卻在各地捉獲了蒼麟十六個,白鹿七個,用來駕駛自己的車乘。由此可見,所謂的祥瑞之物和帝王的聖德毫無關係。玄宗曾經擔任過潞州別駕,他即位當皇帝以後,潞州奏報發現十九種祥瑞之物,玄宗説:‘朕在潞州的時候,只知道勤勉於本職工作,對於你們報告的祥瑞之物,絲毫不知。’因此,我但願陛下一心一意地以百姓富足安樂作為國家興隆的象徵,對於其他所謂的祥瑞之物,都不要採納。”文宗稱讚杜悰的意見。 [27] 

杜悰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祖父
唐朝宰相、政治家、史學家、財政家。唐德宗時期拜相,任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充任太清宮使。唐順宗時期進位檢校司徒,併兼任度支鹽鐵使。唐憲宗時期進位司徒,被封岐國公。後以光祿大夫太保之職致仕,去世後贈太傅,諡號安簡。
父親
唐朝大臣,宰相杜佑的次子,歷任揚州大都督府參軍、常州晉陵尉,官至正議大夫太僕卿,被封上柱國、南陽縣開國男爵。唐穆宗時期,兼任御史中丞,充任桂管觀察使。去世後贈禮部尚書
妻子
李氏
岐陽莊淑公主,唐憲宗的嫡長女,母為懿安皇后郭氏。元和八年下嫁杜悰,生有兩子兩女。
堂弟
唐朝大臣、文學家,字牧之,杜從鬱長子。唐文宗大和年間中進士,起家校書郎,歷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監察御史、宣州團練判官、殿中侍御史、內供奉、左補闕、史館編撰、司勳員外郎、黃、池、睦、湖州刺史。
兒子
杜裔休
唐朝大臣,字徽之,杜悰的長子,母為岐陽公主。唐懿宗時期歷任翰林學士、給事中,因罪被貶為端州司馬。
杜述休
唐朝大臣,杜悰之子。唐昭宗時期隨弟弟蘇州刺史杜孺休鎮守蘇州,後被鎮東軍節度使錢鏐派軍隊擊敗,和弟弟杜孺休一同戰死。
杜孺休
唐朝大臣,字休之,杜悰之子,母為岐陽公主。官至給事中。唐昭宗時期任蘇州刺史,鎮東軍節度使錢鏐為圖割據,派部將沈粲攻破蘇州,杜孺休與兄長杜述休一同戰死。
女兒
杜氏
杜悰和岐陽公主所生兩女,事蹟失考。
參考資料 [7-9] 

杜悰史料索引

關於杜悰的生平,主要參見《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九十七》 [7]  以及《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九十一》 [8] 
參考資料
  • 1.    《北夢瑣言·卷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1-19]
  • 2.    《玉泉子》  .國學典籍網[引用日期2024-02-19]
  • 3.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 上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1329頁
  • 4.    杜牧與杜悰關係考述,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院,廣東廣州51057,《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2021.第3期第9頁
  • 5.    車吉心主編.中國宰相全傳 第十六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
  • 6.    杜悰畫像取自1933年修《江蘇江陰青暘鎮杜氏世譜》
  • 7.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九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19]
  • 8.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九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19]
  • 9.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19]
  • 10.    《全唐詩·卷五百七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19]
  • 11.    《人物誌(上冊)》第五編·第二章·第一節·杜悰  .陝西省地方誌辦公室[引用日期2024-02-19]
  • 12.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九十七》:忭,以蔭三遷太子司議郎。元和九年,選尚公主,召見於麟德殿。尋尚岐陽公主,加銀青光祿大夫、殿中少監、駙馬都尉。岐陽,憲宗長女,郭妃之所生。
  • 13.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九十一》:以門蔭三遷太子司議郎。權德輿為相,其婿翰林學士獨孤鬱以嫌自白。憲宗見鬱文雅,嘆曰:"德輿有婿乃爾!"時岐陽公主,帝愛女。舊制,選多戚里將家,帝始詔宰相李吉甫擇大臣子,皆辭疾,唯悰以選召見麟德殿。禮成,授殿中少監、駙馬都尉。
  • 14.    王照年,張靜.《唐故岐陽公主墓誌銘》考略[J].莆田學院學報,2023,30(06):69-77.
  • 15.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九十七》:太和六年,轉京兆尹。七年,檢校刑部尚書,出為鳳翔尹、鳳翔隴右節度。丁內艱,八年,起復授忠武軍節度使、陳許蔡觀察等使,就加兵部尚書。開成初,入為工部尚書、判度支。
  • 16.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九十一》:太和初,由澧州刺史召為京兆尹,遷鳳翔忠武節度使。入為工部尚書,判度支。
  • 17.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九十七》:開成初,入為工部尚書、判度支。屬岐陽公主薨,久而未謝。文宗怪之,問左右。户部侍郎李珏對曰:"近日駙馬為公主服斬衰三年,所以士族之家不願為國戚者,半為此也。杜忭未謝,拘此服紀也。"上愕然曰:"予初不知。"乃詔曰:"制服輕重,必由典禮。如聞往者駙馬為公主服三年,緣情之義,殊非故實,違經之制,今乃聞知。宜令行杖周,永為通制。"
  • 18.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九十七》:三年,改户部尚書,兼判户部度支事。會昌中,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尋加左僕射。
  • 19.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九十一》:會昌初,為淮南節度使。武宗詔揚州監軍取倡家女十七人進禁中,監軍請悰同選,又欲閲良家有姿相者,悰曰:"吾不奉詔而輒與,罪也。"監軍怒,表於帝。帝以悰有大臣體,乃詔罷所進伎,有意倚悰為相矣。逾年,召拜檢校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判度支。劉稹平,進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 20.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九十一》:未幾,以本官罷,出為劍南東川節度使,徙西川,復鎮淮南。時方旱,道路流亡藉藉,民至漉漕渠遺米自給,呼為"聖米",取陂澤茭蒲實皆盡,悰更表以為祥。獄囚積數百千人,而荒湎宴適不能事。罷,兼太子太傅,分司東都。
  • 21.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九十一》:逾歲,起為留守,復節度劍南西川。召為右僕射,判度支,進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 22.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九十一》:未幾,冊拜司空,封邠國公,以檢校司徒為鳳翔、荊南節度使,加兼太傅。
  • 23.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九十一》:會黔南觀察使秦匡謀討蠻,兵敗,奔於悰,悰囚之,劾不能伏節,有詔斬之。悰不意其死,駭愕得疾卒,年八十,贈太師。葬日,詔宰相百官臨奠。
  • 24.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九十一》:遣樞密使楊慶詣中書,獨揖悰,它宰相畢諴、杜審權、蔣伸不敢進,乃授悰中人請帝監國奏,因諭悰劾大臣名不在者抵罪。悰遽封授使者覆命,謂慶曰:"上踐祚未久,君等秉權,以愛憎殺大臣,公屬禍無日矣。"慶色沮去,帝怒亦釋,大臣遂安。
  • 25.    《資治通鑑·唐紀六十》:初,李宗閔與德裕有隙,及德裕還自西川,上注意甚厚,朝夕且為相,宗閔百方沮之不能。京兆尹杜悰,宗閔黨也,嘗詣宗閔,見其有憂色,曰:“得非以大戎乎?”宗閔曰:“然。何以相救?”悰曰:“悰有一策,可平宿憾,恐公不能用。”宗閔曰:“何如?”悰曰:“德裕有文學而不由科第,常用此為慊慊,若使之知舉,必喜矣。”宗閔默然有間,曰:“更思其次。”悰曰:“不則用為御史大夫。”宗閔曰:“此則可矣。”悰再三與約,乃詣德裕。德裕迎揖曰:“公何為訪此寂寥?”悰曰:“靖安相公令悰達意。”即以大夫之命告之。德裕驚喜泣下,曰:“此大門官,小子何足以當之!”寄謝重沓。宗閔復與給事中楊虞卿謀之,事遂中止。
  • 26.    《資治通鑑·唐紀六十一》:庚申,以鳳翔節度使李聽為忠武節度使,代杜悰。
  • 27.    《資治通鑑·唐紀六十二》:初,太和之末,杜悰為鳳翔節度使,有詔沙汰僧尼。時有五色雲見於岐山,近法門寺,民間訛言佛骨降祥,以僧尼不安之故。監軍欲奏之,悰曰:“雲物變色,何常之有!佛若果愛僧尼,當見於京師。”未幾,獲白兔,監軍又欲奏之,曰:“此西方之瑞也。”悰曰:“野獸未馴,且宜畜之。”旬日而斃。監軍不悦,以為掩蔽聖德,獨畫圖獻之。及鄭注代忄宗鎮鳳翔,奏紫雲見,又獻白雉。是歲,八月,有甘露降於紫宸殿前櫻桃之上,上親採而嘗之,百官稱賀。其十一月,遂有金吾甘露之變。及悰為工部尚書、判度支,河中奏騶虞見,百官稱賀。上謂悰曰:“李訓、鄭注皆因瑞以售其亂,乃知瑞物非國之慶。卿前在鳳翔,不奏白兔,真先覺也。”對曰:“昔河出圖,伏羲以畫八卦;洛出書,大禹以敍九疇,皆有益於人,故足尚也。至於禽獸草木之瑞,何時無之!劉聰桀逆,黃龍三見;石季龍暴虐,得蒼麟十六、白鹿七,以駕芝蓋。以是觀之,瑞豈在德!玄宗嘗為潞州別駕,及即位,潞州奏十九瑞,玄宗曰:‘朕在潞州,惟知勤職業,此等瑞物,皆不知也。’願陛下專門以百姓富安為國慶,自餘不足取也。”上善之。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