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弢起義

鎖定
永嘉年間,巴蜀流民分佈在荊、湘之間,屢為官吏、土民所侵害。永嘉五年春,晉湘州刺史荀眺欲以造反罪殺盡流民,流民四、五萬家被迫起義反晉,共推蜀中才子,時任晉醴陵令的杜弢為首領。杜弢自稱梁、益二州牧,領湘州刺史。四月,杜弢起義軍攻長沙(今屬湖南)。五月,荀眺棄城逃奔廣州,被起義軍擒獲。後偽降於徵南將軍山簡,任廣漢太守,擊斃率眾來攻的湘州郭察,南破零陵(今屬湖南)、桂陽(今湖南郴州),東攻武昌(今湖北鄂州),殺晉官吏甚眾。
中文名
杜弢起義
結    果
歷時四年的杜弢流民起義終於失敗
主    體
流亡於荊、湘地區的流民
發生時間
永嘉年間

目錄

杜弢起義簡介

西晉末年流民起義戰爭中,晉永嘉五年(311年)至建興三年(315年),蜀郡人杜弢領導流亡於荊、湘地區的流民的反晉戰爭。

杜弢起義原因

永嘉六年(312年),晉荊州刺史王澄屢攻杜弢,均被起義軍擊敗。晉琅琊王司馬睿周顗接任荊州刺史。建平流民傅密等投奔杜弢
杜弢別將王真(一説王貢)襲沔陽(今湖北沔陽西南),周頡狼狽失守。晉征討都督王敦遣武昌太守陶侃、尋陽太守周訪、歷陽內史甘卓諸軍共同鎮壓杜弢起義軍,王敦進屯豫章(今江西南昌)為諸軍後援。
建興元年(313年)八月,杜弢圍周頡於潯水城(今湖北黃梅縣西南),陶侃使明威將軍朱伺救援,杜弢退保冷口(今湖北蘄春縣西南蘄州鎮東南)。
陶侃隨即又遣朱伺迎擊杜弢,於赴武昌之路,大破義軍,杜弢撤歸長沙。陶侃繼周顗任荊州刺史,屯沔江(今湖北武漢漢陽西南)。十月,陶侃又率周訪等進擊杜弢,再破義軍。
建興二年(314年)三月,杜弢部將王真襲陶侃於林障(今湖北漢陽縣東北漢江南岸),陶侃撤往灄中(今湖北孝感、黃陂二縣以南)。周訪救援陶侃,擊敗杜弢軍。
建興三年(315年)二月,王敦陶侃甘卓等進攻杜弢,前後數十戰,起義軍傷亡甚大,杜弢向司馬睿請降,司馬睿任命其為巴東監軍。然而晉軍諸將依舊不斷進攻,杜弢不勝憤怒,殺晉前南海太守王運,重新起義。
遣部將杜弘、張彥殺臨川史謝擒,攻陷豫章。三月,周訪擊張彥,斬之,杜弘奔臨賀(今廣西賀縣東南賀街)。八月,陶侃杜弢相攻,杜弢部將王真陣前投降,起義軍潰散,杜弢逃走,死於途中。
陶侃與南平太守應詹進佔長沙。

杜弢起義結果

歷時四年的杜弢流民起義終於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