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希剛

(革命烈士)

鎖定
杜希剛,原名杜希寶,1920年8月14日出生於黑龍江省湯原縣望江鎮西復中村東關屯的一個貧農家庭。1963年1月13日,杜希剛因病逝世,時年43歲。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他為革命烈士。 [1] 
中文名
杜希剛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0年8月14日
逝世日期
1963年1月13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目錄

杜希剛人物生平

杜希剛,原名杜希寶,1920年8月14日出生於黑龍江省湯原縣望江鎮西復中村東關屯的一個貧農家庭。
1935年7月,只有15歲的杜希剛就參加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第三師八團。他勤學苦練,不久就練成了百發百中的神槍手,騎在馬上奔跑,雙手同時對兩個目標射擊,彈無虛發。
他投身抗日隊伍後,他的家鄉遭日偽“討伐”,有的慘死在敵人的刺刀下,有的被集體活埋,杜希剛的兩個哥哥被抓去,酷刑拷打後裝入麻袋拋到江裏溺死。他的父母及妹妹被趕到屋裏,活活燒死。家中的住房也被燒成一片瓦礫。國難家仇接踵而至,更加激起他對侵略者的刻骨仇恨,杜希剛強忍着巨大的悲痛,堅定地對大家説:敵人瘋狂地清剿,殘酷的屠殺,動搖不了我們的意志!我們一定同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討還這筆血債!
1937年,敵人抽掉各地兵力,對三江地區的抗聯部隊進行反覆“圍剿”,縱橫“掃蕩”。同時採取所謂“匪民分離”的“集團部落”政策。抗日聯軍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為保存實力,衝破敵人包圍,抗聯第三軍、第六軍、第九軍、第十一軍共同決定,除一少部分留守部隊外,其主力部隊分別向海倫遠征。杜希剛作為第六軍的留守團繼續堅守湯原。
4月初的一天深夜,中共湯原中心縣委突然接到一份緊急情報,大意是:日寇下了血本,要血洗湯原縣。已經到了一部分日軍和偽軍,並且運來了大批的武器彈藥。另外還特地從“新京”派來了日本高級參事官……
眼下,湯原縣境內,只剩下第六軍參謀長馮治綱帶領杜希剛他們一百多人的留守團。敵我兵力如此懸殊,這一百多人,別説打仗,就是保護機關、放哨也不夠呀!更出乎杜希剛意料的是,中心縣委決定:“去攻湯原縣城!”大家有些愕然,馮治綱參謀長解釋説:“擒賊先擒王,先下手為強。趁敵人剛到,我們來個突然襲擊,搗亂這個馬蜂窩,何況我們的人數遠不是幾百!……”
天剛黑,隊伍就出發了。杜希剛他們留守團悄悄地摸到了北門外。剛接近城門,城門開了,隊伍快速地插了進去。這是內應把城東北角和西北角崗哨分別換上了自己的人。城門被他們控制起來了。街中心十字路口上,有一個大碉堡。農民自衞軍化裝成敵人,採取裏應外合,把大碉堡控制起來。杜希剛他們進城之後,沒放一槍,收繳了偽軍防守所的1個排,隨後各鄉的農民大隊湧進了城裏。
杜希剛帶領衝鋒隊,沿北城根穿過幾條黑衚衕,悄悄地來到縣公署大院跟前,迅速在院牆上架起梯子,翻過高牆,剪開鐵絲網鑽進了縣公署大院,直奔大堂,一隊去堵日軍高級參事官和偽縣長的宿舍。杜希剛隨另一隊撲向前院,直奔日偽守備隊。日偽守備隊共東西兩個屋子,分別住着隊長和十幾個日偽隊員。時至夜深人靜之際,當杜希剛把槍口對準他們的腦袋大喊:“不許動”時,漢奸們驚醒,呼地滾身起來,一下子竄向門外,隊員們一擁而上,一齊動手,把他們捆綁起來。槍聲打破了寂靜的夜空,沉睡着的湯原城頓時沸騰起來。
在內線同志們的策應下,杜希剛帶領衝鋒隊砸開了武器庫,庫內滿是槍械武器和軍用物資。他們組織農民隊伍搬的搬,扛的扛,搶運戰利品,一會兒的功夫,幾百名隊員就武裝起來了。隨後,他們又把倉庫旁的監獄砸開,解救出幾十名“犯人”,他們不等吩咐,拿起武器,跑去參加戰鬥,天快亮的時候,戰鬥已達到預期目的,戰士們抬着繳獲的3挺機槍、3門迫擊炮、幾十支步槍,大車上滿載着子彈、炮彈,浩浩蕩蕩向湯原城北的深山密林走去。
1939年初,杜希剛被編到第三路軍第四支隊。支隊長雷炎,政委郭鐵堅,全隊共八十多人。同年2月漢奸王成才告密,大批敵軍偷偷實行對第四支隊的包圍,雷炎支隊長命令杜希剛等10人帶4挺機槍從東面掩護突圍。郭鐵堅政委帶人去發動羣眾幫助搶修簡易工事,還把全屯的熱血青壯年組織起來,挖工事、運彈藥、照顧馬匹。上午9時,日偽軍沿着漫崗,從南、北、西三個方向直撲四支隊,300米、200米、100米…………敵人越來越近了,雷炎支隊長一聲令下,頃刻間槍聲大作,杜希剛和戰友們將一顆顆手榴彈投向蠕動的敵羣。戰鬥一直持續了八個多小時,時至黃昏,敵人憑藉絕對優勢的火力,從屯西突進屯中,敵我雙方展開巷戰。杜希剛所在小分隊的4挺機槍發揮了封鎖要道的作用,第四支隊將士憑藉房屋、草垛、牆壁為掩護,打擊暴露的敵人。在殺傷日偽軍五十多人後,由雷炎支隊長帶領向東突圍。返回綏稜東山。突圍中,支隊長雷炎、肖指導員、李排長、機槍射手等7名指戰員壯烈犧牲。負責掩護的10名戰士中有6人倒在陣地上,杜希剛等4人也都身負重傷。部隊連夜撤往深山密林裏,杜希剛與其他七八名受重傷的戰士被轉移在山西面一個地窖子裏隱蔽養傷。療傷沒有藥品,只有一點白酒和紅汞治療傷口,到後來就連白酒和紅汞也用光了,只能以鹽水沖洗傷口,這是何等的艱難喲。每次沖洗傷口,杜希剛疼痛難忍,渾身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他總是頑強地堅持着。他們一面養傷,一面保存實力,與敵人周旋。
艱難的歲月,磨練了杜希剛鋼鐵般的意志,頻繁的戰火,練就了杜希剛的膽識和才幹。同年杜希剛經受了火與血的考驗,在白色恐怖下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無產階級先鋒戰士。1943年12月12日夜,由於叛徒告密,設在密林深處的小分隊前營被一百多名日偽軍包圍。為了後營的安全,杜希剛、孫國棟不顧嚴寒,沒戴帽子僅穿單衣,硬是踏着沒膝的積雪,艱難地跋涉15裏山路,終於搶在敵人的前面,及時趕到後營通知於天放等十幾人迅速轉移,使小分隊免遭更大的損失。
北的寒冬,山裏雪深沒膝,行動困難,給養缺乏,日偽軍連續“掃蕩”,附近山區已成“無人區”。杜希剛等4人於12月來到綏稜縣農村,分散隱蔽在地方黨員和抗日救國會,19日20時許,杜希剛剛躺在炕上休息,聽到外面狗叫,知道情況不好。剛要出屋,就有六七個作惡多端的特務闖進來,其他的人已把房子包圍起來。瘋狂的敵人像野獸一樣,給杜希剛砸上了腳鐐,捆綁後放在爬犁上被押解到上集廠,隨後送往綏稜縣偽警務科監獄囚禁,後被押送到北安偽警察廳特務科分室收容所。
慘無人道的敵人對杜希剛採用了吊刑、火刑、水刑、電刑等各種酷刑。一個鬼子從爐子裏拔出10根燒得通紅的烙鐵,舉在杜希剛臉前,晃了晃,然後一用力“嗤”地一聲按在杜希剛的腰上、屁股上、大腿上,杜希剛一陣顫抖,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滴落下來,昏厥過去……。待傷口長出嫩肉時,敵人又往上撒鹽,這樣不斷的折磨。水刑,是敵人慣用的一種刑法,敵人在涼水中摻入柴油、小米、辣椒。把杜希剛捆綁在一頭低一頭高的長條凳上,腦袋朝下灌,灌後肚子如鼓,敵人用力上去踩,血水從口、鼻中噴出來,再灌,直至昏死過去。在灌涼水的同時施用電刑,電流把杜希剛捆緊的身體打的像落在岸上的魚一樣上下亂跳,暈死過去。敵人又一次次用火燻他的鼻子,把他從昏迷中燻醒。平時用重鐐折磨他,十多斤重的鐵鐐只有三個環,幾天就把腳脖子磨破了,骨頭都露了出來。晚上,使他疼的沒法睡覺,日寇對他施盡了種種酷刑,多次審訊,多次酷刑,杜希剛始終沒向敵人吐露一個字。
杜希剛以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大無畏精神和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在獄中譜寫了一曲悲壯的生命之歌。
就在這個時候,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發生了急劇變化,日本帝國主義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勝利了,在獄中的杜希剛才得以死裏逃生。
獄中的折磨讓杜希剛患上了侵潤型肺結核,黨組織為了照顧他的身體,被分配到本溪市總工會做秘書工作。1950年5月,轉回黑龍江省政府,在省醫院老幹部休養所、市結核病院治療休養。1963年1月13日,杜希剛匆匆地同大家永別了,時年43歲。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他為革命烈士。中共齊齊哈爾市委員會、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在西滿革命烈士陵園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