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小雷

(《聊齋志異》篇目)

鎖定
《杜小雷》是清代小説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中的篇目。
杜小雷,是《聊齋志異》中的人物,益都縣西山人,母親雙目失明。杜小雷十分孝敬老母,家裏雖然貧窮,但母親從不缺可口味美的東西。
作品名稱
杜小雷
作    者
蒲松齡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文學體裁
小説

目錄

杜小雷原文

杜小雷,益都之西山人[1]。母雙盲。杜事之孝,家雖貧,甘旨無缺。一 日,將他適,市肉付妻,令作餺飥[2]。妻最忤逆[3],切肉時雜蜣螂其中[4]。 母覺臭惡不可食,藏以待子。杜歸,問:“餺飥美乎?”,母搖首,出示子。 杜裂視,見蜣螂,怒甚。入室,欲撻妻,又恐母聞。上榻籌思,妻問之,不語。妻自餒,徬徨榻下。久之,喘息有聲。杜叱曰:“不睡,待敲撲耶[5]!” 亦覺寂然。起而燭之,但見一豕,細視,則兩足猶人,始知為妻所化。邑令聞之,縶去,使遊四門,以戒眾人。譚薇臣曾親見之。

杜小雷註釋

杜小雷 杜小雷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1]益都:今山東省益都縣。
[2]餺飥(botuō博拖):也作“不託”、“飥”,麪食名。詳見《餺飥 媪》注。此處用指水餃。
[3]忤(Wǔ五)逆:舊時稱不幸順父母、公婆為“忤逆”。
[4]蜣螂(qiāngláng 羌郎):一種鞘翅昆蟲,背有堅甲,黑色,喜食糞, 俗稱“屎窠螂”。
[5]敲撲:用棍子打。 [1] 

杜小雷譯文

杜小雷是成都西山人。 母親雙眼失明。杜小雷很孝順,家裏雖然貧困,但是母親不缺食物。一天,杜小雷要外出,買了肉給妻子,要她給母親做水餃吃。妻子最忤逆不道,切肉時,將屎殼郎雜在肉裏。母親吃水餃時,覺得味道惡臭,不能下嚥,便藏起水餃來,等兒子回家。杜小雷回來後,問母親:“水餃好吃嗎?”母親搖搖頭,拿出水餃來給兒子。杜小雷掰開水餃一看,見餡裏有屎克螂,大怒,想責打妻子,又怕母親聽見,便上牀想辦法。妻子問他,也不説話。妻子心中有愧,在牀下徘徊,不敢上牀。過了很久,聽到很粗的喘氣聲。杜小雷躺在牀上叱罵道:“還不睡覺,想捱揍嗎?”牀下卻沒有一點動靜。起來點亮蠟燭察看,見一頭豬在牀下;仔細看看,豬的兩腳還是人腳,才知道妻子變成了豬。縣令聽説了這件事,命將豬拴了去,在城四門遊街,以告戒眾人。譚薇臣親眼見過這事。

杜小雷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 人。他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父親蒲槃原是一個讀書人,因在科舉上不得志,便棄儒經商,曾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產。等到蒲松齡成年時,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貧困。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瞭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2] 
參考資料
  • 1.    蒲松齡 著,朱其鎧 主編.全本新注聊齋志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 2.    徐波,李惠文,雷家桓等編寫,中外文學名著簡介,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01,第1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