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家台分洪工程

鎖定
位於漢水下游右岸湖北省仙桃市杜家台,主要用以分泄漢水下游河段超額洪水,也可蓄納長江部分洪水的分洪工程。杜家台分洪工程對保護漢水下游兩岸53.3萬餘公頃農田及城鎮的防洪安全有着重要作用並有利於減輕武漢市的洪水威脅。 [1] 
中文名
杜家台分洪工程
外文名
Dujiatai Flood Diversion Project
位    於
漢水下游右岸湖北省仙桃市杜家台
分洪約
4000立方米/秒
每孔淨寬
12.1m

杜家台分洪工程分洪任務

漢水下游河道的下段曲折、狹窄,越向下遊泄洪能力越小,特別是仙桃以下河段,還受長江洪水的頂託影響,洪水易氾濫成災。據記載,從1931年~1955年的25年中,就有15年潰口成災。1955年決定建杜家台分洪工程。根據1955年漢水澤口以下堤防的防洪能力,澤口至仙桃河段可安全下泄9000立方米/秒,仙桃以下因受長江洪水頂託影響,遇漢口洪水位28.28m時,僅能安全下泄5000立方米/秒,故需在仙桃附近分洪約4000立方米/秒。另外,考慮在緊急情況下,充分發揮堤防作用,即當漢口水位出現28.28m時,澤口至仙桃水位平齊漢水右堤,此時仙桃以上泄流量為10400立方米/秒,仙桃以下漢水乾流下泄流量為5100立方米/秒,亦即在仙桃附近需分洪約5300立方米/秒。經研究,決定在杜家台建分洪工程,分洪閘的設計分洪流量4000立方米/秒,校核分洪流量5300立方米/秒。蓄洪區有效蓄洪容量16億立方米。

杜家台分洪工程工程組成

(1)杜家台分洪閘。位於仙桃市下游6km處,1956年4月建成。閘身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分洪閘前緣總長度412m,分30孔,每孔淨寬12.1m,設鋼質弧形閘門,門高4m。閘門啓閉機為150t手搖及電動兩用式。閘室底板之上為空心過水堰,堰頂高程29.00m,閘室胸牆底部高程33.00m,閘頂高程36.20m。閘前水位達到35.2米具備分洪條件。
(2)分洪道。分洪閘下游接分洪道,由兩道平行堤形成,堤距寬822m,經昌家灣、廖台,在周邦附近進入蓄洪區,全長21km,左右岸堤防總長42.1km。分洪道設計、校核流量與分洪閘相同。堤身高約7m;堤頂寬度5m~6m;堤坡迎水面為1:3,背水面坡度自堤頂以下2.5m~3.0m為1:2,再下漸變為1:5。
(3)蓄洪區。歷史上是東荊河下游與通順河下游交匯處的一片低窪地帶,是長江和漢水的洪泛區,每逢汛期,上承東荊河來水和漢南地區(積水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經通順河下排的漬水,下有長江倒灌洪水。杜家台分洪工程始建時,只是將漢水洪水經分洪道泄入泛區。1964年冬根據漢南地區防洪排 [1]  漬規劃,堵塞了東荊河北支,使東荊河改道在小洪口附近人長江。1966年在蓄洪區黃陵磯建閘,泄水出長江,使原蓄洪區與長江隔絕,形成有分洪、泄洪閘控制的蓄洪區,面積450平方公里。分蓄洪區內現有大小民院21處,總面積614平方公里。
(4)黃陵磯閘。位於蓄洪區出口肖家灣處,下距沌口鎮約5km,為泄洪、排漬兩用閘。1966年開工,1970年建成,為鋼筋混凝土開敞式結構,分9孔,每孔淨寬7m,設鋼質平板閘門,高10m,泄洪能力2700立方米/秒。

杜家台分洪工程工程效益

漢水分洪工程建成後,可使漢水下游平原區由5年3漬的情況提高到防禦約5年一遇洪水,配合丹江口水庫已建成初期工程,可將漢水下游的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加上運用襄陽至沙洋之間的民垸蓄洪,可爭取將1935年同大洪水(約百年一遇)控制到使漢水下游水位不超過堤防的防洪保證水位。自1956年杜家台分洪工程建成至1985年止,共分洪運用19次,有效蓄納漢水下游超額洪水總量計190.7億立方米。丹江口水庫建成前1956年~1967年,有5年分洪共分13次,分洪總量139.5億立方米。其中1964年10月6日超標準運用,最大分洪流量達5600立方米/秒,1958年7月一次分洪總量達25.7億立方米;丹江口水庫建成後,1968年~1985年,有4年分洪6次,分洪總量51.2億立方米.
參考資料
  • 1.    編委會.中國水利百科全書.北京: 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