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國玲

(蘇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原主任)

鎖定
杜國玲,女,漢族,1953年3月生,山東萊州人,1973年10月入黨,1970年3月參加工作,黨校研究生學歷。
曾任蘇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中文名
杜國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東萊州
出生日期
1953年3月
職    業
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畢業院校
黨校

杜國玲個人履歷

1970.03——1977.05,歷任無錫色織三廠工人,團總支書記、科室黨支部副書記;
1977.05——1979.05,無錫市紡工局團委書記;
1979.05——1981.09,共青團無錫市委副書記、黨組成員;
1981.09——1984.09,無錫市職業大學(今江南大學)中文系學習;
1984.09——1986.02,無錫國棉一廠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
1986.02——1990.12,共青團江蘇省委副書記,黨組成員,省青聯副主席;
1990.12——1996.10,江蘇省政府台灣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黨組成員; (其間:1995年4月至12月參加江蘇省首期高級管理人才經濟研究班學習,期間赴美國馬里蘭大學行為和社會科學系高級經濟管理研究班學習)
1996.10——2001.01,江蘇省政府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1996年至1998年參加東南大學行政管理課程研究生班學習,並任班長)
2001.01——2006.09,中共蘇州市委副書記(正廳級)。
2006.09——2008.01,中共蘇州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正市級)。
2008.01——2008.04,中共蘇州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
2008.04——2012.06,十四屆蘇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2012年6月29日,當選十五屆蘇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1] 
2016年1月,不再任蘇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2] 
杜國玲同志是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江蘇省十一次黨代會代表,中共無錫市七次黨代會代表、七屆市委候補委員,中共蘇州市九次、十次黨代會代表;江蘇省六屆、七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江蘇省八屆、九屆、十屆人大代表,蘇州市十二屆、十三屆人大代表、第十四屆、十五屆人大主任。

杜國玲擔任職務

江蘇省蘇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杜國玲觀點

今年全國人代會上,來自蘇州的全國人大代表杜國玲提出的“關於制定《國家生態補償法》,建立健全國家生態補償制度的議案”引起了新華網等媒體記者的關注。近日,杜國玲代表接受了新華網等媒體採訪,向記者介紹了蘇州開展生態補償、建設宜居城市等方面的情況。
杜國玲 杜國玲
杜國玲代表介紹了蘇州開展生態補償的經驗。她説,本屆蘇州人大三次會議將“儘快制定實施生態補償辦法”代表議案交政府組織實施。在市人大常委會的支持和督促下,2010年11月,《蘇州市生態補償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出台,生態補償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2011年,市人大常委會對議案辦理和《辦法》實施情況開展“回頭看”,進行專項督查,還特別要求審計部門將補償資金使用情況作為重大審計項目進行審計,對將補償資金挪作他用的鄉鎮,要求財政部門在下一年度相應予以核減,挪作他用的資金也要追繳退回市財政。這種做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生態補償必須補償生態”。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保護生態環境和羣眾需求之間的關係時,杜國玲代表説,百姓幸福感的提升,其中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要讓百姓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喝到乾淨的水,吃到放心的食品,這些是事關百姓生命安全的民生大計,也是幸福指數最基礎的決定因素。她説,過去,環太湖的温山軟水浸潤出了底藴深厚的吳文化。而今,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也得益於這片青山綠水營造出的良好環境。未來,蘇州不僅要建設創業天堂,更要建成宜居家園。這就要求我們這一代人更珍惜、呵護大自然所賦予的原生態。

杜國玲文學才女

杜國玲愛極了蘇州那一片浸潤在江南煙雨中的山水,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她寫下了數十萬字的筆記著有散文集《姑蘇城外山水間》、《吳山點點幽》等作品,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為其作序,出版後受到了人們的由衷喜愛。愛自然的人是有大愛的,也是靜得下心來的。也惟此,她關注民生的所思、所想、所行才會無微不至、潤物無聲。這是作者考察蘇州山水與民生的心路寫照,其中所表現出獨特的寫作視角,散文寫作中景與情的和諧共生、自然融合以及文化人對自然生態關注與思慮的憂患意識使全書具有了一種特殊之美與文化價值。
來自江南大學和無錫蘇州兩地的專家學者對這本記錄蘇州城西山水的著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們認為,書中體現出的對吳地山水秀美的深愛,在現代城市化發展里程中,對原生態文化怎樣保護的理性思考,有着深刻的現實意義。同時,《吳山點點幽》本身優雅純美,是作者真性情的流露,也讓讀者從中領悟到山水自然的大美。研討會由江南大學和無錫文聯聯合主辦。江南大學、無錫市文聯組織舉行了大型研討會,專家紛紛認為:《吳山點點幽》雖然寫的是蘇州的山水,但作者是在無錫生長的,江南大學是作者的母校,出席研討會的部分學者是作者當年求學時代的同窗校友,他們認為,蘇州山水與無錫山水同屬吳文化範疇,對蘇州山水現狀、生態環境的思考,同樣於無錫有借鑑作用。
應邀前往的蘇州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朱建華,文化學者、作家、蘇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柯繼承也在研討會上發言。朱建華認為,《吳山點點幽》的作者在書裏書外都能給文藝工作者以有益的啓示。對於文化的思考,不應該淺嘗輒止,不應該浮光掠影,而要塌實和專注,才有可能有自己獨到的發現,有自己獨特的聲音。
柯繼承在發言中認為,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份上好的精神大餐,作者為我吳中大地及時地“留此存照”。正如一位學者在通讀本書後所感慨的:後人要優雅地欣賞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蘇州西郊山水,全面地探索蘇州西郊山水人文的來龍去脈,《吳山點點幽》是繞不過的。《吳山點點幽》某種意義上講,是作者考察山水與民生的心路寫照,儼如朝聖,儼如私訪,貫穿書中的一條紅線是關心民生,處處顯現出作者無微不至的人文情懷,特別是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在10多年前就有相當的高度,實在難能可貴。寫文章是風雅事,與決議、執法不同。點到為止的提醒、嘆息,輕聲細語,和風細雨般地呼喚理性,喚醒良知,充分表現了作者大愛的胸懷和多元的處世辦事方式。山水知音,大地良心。這是對《吳山點點幽》作者最好的寫照。
作家、民間文學家、蘇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大眾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蘇州民間文藝網站技術總監諸家瑜,作家、女書畫家、蘇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楹聯研究會副秘書長、蘇州民間文藝網站美術總監吳眉眉應邀參加了研討,並作了發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