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四端

鎖定
杜四端(1859—1940),諱正,字德乾,號四端,清咸豐九年(1859年)出生於馬鑾村,是宋杜氏祁國公之第30世孫,馬鑾杜氏始祖杜仁之21世孫,杜玉池之第四子。 [1] 
中文名
杜四端
出生日期
1859年
逝世日期
1940年7月8日
性    別

杜四端人物經歷

四端自幼聰穎,志行堅卓,事親從兄,以孝順而聞名。孩童時因家貧交不起學費,未成年就到香港學習經商。開初受聘為助理會計,收入雖甚微薄,工作卻很勤奮,生活十分儉樸,從不沾染壞習,因而得到社會的推崇、信用益著,於是不久即自創商號經商,以精通經濟訊息和信用卓著,而事業蒸蒸日上逐漸成鉅富。
四端致富之後凡一切社會公益之事,莫不熱誠舉辦,對家鄉親族,凡有困難向他救援者,常於賙濟。對鄉里的公益事業也無不慷慨解囊,因而聲望四隆,得到清政府誥授為“中憲大夫”銜。
四端一生熱心社會工作,1916年他與其他商務人士改組福建商會,由於他眾望所歸,被推選為會長,並連選連任達30年之久,直到1940年逝世為止。在任期內,他不遺餘力地聯絡鄉誼、團結鄉親、廣行善舉,深得民心。他還被選仕為香港保良局總理、東華醫院總理,其時,香港還在發展初期,謀生不易,街上常有饑民搶劫米店事件發生。他一方面邀集港紳,帶頭捐獻千金煮粥義賑,另一方面他倡辦福建學校,親任校董,並普設義學,為培養人才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由於香港地價昂貴,在港物化的鄉親,往往苦無葬身之地,他出面向香港政務司申請撥地,並捐資闢為義冢,使各得安窀穸。
四端對祖國和家鄉的公益事業也非常熱心,凡地方應興應革或救災需要資金,他都解囊捐獻。1912年,他為潮汕水災等募救災賑款,成績顯著。當時中國政府大總統黎元洪頒發四級嘉禾章給他,以資表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當時國民政府發行救國公債,他受任為香港勸募委員,成績斐然。他先後歷任團防總局總理,香港24行商聯合會副會長,華商總會董事,福建商會會長,福建學校校董,香港福建體育會名譽會長及道德總會副會長等職務。為表彰他為香港、為祖國作出重大貢獻,1939年81大壽時,廣東省主席陳銘樞為其撰寫壽文,海內外知名人士林森、謝伯英、蔡哲夫、葉楚倫等均致祝壽。1940年7月8日在香港逝世,終年八十有二。 [1] 

杜四端家庭狀況

四端娶妻曾氏(1863—1931),妾郭氏、梅氏、馮氏,共生育子女十名,子其壽、其薰、其成、其香、其餘、香產、香培、香傳,女錦綢、錦絹。 [1] 
參考資料
  • 1.    楊亞明.杏濱街道志/第十章 人物.杏濱街道地方誌編委會:杏濱街道地方誌編委會,2012年12月: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