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厝村

鎖定
杜厝村,屬於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淨峯鎮。
杜厝村位於淨峯鎮東北突出部,北鄰湄洲灣斗尾港,耕地面積450多畝,有2個自然村。全村設15個村民小組,969户,總人口3917人,村民世代以漁業生產為主。共有黨員75名,村民代表54名。村兩委成員5人,計生管理員2人,聘用村幹1名。同時設置完善工會、共青團、婦代會、民兵營、計生協會、老人協會、關工委等配套組織。幾年以來,村兩委始終堅持以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富村強民建設濱海特色新漁村,牢牢抓住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這一歷史機遇...
中文名
杜厝村
行政區類別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淨峯鎮杜厝村
所屬地區
惠安縣
下轄地區
淨峯鎮
政府駐地
淨峯鎮
電話區號
0595
郵政編碼
362142
方    言
閩南語
車    站
直達廈門、石獅、泉州、惠安

杜厝村地名含義

鬥厝村舊貌
鬥厝村舊貌(8張)
一:杜厝古有一江,位於村北“紅港尾”隔開杜厝、間邊兩個自然村,據傳木帆船可順江而入,直通村西“後溝尾”。故村名因“杜江”而得。
二:古時楊、謝二氏村民相繼到此建居,因此地為半島,故稱島厝,後因村民常聽到此地的青蘭山上杜鵑啼叫聲,故改稱為杜厝。

杜厝村歷史背景

杜厝舊名楊崎、黃崎《閩書》記載:“東漢末,將軍楊大眼居於境內楊崎嶺南”。自古有佳景勝蹟,有坐蓮跨海的“觀音寺”,宋代楊家名將“太師廟”有守衞海疆與倭寇血戰亂海疆的“紅爺宮”。村北有青龍過江、東海明珠大竹島、村南有觀音坐蓮、龍蝦出港、長堤豎杆,村東有靈山古灼、仙翁垂釣、五島朝觀音、白鶴昇天,村西有彌佛獻肚、金龜疊玉印等。

杜厝村歷史沿革

宋元時屬文質鄉温陵裏,明清屬三十二都東周鋪。(東周鋪、明嘉靖三十四年併入三十一都)民國屬淨峯鄉崎峯保,1949年9月屬第三區(東嶺區)1952年6月屬第四區(淨峯區),1956年6月屬蓮城鄉。1958年9月屬飛躍公社蓮城大隊,1961年9月屬淨峯人民公社杜厝大隊。1984年10月屬淨峯鄉人民政府杜厝村民委員會,(1991年)淨峯撤鄉建鎮。

杜厝村地理環境

杜厝村三面環海,一面二級公路通往鎮區。東面面朝大海島嶼黃幹島、黃牛島、槍嶼。西面對輞川。北面大竹島、湄洲島。杜厝村周邊村斗尾港、珍頭、松村。

杜厝村交通位置

杜厝村隸屬泉州市惠安縣淨峯鎮位於惠安東北部湄洲灣南岸,東臨東海,南鄰墩北村、城前村,西至二級路,北臨湄洲灣,包括大竹、大霜島,離縣城29公里,鎮政府6公里,本村海岸線漫長,有得天獨厚的深水港灣,建有500噸級旅遊碼頭,中化30萬噸級原油碼頭。
本村開通二級公路直達車次:斗尾港--廈門、斗尾港--泉州(客運中心站)、斗尾港--石獅(服裝城)、斗尾港--惠安(東站、南站)。

杜厝村村容村貌

本村住宅沿海依水順灣而築,座西北向東南,家家開門見海宅,宅朝陽觀潮。村前海上的大竹、大霜、黃竿、黃牛、槍嶼、五島星播,屹立威武。這裏的婦女勤勞,以獨有的民俗風情和奇異服飾著稱於世“黃斗笠、大蜂頭、花頭巾、綵綢帶、滾邊衣、銀褲帶、系手機、挎包掛”展現了惠安特殊的時代風采。

杜厝村港區岸線規劃

臨海工業岸線:杜厝——西山,規劃岸線長5.9公里,可建萬噸級以上碼頭12個。
中轉物流岸線:黃幹島一帶,水深25米以上,規劃岸線長1.8公里,可建20噸級碼頭4個。
備用岸線:西山——輞川,自然岸線長12公里;杜厝—小乍東山,規劃岸線長10公里,可建1-10萬噸級石頭。
衞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