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八聯

鎖定
杜八聯,指1937年楊伯笙、史向生在家鄉杜八聯,組建的中共濟源縣委領導的第一支羣眾武裝——杜八聯抗日自衞團。楊伯笙、史向生分任團長、副團長。1938年4月,中共晉豫特委和八路軍晉豫邊遊擊支隊進駐邵原地區。杜八聯、金六聯等抗日武裝200餘人加入晉豫邊遊擊支隊。1939年8月,中共濟源縣南縣委在杜八聯建立。杜八聯沿黃北岸數十個村莊結成聯防,形成了鞏固的敵後抗戰“小蘇區”。抗日戰爭期間,杜八聯人民同日軍作戰數百次,護送幹部200餘人渡過黃河,先後有4批1200多人(槍)成建制參加八路軍。解放戰爭中,杜八聯民兵同進犯的國民黨軍作戰上百次,使其始終未能佔領杜八聯一寸土地。同時,他們還單獨或配合主力部隊攻打坡頭寨,炸燬敵飛機,平息紅槍會暴亂,為陳謝大軍強渡黃河天險開路、護航,立下赫赫戰功,被譽為攻不破的“河防堡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杜八聯民兵使用過的葫蘆舟、石雷、榆木炮等革命文物及其戰例沙盤模型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收藏展出;他們創造的“聯防戰”,與地雷戰、地道戰一起被列為中國民兵的三大戰法之一。 [1] 
中文名
杜八聯
別    名
杜八聯抗日自衞團
成立時間
1937年

杜八聯地理位置

杜八聯舊景 杜八聯舊景
“杜八聯”位於濟源市西南的黃河北岸,東起留莊,西至桐樹嶺,東西長約20華里,南北寬約18華里,清朝時為杜裏,由蓼塢、橋溝、泰山、杜年莊等八個村組成,民國時期實行保甲制,改成八個保,這八個保為一個聯保,故稱“杜八聯”。這裏山嶺連綿,溝壑縱橫,地勢險要。河清口、蓼塢兩個著名的黃河古渡,是南下中原、北上晉陝的重要通道,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 [2] 

杜八聯機構簡介

20世紀,面對豫北即將淪陷的嚴峻形勢,濟源縣委決定,楊伯笙史向生返回家鄉“杜八聯”,籌建抗日武裝。1937年11月,組建了濟源縣委領導下的第一支羣眾武裝——“杜八聯抗日自衞團”。 [2] 
泰山廟 泰山廟
抗戰期間,“杜八聯”抗日自衞團活躍在以泰山村、李韶公莊等為中心的“杜八聯”一帶,除漢奸、打倭寇、飛渡黃河天塹,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戰凱歌。 [2] 
杜八聯 杜八聯
“杜八聯”抗日自衞團成立後,就像一根楔子,牢牢地釘在黃河北岸,先後在杜年莊、蓼塢、泰山等村建立了7個支部,組織沿黃北岸數十個村莊結成聯防,形成了穩固的敵後抗戰“小蘇區”。期間同日軍作戰數百次,給敵以重創。先後護送幹部200餘人次順利渡過黃河,南下中原或北上抗日前線;讓盤踞在沁陽和濟源縣城的日軍惱恨不已。 [2] 
1942年5月,駐濟源縣城日軍大隊長薦田糾集縣城、大店、濟澗等據點全部日軍1500多人和全縣偽軍3000多人,相當於抗日自衞團十幾倍的力量,向“杜八聯”發起了進攻。 [2] 
杜八聯 杜八聯
日軍佔領“杜八聯”後,司令部駐紮在大坡頭,強行扒拆民房,分別在毛嶺、柳溝嶺、陳嶺等地修築了7個碉堡。實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大肆屠殺羣眾。據資料記載,日軍在橋溝山區抓到幾十名老百姓後,當場開槍打死十餘人,然後把剩下的百姓帶到營地集體屠殺,日軍還下令,沿黃河的幾個村莊必須撤離,設立“無人區”,現有的房屋全部燒掉。 [2] 
杜八聯 杜八聯
即使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下,“杜八聯”抗日自衞團也沒有放棄對敵鬥爭,他們堅持敵後抗戰,有力地保障了黃河渡口的暢通。 [2] 
早期《河防堡壘》連環畫 早期《河防堡壘》連環畫
解放戰爭時期,“杜八聯”民兵一手拿鋤,一手拿槍,大擺地雷陣、構築圪針牆,同進犯的國民黨軍作戰上百次,使其始終未能佔領“杜八聯”一寸土地。同時,還單獨或配合八路軍主力部隊攻打坡頭寨,炸燬敵飛機,平息“紅會”暴亂,為陳謝大軍強渡黃河天險開路、護航、立下赫赫戰功,被上級組織譽為“攻不破的河防堡壘”。 [2] 
1947年2月,太嶽武委總會發出通令,嘉獎了全區1946年度民兵殺敵英雄模範和縣、區民兵戰鬥隊。通令指出:濟源杜八聯戰鬥英雄薛平華組織留莊、連地等村結成聯防,以警戒石雷築成10里長的爆炸防線,空室清野,家家埋雷,組織轉移,每次戰鬥男女老少一起上陣,一年來,粉碎蔣偽30多次進攻。全縣作戰190次,斃敵99名,俘敵30名,繳獲步槍5支,手槍一支。又領導杜八聯農民翻身,在炮火中完成了土地改革,創造全區典型範例。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也授予“杜八聯”“河防堡壘,翻身英雄”錦旗一面。 [2] 
1949年10月1日 ,薛平華作為“杜八聯”人民代表,赴京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受到了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2] 

杜八聯歷史貢獻

杜八聯 杜八聯
“杜八聯”民兵使用的葫蘆舟、石雷、榆木炮等革命文物及其戰例沙盤模型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集展出。他們創造的“聯防戰”與地雷戰、地道戰一起列為中國民兵的三大傳統戰法之一。 [2] 
在漫長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中,“杜八聯”先後湧現出楊廷桃齊鴻斌、薛平山、杜榮奎等141位革命烈士和楊伯笙、史向生、楊力勇、杜李等一大批高級幹部,先後有四批 1200多人(槍)成建制地參加八路軍,他們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貢獻出一份力量。 [2] 

杜八聯後世紀念

杜八聯 杜八聯
杜八聯革命紀念館原館建於1998年。2015年,紀念館在原址上重建。杜八聯革命紀念館建築面積500餘平方米,共分黃河怒吼、眾志成城、浴血苦鬥、河防堡壘、戰旗高揚、浩氣長存等8個部分。採用沙盤、景觀、影像、油畫和雕塑等多種展出形式,展品達500餘件。各種展品詳實記錄了杜八聯人民的輝煌戰鬥業績,全面展示了先烈們的豐功偉績,生動再現了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百折不撓、前赴後繼的革命精神。杜八聯革命紀念館於2000年5月被命名為濟源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10月被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命名為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20年9月被國務院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