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光華

(參與抗日的紅軍戰士)

鎖定
原名杜雲生,又名杜永海。四川閬中縣天林鄉人。1932年10月參加了川北升保農民武裝暴動。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3年夏,參加了紅軍第四方面軍。1935年4月隨軍長征。抗日戰爭中,先後參加了平型關、山東梁山、郯城等著名戰鬥,歷任連長、營長、團長等職。抗日戰爭勝利後,橫渡渤海,挺進東北。1946年1月,升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相當於軍)一旅(不久改為十旅)旅長,率部參加了赫赫有名的“三保本溪”、鞍山戰役和大石橋戰鬥。1946年7月,任第四縱隊十師師長。10月29日~11月2日,參加新開嶺戰役,擔任主攻任務,攻佔了至關重要的老爺山陣地,保證了全殲敵二十五師的勝利。此戰,開創了東北我軍以8個團的兵力全殲敵1個整師的範例,受到黨中央、毛澤東主席的傳令嘉獎。1946年末至1947年2月,率部參加了一保臨江、二保臨江、三保臨江戰役,沉重打擊了國民黨軍。1947年2月22日,親臨前沿陣地指揮作戰,不幸中彈犧牲,烈士的遺體安葬在臨江縣城西巍巍的帽兒山前。通化縣人民政府將其犧牲地小荒溝村改名為光華鄉,以示紀念。 [1] 
中文名
杜光華
外文名
杜雲生,杜永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5年
逝世日期
1947年
職    業
革命軍人

目錄

杜光華人物生平

杜光華,原名杜雲生,又名杜永海,男,漢族,1915年生於四川省閬中縣杜家崖。 [3] 
杜光華15歲時到一個木工作坊當學徒。1932年10月,黨發動和組織了震撼川北的升保農民武裝暴動。他積極、勇敢地參加了這些革命鬥爭。在鬥爭中,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2] 
193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員,1933年參加紅軍游擊隊,隨後加入紅軍主力部隊。相繼任紅一團班長、排長、連長等職。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徵到達陝北。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杜光華所在115師686團,開起赴抗日前線,9月參加平型關大戰。1938年9月2日,參加山東梁山對日殲滅戰。此佔殲滅日軍600多人,杜光華榮獲模範連長稱號。1939年後屢立戰功,相繼升任營長、團參謀長、副團長等職。
1940年1月26日,杜光華帶領部隊猛打猛衝攻進郯城,俘日偽軍千餘人。1941年後,轉任膠東軍區14團參謀長,率部隊開展伏擊戰、爆破戰、突擊戰,拔出數十處敵人據點。1943年,14團配合其主力部隊參加了河源西溝、新格莊等戰鬥,殲敵2千餘人。1944年,提任14團團長。秋季攻勢時,奉命同16團及北海獨立團聯合作戰,棲霞進行大破襲。11月17日至18日,獨立指揮14團在長沙堡與1500餘名日偽軍激戰,擊斃日偽軍120人,俘敵12人,繳獲武器一批。1945年2月,率部參加討伐大漢奸趙保原的戰鬥,14團為右路打擊援敵。從2月11日至12日深夜,打退了敵3團的進攻,擊潰自萊陽城來援之敵1個營,俘敵300餘人。14團另一部與聯衞軍合圍,將殘敵大部繳械俘虜,萬弟被14團佔領。此戰戰果輝煌,擊斃敵團長以下官兵2000餘人,俘敵7370人,打散偽軍2000人。此後杜光華率14團又參加了平西戰役的古莊、小河子戰鬥,以赫赫戰果迎來了祖國的光復。 [3] 
1945年9月,膠東軍區所屬第5、第6兩師橫渡渤海挺進東北。1946年1月改為東北民主聯軍4縱隊,縱隊下轄3個旅,杜光華任1旅旅長。不久,1旅又改為10旅,於海城、大石橋、營口一線守衞海防。1月13日,縱隊發起營口攻堅戰,杜光華率10旅擔任主攻任務。拂曉戰鬥打響後,很快掃清市效外圍,即進入市區民展開巷戰,終於解放了營口。斃、傷、俘守敵1359人。3月底,國民黨新6軍以14師、22師,94軍的5師及71軍88師等五個師的兵力分咱向鞍山、海城、營口、大石橋進犯。4月初,杜光華率10旅三保本溪,指揮一個團將敵88師阻擊於青堆子一帶,激戰兩晝夜,予敵大量殺傷。指揮28團將敵14師截擊於長嶺子一帶,使敵不能前進一步。還指揮30團在松樹嶺一帶抗擊敵軍。5月24日,殲滅唐家房身、大石橋守敵之後,進入鞍山市區,逐街逐樓爭奪,激戰8小時解放了鞍山。5月29日,攻戰海城,給敵重創,促使國民黨軍184師師長潘朔端率師部及552團起義。5月30日,率部進軍大石橋,激戰二日,全殲國民黨軍事550團及2、3營,解放大石橋。遼東軍區授予29團為“鞍山團”,28團為“海城團”,30團為“大石橋團”的光榮稱號。1946年7月,10旅奉命改為10師,杜光華任師長。同年10月,四縱隊發起新開嶺戰役,杜光華師擔任主攻。經三晝夜激烈戰鬥,於2日拂曉佔領新開嶺陣地,殲滅被蔣幫譽為“千里駒”的25師全部8000多人。敵師長李正誼、副師長段培德、黃建羣等被活捉,繳獲全部武器裝備。同年底,全師奉命深入敵後牽制敵人,配合三縱隊取得第一次、第二次臨江保衞戰的勝利。
1947年2月18日,國民黨軍第三次向臨江進犯。19日,杜光華指揮28團、30團一個營,將從通化進犯到下水洞(今大安鎮水洞村)之國民黨2師一部驅逐。22日,當三縱隊各師乘勝向高麗城子附近915高地和楊木橋子之敵91師開始攻擊時,杜光華率部向大龍爪溝(今長青村)攻擊前進,將西岔以西三個高地佔領。下午,高麗城子之國民黨軍2師先後6個營兵力向大龍爪溝門陣地猛烈衝擊,妄圖向南突圍,杜光華親臨前沿陣地指揮部隊頑強戰鬥。同時指揮部隊阻擊從通化方向北援之敵195師、2師各一部,使國民黨軍南北隔絕,陷於絕境。正當將敵軍分割包圍,予以全殲,取得此次臨江保衞戰全勝之際,突然一枚迫擊炮彈在杜光華身旁爆炸,這位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的優秀指揮員壯烈犧牲,熱血灑在571高地,時年僅31歲。1947年8月6日,為紀念杜光華師長的犧牲,通化縣政府決定將新安村改為光華村。1948年1月,通化縣人民政府將犧牲地八區,命名為光華區(今光華鎮),以表通化人民的無限崇敬和濃厚緬懷之情。 [3] 
參考資料
  • 1.    王雲坤.吉林省百科全書·下冊.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第1616頁
  • 2.    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吉林黨史人物傳略.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06:276
  • 3.    劉兆福.通化縣紅色史跡.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1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