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杏林鎮

(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下轄鎮)

鎖定
杏林鎮,隸屬於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地處華州區中部,東接蓮花寺鎮,南與金堆鎮接壤,西與瓜坡鎮為鄰,北連華州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3.7千米 [1]  ,總面積105平方千米。 [2] 
截至2020年6月,杏林鎮下轄5個社區、7個行政村 [3]  。截至2018年,杏林鎮户籍人口25270人 [2]  。2011年,杏林鎮農業總產值1.26億元,工業總產值4417萬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39萬元。 [1] 
中文名
杏林鎮
別    名
橫林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
地理位置
華州區中部
面    積
105 km²
下轄地區
5個社區、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杏林村
電話區號
0913
郵政區碼
7141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陝E
人    口
25270人(2018年)

杏林鎮歷史沿革

因轄區內曾杏樹成林、盛產紅杏而得名。
明清時屬華州。
民國時為華縣桓公鄉。
1950年5月,為華縣杏林區(一度稱一區)。
1956年4月,改為杏林鄉。
1959年1月,為渭南縣華州公社的杏林管區。
1961年9月,隸屬華縣的杏林公社。
1984年,改設為杏林鎮至今。 [1] 
杏林鎮電子地圖 杏林鎮電子地圖

杏林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轄新城、複肥2個居民委員會,康坪、天巖、灰池、車灣、李坡、城南、龍山、磨村、杏林、梓里、三溪、李莊、梁西、老觀台14個行政村;下設37個居民小組、7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杏林鎮下轄5個社區、7個行政村 [3]  。人民政府駐杏林村。 [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503101001
111
新城社區
610503101002
111
陽光社區
610503101003
112
朝陽新型農村社區
610503101004
112
李莊新型農村社區
610503101005
111
新民社區
610503101200
111
杏林村
610503101203
111
三溪村
610503101204
112
梓里村
610503101205
112
磨村村
610503101206
112
龍山村
610503101207
112
城南村
610503101208
112
李坡村

杏林鎮地理環境

杏林鎮位置境域

杏林鎮地處華州區中部,東接蓮花寺鎮,南與金堆鎮接壤,西與瓜坡鎮為鄰,北連華州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3.7千米 [1]  ,總面積105平方千米。 [2] 
杏林鎮政府

杏林鎮地形地貌

杏林鎮地處關中平原東部,地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境內南部為秦嶺山地,北部大部分位於山前洪積扇。最高位於點五龍山,海拔1376米;最低點位於三溪村,海拔338米。 [1] 

杏林鎮氣候特徵

杏林鎮氣候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温13.4℃。無霜期年平均283天。年平均降水量583.4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10月,以8月最多。 [1] 

杏林鎮水系水文

杏林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為石堤峪河、太平峪河,其中石堤河經磨村、北沙、王裏渡匯入渭河,境內流長3千米。 [1] 

杏林鎮自然災害

杏林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大風、低温、霜凍、雷擊等。 [1] 

杏林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轄區總人口2635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321人,城鎮化率42.95%。總人口中,男性13236人,佔50.22%;女性13120人,佔49.78%;14歲以下3531人,佔13.40%;15—64歲20336人,佔77.16%;65歲以上2489人,佔9.4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6300人,佔99.8%。2011年,杏林鎮人口出生率6.36‰,人口死亡率3.16‰,入口自然增長率3.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52人。 [1] 
截至2018年,杏林鎮户籍人口25270人 [2] 

杏林鎮經濟

杏林鎮綜述

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財政總收入100.93萬元,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契税100.15萬元,耕地佔用税0.78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485元,比上年增長9.2%。 [1] 
2018年,杏林鎮有工業企業45個;其中,規上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45個。 [2] 

杏林鎮第一產業

2011年,杏林鎮農業總產值1.26億元,比上年增長12%,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2.5%。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杏林鎮糧食生產8166噸,其中小麥2380噸,玉米5786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薯類和幹雜果,2011年,杏林鎮蔬菜種植面積0.84萬畝,建成以三溪、李莊、梓里、梁西、老觀台為主體的大中棚蔬菜產業園區,產量5364噸,主要品種有洋芋、萵苣、芹菜、辣椒等;幹雜果主要集中在山區,種植面積0.4萬餘畝。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杏林鎮生豬飼養量2萬頭,年末存欄5000頭;家禽飼養量26萬羽,年末存欄12.7萬隻。2011年,杏林鎮生產肉類1641噸;畜牧業總產值2924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3.2%。 [1] 

杏林鎮第二產業

工業以化工、製造業為主。2011年,杏林鎮工業總產值4417萬元,比上年增長11.3%,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4.78%。2011年,杏林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0.32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13億元,比上年增長3.2%。 [1] 

杏林鎮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有商業網點290個,從業人員1438人。2011年,杏林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39萬元;大型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458萬元以上。2011年,杏林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2.37萬元,各項貸款餘額3.53萬元。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有郵政局1個,鄉村通郵率98%;徵訂報紙0.8萬份、期刊0.5萬冊,業務收入295萬元。電信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户0.3萬户,電話用户普及率96%;移動電話用户0.7萬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495萬元。 [1] 

杏林鎮交通運輸

杏林鎮境內有隴海鐵路西潼高速公路、310國道3條幹線東西橫穿。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鎮區道路總長度2.3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2米;鎮區橋樑1座,總長度8米。 [1] 

杏林鎮社會事業

杏林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4個,各類圖書室8個,藏書2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業餘創作人員50多人。2011年,杏林鎮有線電視用户8774户,入户率90%。 [1] 

杏林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1200人,專任教師76人;小學4所,在校生1226人,專任教師8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20人,專任教師7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高中1所,在校生1500餘人,教職工90人。 [1] 

杏林鎮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杏林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6個,病牀280張。專業衞生人員239名。2011年,杏林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 [1] 

杏林鎮歷史文化

陝西華州杏林鎮是關中地區一個美麗的農業鄉鎮,境內因千畝紅杏而得名。然而,世人只知道這千畝紅杏成就了杏林鎮的美名,卻不知這千畝紅杏背後還有一個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傳説上古時代,古鄭(今華州)地界上經常遭遇渭水氾濫,人民流離失所,生產生活受到巨大影響。天帝見流民苦於洪魔,就派天神周居下到凡間查看災情,天帝對周居説:“你下到凡間以後,不僅要體恤災民,還要查明洪災竟是誰在作祟。查明之後,向我稟報,咱們作打算!”周居喊了一聲“諾!”就下到凡間去體察民情去了。話説周居化作一個掛着藥葫蘆的老者,在今天杏林鎮這個地方搭了一個草廬,一邊給災民看病發糧,控制災後瘟疫,解決災民困頓的生活,一邊暗中查找洪災的罪魁禍首。因為周居醫術精湛,治癒了很多貧病交加的災民,不僅不收診療費,還給災民們很多糧食。民人感到奇怪:這個老者從來沒見過,不僅醫術好,還有一顆仁慈心。
沒見他帶多少糧食,一間草廬裏面能裝下千萬擔糧食?於是就想知道這個老者的來歷。有一天晚上,有幾個好事的村民就偷偷觀察周居。只見周居在自己居住的草廬裏,拿出一個竹筒,地下放着幾個籮筐,從竹筒往籮筐裏面倒糧,一時半刻,幾個籮筐裏就都裝滿了糧食。
這幾個村民看到這個情景大吃一驚,立即跪下拜謝,都稱遇到天神了。一時間,當地的很多災民都來看病領糧,而周居來者不拒,一律應承。村民們很快就恢復了健康。周居還帶領村民興修水利,開鑿水渠,把渭河水引入黃河中。但是在第二年,古鄭仍然發生了洪災。周居經過調查已經發現了渭河頻頻發水的原因。
原來,渭河裏的五條鯉魚修煉成龍精,化作赤橙紅黃白五種顏色,只要渭河上出現五色彩虹,必然要發生洪災。“原來是這五條龍精在作怪!”周居上天之後,就把實情向天帝上報了。天帝為了懲處五條龍,讓山神從九州背來五座山,把五條龍牢牢地壓在山底下,於是就有了這座五龍山。
五條龍被天帝懲治了,壓在山下不能興風作浪,但是它們卻並不死心,在山底下不斷掙扎,企圖擺脱束縛,重新回到人間為害古鄭大地。天帝就派桃仙下界鎮住五龍,誰知道桃仙和杏仙長得太像,連天帝都沒能分清楚,天帝指着杏仙的仙體,卻叫着桃仙的名字下了天旨,天命不可違,加上天帝雖然知道自己錯了,卻也沒有糾正,於是杏仙就將錯就錯,下到凡間鎮壓五龍。杏仙投胎到了五龍山下一家貧苦的人家,出生的時候滿園杏花盛開,取名杏花。村裏有個和杏花同一天出生的男孩,名叫李郎,兩個人青梅竹馬,漸漸產生愛意。杏仙知道自己的身份,在十八歲之後就要脱離軀體而重新成仙。
因為五龍在這十八年裏被山壓得服服帖帖,加上杏花每日誦讀天帝傳授的咒語,這五條龍再也不敢作祟了。可是李郎對杏花的愛卻情深意重,杏花也感到無法割捨,只是天命不可違,於是就狠下心來對利郎説:“李郎,你要是真心愛我,就選一個我最喜歡的東西,我要天天看着。將來我走了,我一看見這東西,就會想起你的。”李郎知道跟杏花的姻緣徹底到了盡頭了,於是就把這五龍山南坡和山下數千畝地裏,全部種上了杏樹,一到春季,漫山遍野的杏花,場面蔚為壯觀。
杏仙在天界看到這千畝杏園,忍不住流下熱淚。李郎天天守在一個山坡上,看着這千畝杏林,思念着杏花,孤獨終老。後來李郎守着的這個山坡就叫作李坡,現在杏林鎮還有一個叫作李坡的村莊。這千畝杏園,也就成了杏林鎮的鎮名來源。又過了若干年,到了西晉時期,如今赤水地方出了三害,當地有口訣稱“華州地界有三害,蛟龍、猛虎和周怪,只要除了周家害,其他兩個不算壞!”什麼意思呢?赤水河原來不叫赤水河,叫通渭渠,這個通渭渠出了一條蛟龍為害鄉里,南山上有一隻猛虎也為害甚重,只有村裏的二流子周處,害人最厲害,只要除了周處,其他兩個都不算大的禍害了。
後來就有人慫恿周處去南山殺虎,下通渭屠龍,希望讓三害自相殘殺。周處聽從了這個人的慫恿,就真的去南山殺虎、下到通渭渠屠蛟龍去了。周處走後,村裏人燃放鞭炮慶祝,因為村裏人認為周處絕對不能活着回來。誰知道,周處竟然真的殺了猛虎和蛟龍,還把龍頭和虎頭別在褲腰帶上。
他看到村民們為自己的死而慶祝,感到非常自責:原來自己在村裏就是這樣的壞人啊。經歷了這樣的一個教訓,周處虛心改正,一心向善,成為晉朝的一員虎將,保境安民,為國家做了不少貢獻。因為通渭渠在周處屠龍的時候被龍血染紅了河水,這條河就成了“赤水河”。而周處就是當年鎮壓五龍的天神周居下凡。因為有蛟龍為害,所以又來到五龍山下除害的,而他為了能一口氣而殺掉蛟龍,故意把自己的性格變得暴戾無比。這就是杏林鎮和五龍山的傳説。
參考資料
  • 1.    李立國,趙政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陝西省卷(上)[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4月第一版:0973-0974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613
  • 3.    杏林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