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藥)

鎖定
李,中藥名。為薔薇科李屬植物李Prunus salicina Lindl.的根及種仁。分佈於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台灣等地。根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痛之功效,常用於牙痛,消渴,痢疾,白帶。種仁具有活血祛瘀,滑腸,利水之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淤血作痛,大便燥結,浮腫。
中藥名稱
別    名
李實、嘉慶子、山李子、嘉應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薔薇科
李屬
分佈區域
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台灣
採收時間
春季採根,夏季採果實
用    量
10-15g;鮮食每次50-100g

入藥部位

根及種仁。

性味

根:味苦,性寒。
種仁:味苦,性平。

歸經

歸肝、脾、胃經。

功效

根:清熱解毒,利濕,止痛。
種仁:活血祛瘀,滑腸,利水。

主治

根:用於牙痛,消渴,痢疾,白帶。
種仁:用於跌打損傷,淤血作痛,大便燥結,浮腫。

用法用量

根: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敷。
種仁: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相關配伍

1、治小兒尿灶丹,初從兩股起,及臍間走入陰頭皆赤色者:燒李根為灰,以田中流水和傅之。(《備急千金要方》)
2、治膨脹:(李)子中人(仁)研,和麪作餅子,空腹食之。(《食療本草》)

禁忌

種仁:脾弱便溏、腎虛遺精、孕婦禁服。

採集加工

春季採根,夏季採果實,撿拾李核,破核取仁,分別曬乾。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9-12米;樹冠廣圓形,樹皮灰褐色,起伏不平;老枝紫褐色或紅褐色,無毛;小枝黃紅色,無毛;冬芽卵圓形,紅紫色,有數枚覆瓦狀排列鱗片,通常無毛,稀鱗片邊緣有極稀疏毛。葉片長圓倒卵形、長橢圓形,稀長圓卵形,長6-8(-12)釐米,寬3-5釐米,先端漸尖、急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圓鈍重鋸齒,常混有單鋸齒,幼時齒尖帶腺,上面深綠色,有光澤,側脈6-10對,不達到葉片邊緣,與主脈成45°角,兩面均無毛,有時下面沿主脈有稀疏柔毛或脈腋有髯毛;托葉膜質,線形,先端漸尖,邊緣有腺,早落;葉柄長1-2釐米,通常無毛,頂端有2個腺體或無,有時在葉片基部邊緣有腺體。花通常3朵並生;花梗1-2釐米,通常無毛;花直徑1.5-2.2釐米;萼筒鍾狀;萼片長圓卵形,長約5毫米,先端急尖或圓鈍,邊有疏齒,與萼筒近等長,萼筒和萼片外面均無毛,內面在萼筒基部被疏柔毛;花瓣白色,長圓倒卵形,先端齧蝕狀,基部楔形,有明顯帶紫色脈紋,具短爪,着生在萼筒邊緣,比萼筒長2-3倍;雄蕊多數,花絲長短不等,排成不規則2輪,比花瓣短;雌蕊1,柱頭盤狀,花柱比雄蕊稍長。核果球形、卵球形或近圓錐形,直徑3.5-5釐米,栽培品種可達7釐米,黃色或紅色,有時為綠色或紫色,梗凹陷入,頂端微尖,基部有縱溝,外被蠟粉;核卵圓形或長圓形,有皺紋。花期4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產於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和台灣。生於山坡灌叢中、山谷疏林中或水邊、溝底、路旁等處。海拔400-2600米。

性狀鑑別

1.根
根呈圓柱形,長30-130cm,直徑0.3-2.5cm。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縱皺紋及鬚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切斷面黃白色或棕黃色,木質部有放射狀紋理。氣微,味淡。
2.種仁
乾燥種子呈扁平長橢圓形,長6~10毫米,寬4~7毫米,厚約2毫米,不甚飽滿。內種皮褐黃色,有明顯縱向皺紋。子葉兩片,白色,含油脂較多。氣微弱,味不苦。似甜杏仁味。
[1-2] 
參考資料
  • 1.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2月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